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看到人大建设杂志社举办的“我与《人大建设》征文启事”,我的心头不禁为之一热。到人大工作五年来,我是伴着《人大建设》杂志一起走过来的。其中为文的辛酸苦辣以及从编辑那里受到的启迪和教诲,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2.
孙红英 《政协天地》2011,(11):38-40
11月11日,《政协天地》杂志2012年度宣传发行工作会议在莆田召开。莆田市政协主席陈元,省政协办公厅主任、《政协天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林文杰,省政协副秘书长、政协天地杂志社社长林岿然,《政协天地》杂志主编许和农,《政协天地》杂志编委、宁德市政协副主席陶敏辉,9个设区市通联站站长(代表)以及杂志社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于1985年。此前,行政管理专业刊物在我国还是个空白,没有一份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的中央级的行政管理刊物。1986年我到学会工作(当时是学会筹备组),初见到的《中国行政管理》是一本薄薄的册子,说实话,很不显眼,还显得有点土气。当时编杂志的只有两个人,那时不叫杂志社,叫编辑部。工作忙不过来,学会领导研究,调我到编辑部工作,主要任务是开车跑印厂,有时也看看稿子,但很少。1987年,我又回到办公室工作,但杂志的有关业务也参与其中,如发行。1998年,学会又调我到杂志社兼任副社长,时间又近8个年头了。我有幸在杂志创刊初…  相似文献   

4.
黄国益 《今日民族》2010,(12):15-16
1985年底,时值《民族工作》杂志创刊五周年之际,组织上派我到编辑部工作。从此,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与杂志社的同志朝夕相处,接触了许多人和事,给我留下不少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春来到。本着拓展两岸新闻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共识的愿望,两岸新闻媒体再度聚首,探讨两岸关系的现状与走向。2002年1月29日祖国大陆《两岸关系》杂志、《统一论坛》杂志、《台声》杂志与台湾《海峡评论》杂志,在北京国际饭店联合举行“两岸关系座谈会”。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主管、新闻记者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台声》杂志社社长苏民生、《海峡评论》杂志社副总编毛铸伦共同主持了座谈会。探讨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统一论坛》杂志社社长王克斌首先代表祖国大陆3家杂志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热烈欢迎远道而…  相似文献   

6.
读者在线     
我是一名省政协委员,也是《今日民族》杂志的一位忠实读者。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今日民族杂志社把杂志送到会场,送到代表、委员手中,受到了代表、委员的欢迎和好评。《今日民族》杂志宣传的是民族政策法规,传播的是民族优秀文化,展现的  相似文献   

