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严相济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是具有现实意义,最近,最高人民检查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在检检察工作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在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各项工作中,都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到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有度,使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活动既有利于震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刑事政策的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事政策是国家抑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对策与策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正确贯彻执行刑事政策的有力保障。为更好地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公正正义、保持社会稳定,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确保刑事政策正确适用,从而深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刑事政策源远流长,因时因地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刑事政策,而各个刑事政策的执行方式也大相径庭,而其直接后果则是刑事政策执行的失败与成功。学界历来不缺对刑事政策本身的研究,但对刑事政策的执行方式却鲜有论述,本文分析了现存刑事政策执行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刑事政策执行在理论上存在的三种可能方式,并认为综合式执行方式是中国目前刑事政策执行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狄世深 《河北法学》2008,26(3):115-120
刑事政策概念是刑事政策研究的首要问题。刑事政策的实践古已有之,但刑事政策的概念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认为,"刑事政策"一词,开始使用于18世纪末的德国。在对国外学者、我国台湾学者以及我国内地学者诸多观点分别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认为,下一个世界通用而又简明的刑事政策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从刑事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我国(内地)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依据我国一定时期的犯罪态势及其成因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这是一个狭义上的刑事政策概念,它可以进一步被分成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体的刑事政策。若从刑事政策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为了能使其研究更为深入和有效,则应从广义上把握刑事政策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欧洲刑事政策在欧洲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中获得关注。欧洲刑事政策一体化表现在两个方面:欧洲法律的刑事化,即欧洲共同体、欧盟层面刑事法律规范的扩张和限制;刑事法律的欧洲化,即各成员国刑事法律对欧洲统一、共同的刑事标准的反应,前者集中体现为一体化,后者集中体现为一体化语境下的多元化。《里斯本条约》确立的多数表决立法机制为欧洲超国家的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一方面可能导致欧洲刑事立法扩张的风险,另一方面成员国为了维护自身的身份滥用防卫机制可能导致欧盟刑事立法的瘫痪。欧洲刑事政策一体化有助于解决这样的矛盾,为合理控制并引导欧洲的刑事立法和实践提供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是为抗制犯罪而出现的,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方略,以行刑为视角,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解读与诠释,有助于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导向,重构我国的行刑体制。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罚金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体系中的罚金刑本质上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相契合,能够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罚金刑制度还存在罚金刑地位不高、适用范围狭窄、无限额罚金制的规定较多、罚金刑配置方式单一、罚金刑执行难等诸多问题和缺陷,影响到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执行,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一系列的改革完善,以使其在体现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刑事政策概念提出以来,关于刑事政策的定义五花八门、七说不一.或者分为狭义、广义说,或者试图在五花八门的刑事政策定义中提取"最大公约数",总之,是在抽离历史与文化因素、忽视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对刑事政策一词做纯粹的语义分析和诠释.从根本上说,上述方法是有所偏误的,它没能切重刑事政策定义之争的本质和要害.本文认为,必须结合刑事政策概念提出、演化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去厘清刑事政策的本义.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刑事政策的定义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价值取向问题更为准确;刑事政策的定义之辩,本质上不是语词或表达技巧之辩,也不是一个已然的刑事政策究为何物之辩,而是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刑事政策观念之辩;狭义刑事政策与广义刑事政策之分,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无价值的;应当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这种科学的刑事政策观,与古典派的强调刑罚运用技巧和策略的刑事政策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本市河西区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在办案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认真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可调解和解的一般刑事案件,慎用逮捕决定;而对于那些确已构成犯罪、且性质恶劣的犯罪嫌疑人,则毫不手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下面就撷取其中几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明 《法学论坛》2003,18(3):37-41
正确认识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的关系对刑事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政策与法的关系是其前提。对二者关系的分析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静态考察是为了认识政策与法的区别。动态考察是为了认识二者的联系。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的动态影响表现在对刑事立法需要的影响 ,对刑事立法内容的影响 ,对刑事立法解释的影响。刑事立法对刑事政策的动态影响表现为 :刑事立法本身的局限性 ,决定了刑事政策存在的价值 ;刑事立法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 ,促使某些刑事政策向立法转化 ;刑事立法具有的国家意志性 ,可以抵制不符合立法基本原则的不适当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惩治有组织犯罪的实践困境与立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传统共同犯罪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有组织犯罪的刑法制裁体系,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困惑与疑难。其原因在于其忽视了有组织犯罪不同于一般共同犯罪和普通集团犯罪的特殊性。相较于一般共同犯罪和普通的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已经形成或者意欲形成“组织体之恶”,属于“组织体”的犯罪,在刑事立法上应予以区别对待。超越实践困境的途径,一是改革治理有组织犯罪的立法策略,二是完善有组织犯罪的具体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12.
李杉杉 《法制与社会》2011,(33):261-262
刑事抗诉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试通过对刑事抗诉政策在检察实践适用的情况,以某基层检察院当前刑事抗诉工作的经验总结为切入点,对三种典型案件的抗诉及其刑事政策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严励 《北方法学》2011,5(3):83-99
刑事政策的横向结构是指刑事政策体系内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刑事政策的分系统是指刑事惩罚政策和社会预防政策。刑事惩罚政策是指国家机关运用刑事法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措施,包括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刑事立法政策是指在刑事立法中的策略、方针和原则,是刑事立法的灵魂。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刑事执行政策是指导刑事执行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当代刑事惩罚政策已经出现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和轻刑化、非监禁化和行刑社会化以及两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预防政策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产生影响的具体措施、策略和方法。社会预防政策可以分为宏观预防政策与微观预防政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预防政策也应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研究我国社区矫正——“社区行刑”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结合我国社会转型及中西刑罚差异的基本现实,社区矫正的一般刑事政策应是“同步渐进、分而治之”的八字方针。其具体刑事政策包括刑事法律政策、刑事经济政策、刑事管理政策、刑事文化政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的刑事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犯罪的社会因素防范、司法控制、行刑处遇等刑事一体化的视野,对我国方兴未艾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刑事政策功能作了思考,分析了刑罚进化对法律援助存在基础的影响、法律援助的刑事政策功能、法律援助对于刑事政策的人权保障意义,力图揭示法律援助类似诸制度的设计将促使我国现代刑事政策的规制更具人道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手段,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于有效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要在司法实践特别是公诉工作中积极贯彻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坚持严格依法、区别对待的原则,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充分重视依法从宽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非常严重,司法惩处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我国事实上对职务犯罪者采取的相对宽容态度有直接关系。要彻底遏制职务犯罪蔓延趋势,就必须明确提出对职务犯罪实行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根据这一政策的要求,对现行刑事立法进行相应修改,加大惩罚力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严格贯彻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18.
犯罪认识视角的转换有利于对犯罪和犯罪人全面、客观的研究,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和犯罪处遇模式。在以人为本、“善待”犯罪的原则下,确立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系统为治理犯罪服务,为犯罪人服务的价值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而对犯罪人情况的了解则是制定相应对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能正确认识犯罪原因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犯罪预防。犯罪心理研究揭示:少数具有重复犯罪倾向的犯罪人制造了多数的刑事案件,对于这部分人,刑事政策不仅具有处罚功能,还可以使用其隔离功能;相反,对于源于一种危险心结而犯罪的人,刑事政策并不具预防的优势,其犯罪预防重在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即教育、救济与调解。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刑事政策根据控制和预防社会犯罪的需要不断改革调整。公众对犯罪问题非常关注,对政府用于法律和秩序的开支比较敏感。公众舆论、新闻媒体上的辨论对刑事司法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