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历来争论不休.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关系使得市场既排斥政府介入又需要政府规范,政府既干预市场又需要放活市场,并建立起政府与市场博弈的和谐平衡.由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定位于安全的公共网络文化产品的提供者,网络经济的宏观调控者,网络文化产业外部性的消除者和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从而实现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优势的互补,并最终落脚于提升网络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宋亚辉 《唯实》2015,(7):76-77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做了总体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从法制化视角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江苏文化产业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有待厘清。政府和市场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只手",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模式。近些年的发展状况表明,政府主导模式在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立法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立法研究严重滞后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问题,既影响了文化立法模式选择,也制约实施文化立法的策略与步骤。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法框架、实施步骤、方法及策略,要消除将文化产业立法与公共文化立法对立起来的习惯思维,重视文化交流立法与文化安全立法,不仅需要明确法律调整文化市场关系与公共文化服务关系的方法、特点、重点、难点,而且也要明确文化产业立法的目的是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注意通过法律手段引导、扶持文化市场自我调节的界限。文化立法要确认国家在文化发展中的职责与义务,有效避免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中出现类似教育产业化过程中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既需要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同样也需要市场机制运营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政府在财政支出上应当秉持大众型公共文化事业支出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促进社会精英型文化事业建设,这就要求政府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应当以基层、基础性的文化事业建设为主。与此同时,政府不能包办文化发展的路线和政策,应当放松对文化事业的管制,在政府引导下,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促进公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改进创新与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发展的共同趋势。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形式,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管制。文化产业的属性要求我国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三重关系。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山西省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原创问题作为文化创新力的集中体现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山西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既着力于文化资源整合又注重文化原创,两者齐头并进,在挖掘三晋文化的深厚底蕴的基础上积极致力于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其他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是一种既具有物质属性也具有精神属性的产业。这就要求,政府要保证对文化市场的调控能力,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是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政府充当的是管理角色和推动角色,而不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做好服务,为文化产业发展铺路。  相似文献   

8.
张敏胜 《理论导报》2014,(10):30-30
正省委书记强卫在今年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产业间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强化融合理念,推动产业发展升级。鹰潭黄蜡石文化产业与道教文化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理清二者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凸显产业发展优势、助推产业升级意义重大。市场优势相互补充。两个不同的市场存在优势差异,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相互补充。道教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9.
城乡文化产业既相对独立,又辩证统一,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目前我国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极其不平衡,城乡文化产业迫切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使城乡文化要素相互融合,走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一体化道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出"超前论"、"城市中心论"的误区,克服复制、照搬城市文化产业的不良倾向,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走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的商品属性,又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商品属性是作为文化产业正常盈利的首选目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根。如果两种属性的关系处理不当,将不利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促进文化生产商品化的同时,要强调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统筹兼顾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本源,把握适度原则,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需要市场的高效运作,同时政府在场至关重要。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在立足当地文化资源存量进行开发时,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才会更有助于提升当地文化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扶持、推动,能够更好地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质量;市场运作,则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任贤良认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政府与市场缺一不可。请看文章《积极探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福建理论学习》2011,(12):33-36
文化产业是文化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是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以产业形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以及与之相关联文化活动的产业集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新概念。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多种行业结合产生了新的变化,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契机。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黔西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因此,必须深化认识,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繁荣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型增长;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关键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实质是创新能力。根据要素载体,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竞争力、文化消费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政府行为竞争力等四大要素,而在这些方面辽宁既具有比较优势,也存在不足。当前,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提升以下几种能力:文化生态的支持力,政府行为的推动力,文化资源的整合力,文化企业的创新力,文化消费的拉动力,创意人才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既要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也要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二者功能明确、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由此,要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山东文化资源丰厚,但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体制改革相时落后.因而,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就要通过改革建立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塑造市场经营主体、促进文化市场发育、拓展投融资渠道、强化文化人力资本等.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使其迅速崛起,成为一支有影响的产业力量,而其文化属性与发展的不足又呼吁有效的发展战略来规制与推动。从现有研究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呈现多维视角:研究起步阶段的被动型战略聚焦于应对WTO,研究兴起阶段的主动型战略是以“走出去”为核心的多元战略,在城市化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侧重于共性与个性的融合,多元化主体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则面·临着开发、保护、发展与规制的博弈。从研究轨迹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由单一维度走向多元维度,由零散的研究走向系统化。意寓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是动态的、可变的,与新问题、新情况的发展态势是同向的。  相似文献   

19.
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既承担着历史性的文化发展责任,也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新机遇,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泉州文化产业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性市场开拓等路径,更快地推动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提升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旅游具有必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我们既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创新的文化眼光,同样需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