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程序,应从量刑建议的适用范围、制定、审批、提出,以及量刑建议监督与制约等方面来构建;量刑建议程序的完善,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利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刑诉法修改以来,量刑建议制度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属于司法请求权,具有法律监督性质,其运行具有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量刑建议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必须遵循全面兼顾、综合权衡、理由充分的原则,从量刑建议的实施主体、程序和方式、适用量刑建议的案件范围、种类和幅度、法律效力诸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3.
探究量刑建议的制度来源应该从人民检察院的法定职能来考察,量刑建议性质上属于人民检察院履行公诉职能的一项活动,是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一项创新机制。同时量刑建议又能对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起到软性制约的作用。检察院在量刑建议的实践中要处理好履行公诉职能与诉讼监督、提出量刑建议与尊重审判权、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这三方面的关系。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关于量刑建议的一些具体制度还有必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探究量刑建议的制度来源应该从人民检察院的法定职能来考察,量刑建议性质上属于人民检察院履行公诉职能的一项活动,是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一项创新机制。同时量刑建议又能对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起到软性制约的作用。检察院在量刑建议的实践中要处理好履行公诉职能与诉讼监督、提出量刑建议与尊重审判权、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这三方面的关系。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关于量刑建议的一些具体制度还有必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量刑建议制度是当前我国量刑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量刑建议权也是公诉权不可或缺的一项权能。量刑建议对于实现量刑公正、提高效率、加强人权保障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考察量刑建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推进历程,分析量刑建议的定位,从量刑建议的适用范围、类型、提出、审批、结果监督等方面,系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量刑建议运行机制,并对相关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进行阐释,力求实现制度合理高效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汲取了英美法系辩诉交易制度的精华,不仅鼓励刑事被告人减少对抗、认罪伏法,还基于我国国情促进繁简分流、提高了司法效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建议"是该项制度的核心组件,该建议是否会对法院的审判权造成冲击众说纷纭,具体案件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困扰着一线司法办案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对于量刑建议权的理解,应当从司法价值和程序选择方面进行考量;规范量刑建议权的行使,可以从构建法检同步的量刑规范指引、解决量刑建议"咬合"难问题、配套搞好公诉机关量刑建议的附带责任设计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检察量刑建议程序之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程序能够确保量刑规范化工作的深入、有序开展.构建检察量刑建议程序有利于行使公诉权,有利于强化法律监督,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加强人权保障,有利于促进国际司法准则的协调.为此,应从建议主体、范围、方式、时机、内容和效力等方面建构检察量刑建议程序.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制度在形式上将"定罪"与"量刑"分离,同时力求在程序上以量刑建议制约法院的量刑决定。但从2010年量刑程序改革至今,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行使乏力,无法实现其根本的诉权制约功能。对于当前量刑程序及量刑建议本身暴露的问题,可以从程序性制约的角度分析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的应有诉讼价值及其对于检察监督之于量刑权的程序价值,从而构建起以量刑建议权为主导的量刑程序对法官量刑过程形成程序性制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已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首次得到明确,量刑建议既是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参与量刑规范化改革、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可以参照但不应受制于《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不应为追求量刑建议的高采纳率而忽视自身基于公诉和法律监督对案件事实的理解。同时,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应当加强说理。  相似文献   

10.
量刑建议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它既关涉到有效应对刑事案件数量攀升目标的实现,又涉及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执行。审思和解剖量刑建议未被采纳的案例,审判权实体性权力制约缺失、检察权启动缺少监督、解释视角差异化、事实认定有异是阻碍认罪认罚制度实现预设目标的问题所在。溯源问题,二元属性检察权与一元属性审判权的张力、量刑建议建议权涵摄范围向决定权延伸和事实认定与法律认定难解难分是阻碍量刑建议发挥功能的本质。梳理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在量刑建议中权力分配规范,建立审判权与检察权的阶层运行规则,法检合力,共筑事实认定与量刑标准和法律审与事实审重新分配是应对认罪认罚量刑建议实践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 ,是适应庭审方式改革的理性选择 ,符合诉讼法理 ,有其存在的法理依据。从价值取向上看 ,量刑建议权有助于从程序上保障量刑公正、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强化控辩双方诉讼职能等。在考察国外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的基础上 ,应从量刑建议的时机、方式、主体及立法完善等方面构建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刑事合规是企业防控刑事法律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犯罪风险防控能力,还对整个企业起着综合性的积极效应。伴随全球化进入瓶颈期,我国企业不仅需要应对国内刑事合规风险,更要面临着愈加严峻的海外犯罪的刑事合规风险。我国企业的刑事合规路径应当从法律手段和内部治理两方面进行建构,立法方面,扩大单位犯罪范围,赋予企业合规义务;司法方面,完善单位犯罪出罪量刑机能,准确进行定罪量刑;企业内部,摒弃理念化的刑事合规,完善犯罪内控机制。法律手段和内部治理双管齐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刑事合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定罪与量刑适用于同一证明标准,而国外的做法又有所不同,多为多元化的证明标准。应在我国建立以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多元化量刑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刑事司法中,定罪公正和量刑公正一起,构成了司法公正的丰富内涵.而目前,我国量刑不公的问题却日益凸显,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学界与实务界也开始关注和研究量刑问题.但人们往往是从实体法的角度研究量刑,其实,量刑公正不仅是实体问题,更是一个程序问题.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化是实现量刑公正的程序路径,但量刑程序的科学设置不...  相似文献   

15.
量刑情节制度的法理基础是解决该领域的法哲学问题。量刑情节制度也必须有其理论依据,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其赖以存在的根基。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在量刑领域中的统一是量刑情节制度优化的理论前提,“活的法”观念是该制度的实证基础;从其适用基础上分析,量刑情节制度的优化能弥补法的实效性与法的效力性之间的裂缝;该制度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当然不能超越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提出的幅度型或精准型量刑建议都是控辩双方合意的产物,也是审判人员最终作出量刑判决的重要依据,审判人员“一般应当采纳”。但对于检察机关提出精准的量刑建议是否存在理论上的正当性以及实务上的可操作性,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不同意见,实践中也存在部分审判人员“不愿接受”或“勉强接受”精准量刑建议的情况,影响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总体功能的发挥。为解决此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明确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以及法院审判权的性质及关系,使审判人员内心“愿意”采纳精准的量刑建议;在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加强精准量刑建议本身的合理性和合意性,使审判人员经过审理后,“能够”采纳精准的量刑建议。此外,根据具体情况,还需要明确精准量刑建议的变更和补救问题,促进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17.
前科制度存在的首要价值,在于影响到对犯罪人后罪的刑罚的评定,它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之一.前科量刑价值在我国也是被认可并被广泛适用的,尽管在适用这一情节时存在一些理论上应当加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A市B法院两个年度审结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成年犯刑罚裁量中的实践问题,主要是未充分贯彻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从宽不足以及量刑失衡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实体上从严行使的定刑权及规范缺失,以及程序上量刑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制度性障碍。为此,有必要完善未成年犯刑罚裁量机制,既要完善刑事实体规范,确立未成年犯量刑之法律依据,也要注重完善未成年犯量刑程序性保障机制,确保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有关量刑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逐渐走向深入。从全国法院三年多以来的量刑改革实践中,我们已经切实看到程序公正所带来的价值。由于面临现行法律制度、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和法律施行上面临的诸多问题等,量刑程序改革道路的正确性屡遭非议。如何在量刑程序改革的具体内容上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对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妥善处理好量刑程序与效率的关系,并辅之以实体改革,以期量刑程序改革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实现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