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铐     
当我第一眼看到儿子戴着冰冷的手铐,低着头,用泪迹斑斑的眼睛窥视着我的时候,我的心真似刀割一样的疼痛难忍。要不是隔着候审室的铁护拦和周围那么多看着我的眼睛,我会不顾一切地跑过去抱着儿子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人在旅途,当精神上受到重创的时候,还有比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更能释放心中压抑的方法吗?我当了20多年的警察,由于职业的特点,我与妻子多半是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爱妻除了对儿子和家庭倾注了全部的爱以外,对我也有着特殊的呵护。周围的人都羡慕我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儿子从小招人喜爱,17岁那年他就是一个很帅气的小…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儿子刚降人间我便开始谋划着如何"教子成龙"。或许是儿子带来的"福气",两年来我的班级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还获得了"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直到静下心来盘点时,才发现这些成绩和荣誉很多竟是儿子的功劳,这并非故弄玄虚,且细细看来。一、学会耐心,祛除急躁我是个急性子,每当看到学生出错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弄得很多学生不敢和我靠近,损害了师生关系。有了儿子后,我的急性子再也使不出来了。儿子吃饭,你要一口口喂,不愿吃时还得哄。  相似文献   

3.
爱有所归     
记不清多少次了,当我锁上家门离去时,留在眼里的最后画面都是儿子和奶奶站在窗前送我的剪影;片刻踌躇后,当我再次打开门时,儿子还在那里瞪着小眼睛张望着,待重又见我时的欢呼雀跃,使我实在不忍心让那扇门割断我们欢聚的空间;然而,当我不得不关上它,便再也没有勇气打开,真怕碰碎了儿子那企盼的目光。此时,能够做到的便是匆匆上路,平安回家。 多少次,当我抱着儿子那肉乎乎、鲜活活的小身体时,总是提心  相似文献   

4.
儿子两周岁那天,我们全家出去照了张全家福,相片上的我眉目清秀、美丽端庄,是我向往已久的母亲形象古典又富有现代气息。 自从成了母亲,我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凝视过自己,不论是在镜子里还是在照片上。我那嗷嗷待哺的儿子总是在我身边,我的衣服上总是有洗不完的奶子和油污,我不能专心看书,更没有放纵偷懒的瞬间,我放弃了一切,和儿子打成一片。这样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的儿子今年15周岁。不久前,他的一位好同学过生日,邀请了同班的一些同学到酒店庆祝,我儿子也被邀请去了。晚上,儿子回来时,跌跌撞撞,脸色苍白,头痛发烧,不但吐了一地,还满身是烟味。经追问得知,他们10个中学生喝了两瓶白酒、一箱啤酒,抽了三包香烟。看到儿子喝成这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去该酒店评理,不料店老板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把我数落了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4,(3)
<正>去儿子家时,发现他酒柜里竟有八瓶茅台酒。我明白,这种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么贵重的酒谁舍得买来自己喝呢?真正喝的人多是有职有权的人。我断定这酒定是他人送的,儿子是镇党委书记,大权在握。儿子既然敢接受人家送的礼物,或许其他钱财也敢拿,即使暂时没拿,日后胆子也会越来越大,如此下去不是在慢慢走向犯罪吗?想到这里我紧张了。儿子归来,我便找机会与他聊天,问他这么多高档酒是哪来的?儿子说是别人送的。在我的一再追问下,  相似文献   

7.
故乡台湾行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清楚地知道:我的老家在台湾,那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叔叔等许多亲人,那个地方还是一个宝岛,盛产大米、蔗糖、香蕉。我还会唱一首歌;“台湾岛啊,我的故乡,多么美好的地方”。这样梦,这样想,这样唱了近40年,在我儿子都已十几岁的时候,回归故乡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我终于真真切切地踏上了这块与我有着血脉关系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1,(11)
时代潮周刊编辑部:我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任职于政府人事部门。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是兼任着辅导儿子学习、担当家庭教育的重任。这几年,为了参与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在八小时以外,不得不给自己充电,夜以继日地进行业务进修,因此再没有时间照顾儿子的学习了。现在,儿子初中就要毕业,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有时表现得脾气暴躁、焦虑不安,对自己没有信心。面对这种情况,我也手足无措,不知该怎样帮助儿子减少中考带给他的心理负担与  相似文献   

