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补情态否定构式"V不C"表示"不可能","不"字否定构式"不VC"表示"能而不做"。二者的成因都是概念整合,但类型不同。前者是由具有因果相关性的两个事件前后相接"截搭"而成,后者是由表示"未然"否定的"不X"和表示"致使"义的"VC"构式"糅合"而成。情态否定构式具有致事的施动性和言者的预期性的语义特点,"不"字否定构式具有致事对变化的意志性和致事对变化的可控性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能产性极高的"性"缀是由实语素"性"经过两次复杂的语法化过程演变而来的,"性"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语法上的差异导致了现代汉语中"X性"的语义、语法上的复杂现状."X性"的基本句法功能比较接近于区别词,"X性"的语义特征可以描述为:表示具有"X"的性质或表现.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特殊自称"NP 我"(A式)以及"我 NP"(B式)的语用功能有很大的差别:A式是亲近式,可以由彼及己地缩短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一种亲切关心的语气;B式是疏远式,可以凸现说话人自身的某个特征,借以表达不满或者意外的语气.这种差别与NP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价值有关.二者都是专门用来明确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4.
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协同副词要求与之搭配的名词性成分必须是复数,其语义大都前指,前指时语义既可以指向动作的发出也可以指出动作的承受;既可以仅指向主语、介词宾语和兼语,也可以同时指向主语和宾语、主词和介词宾语、及介词宾语、主语和兼语或兼语和介词宾语。协同副词的语义也可以后指。当协同副词所在的动词短语在句中充当定语时,协同副词和语义有两个指向:既指向前面的介词宾语或主语又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德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和"德治"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治国方略的两个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固本之策,"以德治国"是治本之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只有从二者的有机结合中加以剖析和研究才能认识其本质.  相似文献   

6.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分布、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情态主观性的体现特点出发,可以对英汉道义情态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英汉道义情态的语言表达受到各自语言特点和超语言因素的影响。汉语因句子结构和词性变化的局限,多用情态助动词表达道义情态,在表达方式上要比英语单一,并因此而凸显其主观性。英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对英汉道义情态的表达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语助动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性特征.英语情态助动词在语义、形态、句法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多种让位于单一、弱者让位于强者、晦涩让位于明晰;而英语do助动词的演变与情态助动词形态结构的变化具有趋同性.从而导致了英语句法的简化和优化,更有利于情态意义的表达,并使表达更为简洁和明晰,适应了人的认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过程和趋势充分反映了人类在语言认知过程中追求经济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证据法学所研究的"情态"是指提供口头证据者在陈述时外显的各种下意识反应和活动.情态信息是一种主要依靠直觉进行认知的生理与心理活动的对应伴生关系,具有客观表达证人内心活动的特性,在刑事诉讼领域可被用于辅助判断人证的可靠性,也可被用作侦查线索和少数特殊案件中的实质证据.情态证据在我国尚不具备形式合法性,其不具证据资格且使用不规范.通过对情态信息的实质性和证明价值的分析,可以发现情态应当具有证据资格,其证据类别应属于物证.同时又由于情态自身具有即时性、不确定性和解释的多义性特征,因此,对情态证据应当采限制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高程度义构式"不要太X"表达"与听话人预期相悖"的主观情态,该构式具有"出乎意料"的夸张效果。它是从表示劝阻禁止义的"不要太X"发展而来的,这种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存在极大的反差,从而形成了反预期。同样表高程度义的构式"X得不要不要的"在句法、语义上与"不要太X"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包括:充当句子成分的差异;能否在特殊句式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莫清华 《政府法制》2013,(23):34-35
《孟子·梁惠王上》之中有一句非常经典、被许许多多人引用过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许多人引用孟子的这句名言,注意的常常只是前半部分,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后半部分,"天下可运于掌",通常都疏忽了.其实,孟子这话是对治理社会的管治者的献言.你要"天下可运于掌",就必须"及人之老"和"及人之幼",舍此无他.  相似文献   

