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出国前,颇熟悉这样一种说法:“自费留学者,不过是80年代的卖猪仔。”与他们前辈所不同的是:几十年前的老华侨是被抓劳工,被迫卖猪仔。今天漂洋过海的新一代。却是自己花钱卖猪仔。 我到新西兰的第5天,便进入“工场”。出国前在计算机上左算右算2000新币该足够半年生活费之需。尽管每天来回两小时走路上学,买的是“大减价”食物,第一个月下来,支出竟在500元以上,如此下去,在我的签证远未到期之前,我的生活费便早已耗光殆尽,更不说  相似文献   

2.
有官一身轻     
长这么大,也算做过官,官至团支书、团总支副书记、团委委员。——都是“业余官”,但也够头疼的了。我的顶头上司就批评我:“你自己是带头了,但不敢大胆管事,又不汇报情况,这样不行啊!”确实是不行.我也认了。单位调动后便老老实实当普通一兵,还真有“无官一身轻”之感。这几年又陆续挂了几个头衔,诸如某文学会副会长,某校友会理事之类,虽说是“民间官”,无甚权利.不过干些啰嗦事罢了,但又如何比得什么“鸟官”都没有呢! 有一回,久不见面的一帮老同  相似文献   

3.
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华侨周先生把一张封面印有“E·S”字样的请帖给我看:“你知道这什么请帖吗?”我以为他要考我英文,便掀开请帖,细细一看,轻轻念出:“敬请先生偕同太太周末光临舍下共进晚宴。”周先生对我说,这是他刚到美国后不久收到的请帖,盛情难却,便和太太依约前往。和主人夫妇共进丰盛的晚餐后,闲谈了好一会,主人便递给周先生一条大毛巾,请他到上房去休息。当周先生拿着大毛巾,推开房门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嘴巴好半天无法合拢,原来在房中等候他的是脱光了衣服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4.
如今,每个人都有当“上帝”的机会。不信?你不妨踱进商场去做一回消费者,也许就会发现货架上方“顾客就是上帝”的横幅。于是,“上帝”们真个飘飘然起来,一句“我要投诉你”,便把售货员给“唬”住了!兴许“投诉”太灵验了,一些人动辄便使出这一杀手锏。 A君在广州某百货商场买了一台电风扇,一个月后,他偕夫人找到该商场的服务办投诉,说是电风扇的质量差,要求退货。服务办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通电——嘿!电风扇不是转得好好的吗?!但A君却一口咬定有质量问题,服务办的同志只好领他到仓库另选一  相似文献   

5.
经济正在崛起的珠江三角洲,一批违法或不具备条件的芬兰浴按摩中心被取缔了,但芬兰浴远没有禁死,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还蓬勃发展。人们对芬兰浴有不同的意见,分歧的焦点不在“浴”,而在按摩小姐。何谓“芬兰浴”同“浓装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相比,有人把惠州西湖比作“苧萝西子”——象西施一样美丽的村姑。 1987年夏,惠州西湖孤山出现了第一家芬兰浴按摩中心,此后便蜂拥而上,统计到去年8月,经政府  相似文献   

6.
艺术和现实有时真让人难以区分,当我踏上“五朵金花”、“孔雀公主”和“阿诗玛”的故土时,便情不自禁地去寻觅。蝴蝶泉边话金花“金花呢?金花在哪儿?”旅游车一到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蝴蝶泉,游客们便急切地向导游小姐抛出问号。“Beautiful!Beautiful”一位五十开外的白族妇女把一件漂亮的白族衣服递给几名外国游客。对,当年的金花也该是这般年纪了,于是我走近了她。“金花老了!我们都老了!”她语调中带着几分对岁月难留的感叹。尽管皱纹已在她额头和眼角上横行,但我想象得出她年轻时也和  相似文献   

7.
卡拉OK进入家庭,自娱自乐,自然是件好事。但,假如只顾自己OK,左邻右舍却心惊肉跳,那可怎么办? 比如,鄙人对面楼上的A最喜欢唱“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每当他OK得忘情,便会扯着嗓子学“狼”叫,于是,我们这栋楼的孩子也便被这颇具  相似文献   

8.
盛夏的一天我到了江西省南昌市。适逢气温达40℃,当地朋友说,你来得不巧,体验一下这里的闷热吧。我说没关系,想着免费入“桑拿”便可获心理平衡。朋友呵呵大笑后介绍说,晚上到八一起义纪念广场,可以看看南昌消暑一景。于是,我和几位“老广”晚饭后便从福州路走向八一广场。途中见到一位摩登妇人,手拿一卷草席,款款而行。那破旧草席与其服装十分不协调,我们好奇地注意,原来也是朝广场而去的。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10.
善霸     
洪铃 《法制博览》2009,(10):44-45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聊某些人、事时,我用了“善霸”这个形容词,当时许多人觉得听起来有些突兀,因为大家都听过地痞流氓、地方恶霸,但“善”和“霸”这两个字就让人难以联想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北新桥附近的居民发现,有那么四五十人,每月的第一个周末便像定期的潮汐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进一家名叫华夏音响服务部的店铺。他们中间有的年过半百,有的不过二十出头;有的衣冠整齐,有的不修边幅;最后赶来的那个年轻人吃力地从一辆手摇三轮车上下来,撑着双拐推开店门。“又来了,这群音响发烧友!”人们说。“发烧”一词源于香港俚语,指的是对某一事物狂热依恋,以致如痴如醉。顾名思义,令这群“音响  相似文献   