9.
挫折不绊脚     
袁青 《协商论坛》2007,(12):61-61
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他说,我没想到他是那种人,我们曾相处的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11.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候,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会把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怎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  相似文献   

12.
莫言诺奖     
王志生 《当代思潮》2012,(11):22-22
获悉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恰逢是在我儿子的婚礼上。我对我的朋友们说:今天,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大家一听忙问:什么大事?我答:一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二是我儿子娶媳妇。  相似文献   

13.
女同志要大境界、小情趣,如果没有大境界,就干不成一番事业;如果没有小情趣,人生就不丰富有一次儿子告诉我:工作是国家的大事,健康也是您的大事。我感动得落泪。我也突然发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我是山西的一名普通读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阅读《今日中国论坛》,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在我的影响下,我儿子也喜欢上了咱们杂志,妻子却反对我们看杂志,意见不小,说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不好好复习老看杂志怎么行。儿子说看这本杂志对学习有益,不仅能开阔视野,说不定对政治考试有一定的帮助。妻子半信半疑。后来,儿子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有着一个还算和睦的家庭,可自从儿子沾上了酗酒的恶习,灾难便降临在了我们身边。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做过销售经理,炒过股票,性格原本内向的他不愿意和家里人交流,再加上工作方面的原因,迷恋上了喝酒。从1999年开始酗酒,每次酒醉后简直就是一个疯子,辱骂父母,攻击亲人,去洗浴中心践踏自己。家里为了挽救他,几乎花光了多年的积蓄,他的两个姐姐和老父  相似文献   

16.
儿子今天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知道你在那边十分辛苦,不仅要处理繁忙的公务,还要熬过高原反应的痛苦,这些增加了我对你的思念。我每天都想给你打电话,听听你的声音,但时常因为课业负担而放弃了。我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好好表现,才能使你放心,让你高兴。儿子的信,让我既感动又欣慰,感动的是儿子的孝心,欣慰的是儿子的进步。同时,这封信也把我拉回到三个月前——2014年9月18日,我背上行囊,随援宁工作队赴宁夏,履新挂职两年。离  相似文献   

17.
问:我的儿子驾车去公司上班途中,因在公司门口抄近道违章逆行,与正向行驶的货车挂擦受伤。交警认定我儿子逆行违章,应负全部责任。公司以我儿子违章负全责为由,拒不承认我儿子是工伤。我们不愿与公司老总搞僵关系对薄公堂,请问周律师有无高招?周何停律师答:这种情况早有明确规定,不存在分歧或者争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  相似文献   

18.
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出版《邓小平文集》写的序言中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郑晓国、南东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页). 邓小平是人民拥戴的领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  相似文献   

19.
那年,儿子刚满16岁,考到了驾车执照,我就给他买了部新车。可是过了没几天,我家收到了一张违规驾车罚款通知单,是我儿子拿的。我一开始并不担心,心里还想,孩子也会干大人的事儿了。我只字没提,偷偷地写一张支票寄给AAA,以为事情从此可以摆平了。事实上并不如此,在不到一个星期之内,我家又收到两张罚单,又是儿子闯的祸。我忍不住心中怒气,告诉儿子说,开车千万不可以再超速,要小心,安全第一。儿子点头称是。想也想不到,他又拿了一张,屈指一算先后他一共拿了4张了。这还了得,车管处不吊销他的执照才怪。我告诉儿子说这…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13,(9):19-19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辽宁南部平原鲅鱼圈熊岳城。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十分疼爱儿子,一心盼望儿子勤奋读书,将来学业有成。为了供儿子读书,她白天下地耕种,晚上纺纱织布。儿子决心苦学成才。儿子进京赶考前,母亲说:你安心去考吧,考上考不上,都要早早回来。儿子说: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考,您就等着我的喜讯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