11.
谢佑平  王珂 《法学论坛》2006,21(5):57-66
作为国内公法的一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共同展示了国家诠释、认定、处罚犯罪的整体流程和态度。通观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刑法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凸现了不同的国家性格,表现出执著的国内特色,国际和区域领域的刑法统一步履维艰;而刑事诉讼法在各国日益呈现出一种统一的趋势和样态,各主权国家的刑事诉讼法价值、理念、原则、制度趋于同一,其内容已经成为超越国家的真理性共识,并最终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本文在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的表现样式作一番比较和考察后,着重于探讨形成这种不同样式的原因。揭示样式背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制定的不同的生态机理,提出我国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视角和立场应当是充分考虑刑事诉讼程序的超国界性。  相似文献   

12.
第二人称主语是陈述句的有标记主语.各类动词谓语与该主语共现时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或整个类别受到高度限制,如自主动词等;或类别倾向于受限制,如状态动词等;或类别内部不同个体受限制情况不同,如变化动词等;或同一动词在不同语境中受限制情况不同,如某些关系动词.限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违反陈述语气的语用要求或者组合构成其它语气.  相似文献   

13.
区分制是相对于单一正犯体制而言的一种共犯制度模式,其特点在制度外观上表现为在总则中为参与犯设定专门的处罚条件,在制度内涵上表现为将参与犯与实行犯区别对待。在大陆法系国家,区分制共犯制度模式有区别参与犯样态规定处罚条件,对应规定个别化处罚原则、区别参与犯样态规定处罚条件,等价处罚、统一规定参与犯处罚条件,等价处罚、统一规定参与犯处罚条件,按照参与性质和作用确定处罚等具体立法样态;主要英美法系国家的共犯立法也属于区分制模式,其通过未完成罪和狭义的共犯两种不同的刑事责任原则为参与犯设定处罚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概念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法律概念,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法律问题。与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相比,我国的法学对法律概念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运用法律推理,必须首先研究法律概念。本文从研究概念入手,阐明了法律概念的涵义以及法律概念与一般概念的不同点。从立法、司法的角度,分析了法律概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是知识性与产品性的统一。知识的本质是信息 ,知识是人脑的产物 ,产生于大脑的知识并非一定为他人感知 ,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识也具有其形式 ,知识不以是否能为他人感知为前提 ;知识产权制度不是用来保护知识的 ,不是用来限制知识的传播的 ,而是通过保护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知识产品 ,来保护创造知识的劳动的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但对公权有强烈的依存性 ,是人们基于创造知识的劳动对所产生的知识产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  相似文献   

16.
17.
Youth are known to be that par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are most receptive to things new. The current preferences of youth very frequently become the standards of tomorrow. On the basis of this fact alone, we can say that the study of youth's tastes ha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his also applies to tastes in music.1  相似文献   

18.
论立案与侦查的关系——关于初查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思平 《政法学刊》2001,18(6):48-49
我国侦查部门一直以来是采用先立案后侦查的提起侦查方式。然而,执法实践证明,一切侦查活动都必须在立案之后才能进行是不可能的。立案不能作为提起侦查的条件,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获得犯罪线索之后,只要认为有可能存在犯罪事实时,就可以提起侦查。立案则可以在侦查的任何一个阶段,它标志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权力指的仅仅是公权力,而法治的使命则在于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权利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应是现实存在的一切权力,而不仅仅是公权力;在这个基础上来认识权力和权利,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命题,为更好地贯彻“四个全面”、建设法治中国服务.  相似文献   

20.
"非刑罚化"与"刑罚化"--论刑罚的退守与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罚谦抑思想、犯罪学的新发展以及现实的需要下,我国的刑罚要顺应"非刑罚化"的趋势,在刑事政策的视野中广泛适用非刑罚的犯罪制裁方式,以及建立保安处分制度等,必须退守.同时,刑事政策视野中我国的"犯罪化"趋势以及刑罚和非刑罚措施本身的不合理性又决定着刑罚必须进攻,即"刑罚化".把单位犯罪和劳动教养制度的"刑罚化"改革作为契机以实现刑法的科学与完善.在"非刑罚化"和"刑罚化"两个大趋势的辨证作用下我国的刑法才能更加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