12.
宠狗风渐盛,饭后在院内散步,常遇熟识的近邻远友带着心爱的狗儿出来遛遛,主人逗着狗儿怡情取乐,狗儿们也一抖整日憋在屋内的闷气,装憨作娇,在主人脚前滚来爬去,人狗同游,其乐融融。于是便想起了我的狗。我与狗儿有过一段工作渊源,但它不是我的宠物,而是作为我的“同事”,与我们家一起生活过一个时期。那是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一片沼泽草摊上,我与妻在队部畜牧班的花名册上是“牧工”,在我们名下,写着“小狗”,职务“牧犬”,我当然有“家庭出身工人”“本人成份学生”的填写,它则空着,但我知道它是它妈“老疙瘩”和自己的大儿子“大头”所生。工资栏中我们是28.80元,“小狗”则空缺,  相似文献   

13.
传呼台小姐     
那一年,电台招考节目主持人,我报名应考了。我非常羡慕这份工作。我按电台的要求录了一段声带寄出,寄出后,心里美滋滋的,但丈夫却取笑我说: “你那声音,假如我是台长,我保证不用你。”丈夫的话像一盆冷水泼下来,而且过不了几天便应验了。我的丈夫在市里的某公司当业务员,经常要打传呼电话。有一天,他在家里和同事搞聚会,提到传呼台近段时间有一位接线小姐的声音甜美极了。说话间,丈夫脸上流露的神情是那么向往,全然当我不在场似的。过后,同事们都走了,我佯作没一回事地问丈夫:“那位小姐的声音真的那么好听吗?”  相似文献   

14.
失眠     
由于情况特殊,我很早便上床了。但我发现失眠与几点上床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妻子对我说:“用数数的方式会好很多。希望会有效!我每晚都数好几万。”“好吧!”我想也许应该听妻子的话。  相似文献   

15.
人约黄昏后。拐了许多弯才在一处窄巷寻到一个自行车保管站,交5分钱后便匆匆上路。突然,一个胖胖的、个头健硕的老年妇女扯住了我:“交了多少钱?给票尾了没有?”还未等我醒悟,保管员急急忙走过来,抢过话头回答道:“我没有多收保管费。票尾是他自己没要!”这个长相像家庭妇女的老太婆显然是“有来头”的!她不失时机地教育我一番:应索要票尾,防止出现争执……就这样,我们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16.
我听说他名字的时候,就想到了阳光,当见到这位满脸稚气,说话轻声软语,但却颇为干练,精明的年轻人时,便联想到八、九点钟的太阳;在我们握别时,则忆起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二十五岁的李日光的事业,正是象征着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意境。“揾食去云桂”早几年,“揾食去云挂”是某些人言为心声的写照。这话如果出于顾客的口,那自然是表扬了。  相似文献   

17.
保险信箱     
《南风窗》1998,(3)
我想替丈夫买保险,但丈夫的酒肉朋友们说:“买保险做什么,难道留给老婆作嫁妆吗?”于是我丈夫便犹豫了。你说我还应不应该叫丈夫买保险呢?  相似文献   

18.
一日,战友贺某手握《南风窗》,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小李同志,告诉你一个特大好消息。但有个条件——你得风光一回,请我吃一顿!”“值吗?”我疑惑地问。“值!”回答得干脆利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于是,我便在团部小吃店“宴请”贺某。  相似文献   

19.
受骗的乐趣     
前年,有人劝我说:“现在最适宜你的生财门路,是种兰花。目前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高档的兰花卖到一二千元一株,最贵的可卖到100万元,几百元一株的,是‘湿湿碎’(小意思)”。以前,我也学人家做生意、屡败屡战。现在听说种兰可以赚钱,我又心动了。那位热心的朋友向我灌输了一大套养兰经,我满脑子都是“金嘴”、“银边”、“达摩”等名词,但“银边”、“金嘴”、“达摩”与“车前草”有什么分别,我却不甚了了。开始时,不是我去找兰花,而是兰花找我。一日下班,经过小北花圈时,有几个外省青年蹲在路边卖兰花。其中一个见我探头张望,便热情地招徕我,一一介绍筐中的兰花,说这是“金丝马尾”,那是”银边”……我心中大喜,心想,财神到了。我表面上不动声色,装出一副十分  相似文献   

20.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