7.
汪舟 《台声》2002,(3):12-14
又是一年春来到。本着拓展两岸新闻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共识的愿望,两岸新闻媒体再度聚首,探讨两岸关系的现状与走向。2002年1月29日,祖国大陆《两岸关系》杂志、《统一论坛》杂志、《台声》杂志与台湾《海峡评论》杂志,在北京国际饭店联合举行“两岸关系座谈会”。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主管、新闻记者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台声》杂志社社长苏民生、《海峡评论》杂志社副总编毛铸伦共同主持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看到《黄埔》杂志第6期,我长时间地陷入沉思:现在是总第99期,新年第1期正好是创刊100期,应该好好庆祝庆祝……不容易呀,已经18个年头了!《黄埔》杂志创办,我是见证人之一。我也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想当年,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大力支持,同学会理事会议一致通过,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黄埔杂志社,于是《黄埔》杂志面世。黄埔同学在经过几十年之后,又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刊物。我清楚记得,很多同学拿到这本杂志都如获至宝。杂志社的同志也几次跟我讲,黄埔同学经常来信,说杂志是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食粮”“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12日,《黄埔》杂志顾问、编委座谈会在黄埔军校同学会会议室召开。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黄埔》杂志名誉顾问林上元,《黄埔》杂志顾问刘凡、汪纪戎、解思忠,编辑委员会委员李建兴、陈宇、金志国出席座谈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杭元祥介绍了开展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情况及今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黄埔》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忠诚介绍了杂志一年来的办刊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0月的一天,我刚来省委统战部不久,机关大院的黑板上赫然出现了一行美术字:“热烈祝贺《统战理论与实践》更名为《中州统战》月刊,公开发行!” 单位里办有杂志?我十分惊喜。杂志社在我眼 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那一本本图文并茂、散发着墨香的杂志,是如何从杂志社里“变’出来的?杂志社的人是不是都戴着眼镜,满脸学问,和常人不一样?…… 我怀着一颗好奇心走进了中州统战杂志社。杂志社不大,桌上、柜中、地下、窗台到处堆满书籍、报刊、稿件。编辑们虽有人戴眼镜,却也看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一切都是那么平凡而又平常…… 然而,当我仔细翻阅了几本《中州统战》之后,便对杂志社的人刮目相看了。原本深奥枯燥的统战方针政策和理论,经她娓娓道来,让人直观明了,可触可感;中原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1987年2月调到农工党中央机关工作的,所从事的第一个岗位工作就是《前进》杂志社的编辑。从那时起,我与《前进》有了不解之缘,也使我走上了对《前进》深深爱惜、淡淡守候的路。刚到机关时,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工作职能的转变。我是学机械设计的,以前当过《煤炭机械》杂志的编辑,也编辑过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的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9,(2)
正去年年底,本刊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台北的信,上书:感谢这几年来《黄埔》杂志社寄给我《黄埔》杂志,谢谢大家珍惜一段缘。几年来我读这本杂志,记下一些笔记整理成书,名《我读北京〈黄埔〉杂志的笔记》,在台湾出版,大约11月可寄来30本,给大家、校友分享,请查收。祝平安健康陆官44期退伍老兵陈福成2018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杂志创刊5年了,我打心眼里想说几句话。杂志的创刊,的确来之不易。笔者虽然不曾在杂志社工作,但由于兴趣爱好和工作上的联系,对此仍感触颇深。8年前,我调到省政协机关,安排在综合信息处(后升格为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综合材料的撰写。而《政协  相似文献   

15.
阅完《就业与保障》杂志连续刊载的《职场潜规则,你来对对号》一文,深有感受。想起自己多年前的一段经历,发觉如果早些读了这样的文章就可避免当时的遭遇了。我大学毕业后,干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杂志社当采编。这是家小杂志社,只有八九个人、四五间办公室。不过杂志社有财政拨款,日子还算过得去。因为吃的是大锅饭,大家整天嘻嘻哈哈的,工作平平淡淡。我那时心高气傲,急于“立功”表现自己,琢磨来琢磨去,终  相似文献   

16.
姚瀚 《中国减灾》2012,(10):62-62
2012年8月30—31日,《中国减灾》杂志社承办的“2012年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的7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有16位《中国减灾》杂志编委会委员(厅局长)。会议为期两天,分为《中国减灾》杂志编委会扩大会议和以杂志为载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国减灾》2013,(13):63
民政部救灾司领导和《中国减灾》杂志社为了表示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爱,今年以来及时将每期《中国减灾》杂志邮寄给老同志,大家既兴奋又感动。老同志一致认为这本减灾杂志办得很好,具有很高的指导性、政策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让人爱不释手。为此,我代表老同志向司领导和《中国减灾》杂志社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办好这本减灾杂志,老同志也会积极为杂志撰稿,希望为减灾救灾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北京王克俭)《中国减灾》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18.
忆苗家往事     
自1998年我被组织上安排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近任满两届。回想参加九届一次会议时的情景仍恍如昨日,在参加政协会议期间,我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此不一一尽述。今特引摘几件值得回忆的事记述于下。1998年我参加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我所在的新闻出版组中有《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各主要报社、杂志社  相似文献   

19.
近读某省刊物一篇文章,题为《请"抬庄"》。说的是如何支持和办好劳动保障杂志,"一个好汉三个帮",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劳动保障这一重要宣传阵地。《就业与保障》杂志(原名《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4年初划转后,经历了一年多的风雨磨练,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杂志社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奋力拼搏,任重而道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章程一、总则1、《探索与争鸣》杂志社是上海社联主管的独立建制单位,其任务是编辑出版《探索与争鸣》杂志。2、《探索与争鸣》杂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努力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积极探索社会科学为现实服务的新路。1994年起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