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奥修  王玲俐 《党课》2014,(18):127-127
有一位为了自由而战的斗士,不停地奔赴各地演讲、宣传。一天,他选择在一家宾馆住宿。宾馆老板有一只漂亮的鹦鹉,它一看见斗士就开始尖叫:“自由!自由!”自由斗士觉得鹦鹉太可怜了,它理应得到自由,这正好也是自己分内的事。  相似文献   

2.
闵良臣 《唯实》2001,(11):71-72
不知怎么了 ,2 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这几年十几年 ,大家突然对鲁迅有意见起来 ,鲁迅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了。最奇怪的是有人只读了几篇胡适的文章 ,甚或在报纸杂志上看了一篇两篇别人或是评论胡适或是评论鲁迅或是评论胡适时顺带评论鲁迅的文章 ,就立即对鲁迅不满对鲁迅有意见起来。我觉得这不好。尤其是有人恐怕没有读过多少鲁迅著作 ,或者说虽然也读了一些 ,却并没读懂 ,也在那里人云亦云 ,拾人牙慧 ,跟着瞎起哄 ,我觉得这更不好。我虽然很尊崇鲁迅 ,知道他毕竟也是人 ,而人就难免有缺点。但鲁迅又确实不是一般的人 ,他的伟大 ,其实主要并不…  相似文献   

3.
穆洪 《世纪桥》2011,(20):36-36
陈毅生前虽未同鲁迅见过面,但对鲁迅非常敬仰,据杨尚奎在《红色的赣粤边》一文中回忆,1934年,陈毅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时,因敌众我寡,身陷重围,日夜思索如何尽快与党中央取得联系。有一次,他突然想起鲁迅,虽然彼此不相识,但他深信鲁迅是支持党的革命事业的,于是他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古文底子非常好,但他是坚决反对青年人用文言写作的。鲁迅先生是有过教训的。1909年,他在日本和弟弟周作人很用心地用古文合译了《域外小说集》。书出版以后,鲁迅先生亲自写了广告,刊登在上海的《时报》上。与此同时,鲁迅还将书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7,(8):56-57
剑箫在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鲁迅先生逝世迄今已有70多年,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人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一友人撰成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相似文献   

6.
大约是由于鲁迅先生1925年2月回答《京报副刊》什么是“青年必读书”时,说了“我认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缘故,他曾被一些不了解“时候与环境”的人视为全盘西化论者,有位青年甚至写信请他“搬出中国去”。这在当时热闹地争论了一段时间的历史公案早经了结,谁是谁非就连当年攻击过鲁迅的人也心服口服了。  相似文献   

7.
1933年底,瞿秋白同志在上海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时,一次他给鲁迅和茅盾写的信中署名“犬耕”。鲁迅和茅盾不解其意,他说:我搞政治,好比使犬耕田,力不胜任的。他进而解释道:这并不是说我不做共产党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始终如一的,我做个中  相似文献   

8.
一、一阔脸就变这是早已为鲁迅先生所痛斥的陋习,然而这种千百年来存在于阿Q及其后人血液中的劣根性,并未随着鲁迅先生的深刻批判而绝迹,有时还以非常冠冕堂  相似文献   

9.
乐朋 《唯实》2002,(2):79-81
12 0年前的绍兴 ,一个伟大的精灵降生了。他就是“民族魂”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迅翁过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 ,我读到了鲁迅之子周海婴的回忆性著作《鲁迅与我七十年》。其中有这样一件事———1 957年 ,毛泽东主席到上海小住 ,与周谷城、罗稷南等几位湖南老乡座谈、聊天。当时适值“反右”运动高潮 ,罗稷南先生抽隙向毛主席提了个大胆的设想疑问 :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 ,他可能会怎样 ?对此颇具潜在威胁性的提问 ,毛主席十分认真 ,沉思片刻后作答道 :以我的估计 ,(鲁迅 )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 ,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悬念得解 ,罗稷南先生…  相似文献   

10.
吴冠中 《党课》2020,(2):106-107
前几年和汪曾祺先生闲聊,他感慨地说自己生平两大憾事:没有学好外语和没有从事绘画。我是正好相反,我遗憾没有从事文学创作。我们都老了,已无法互换。我中学时代酷爱文学,主要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着迷他的小说和杂文。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哺育了我的少年青年时代,他是我安身立命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说“贵”姓     
两人打交道,不知姓名,于是握手寒喧,要问一声“贵姓”。这“贵”字是敬辞,并不是说姓有贵贱之分,但也有“并非如此”的时候。读鲁迅《阿Q正传》,在介绍阿Q的姓氏时,就写道:“有一回,他(阿Q)似乎是姓赵。赵太爷儿子进秀才,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其时几个旁听的人倒也肃然有些起敬了。”听赵而起敬,这“赵”姓自然是真正的“贵”姓了。读到后来,这印象越发被证实了:第二天,赵太爷一见阿Q便满脸怒气,甚至给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7-37
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在世人的印象里,大多是冷峻犀利的,其实他也有着一颗侠骨而温情的心。对前来求助的文学青年,鲁迅会给予慈父般的关怀。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还要求鲁迅一定要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就找郁达夫,让他为这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七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曾是年轻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他把文学当成匕首与投枪,一生都在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众所周知,鲁迅的"骂"是出了名的,但凡他看不惯的人和事,他都会"痛下杀手",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奋笔疾书"舌斗群魔"。鲁迅的刀笔犀利,骂人能骂到入骨三分,比如我们中学课本曾收录过鲁迅先生的一篇  相似文献   

14.
幽默二则     
《廉政瞭望》2005,(1):54-54
惩罚一个男人结婚时向上帝发誓忠于自已的婚姻,可婚后不久他就出轨了,惴惴不安几天后他发现也没什么报应,也就淡忘了。直到一天他坐船航行遇到了暴风,突然意识到这是上帝的惩罚, 于是赶紧跪下祈祷,请求看在其他无辜人的份上饶恕他。这时,只听空中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你以为这些年我闲着呢,凑齐这一船人,我容易么?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常宁市,有一名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让人民群众肃然起敬的反腐斗士,他就是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龙雪一。  相似文献   

16.
钉子     
《新湘评论》2014,(4):59-59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7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阿Q临死的时候要画押,可是他不会写宁,只会画圆圈,又没有画得很圆,于是他很羞愧. 当年渎鲁迅先生小说的时候,我很纳闷:面不圆有什么可羞愧的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多了,才知道画圆实在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8.
杨振宁与翁帆的结合可谓轰轰烈烈,家喻户晓。杨振宁的第二次婚姻发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获知了其中的内情。相对来说,杨振宁先生的第一次婚姻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他的第一次婚姻同样充满着传奇与精彩。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19日早晨8点,当32岁的青年作家巴金按照事先约定兴冲冲地带着两位好友、青年作家曹禺和靳以来到位于上海四川北路大陆新村9号的鲁迅寓所时,不料鲁迅先生已在两个多小时前溘然长逝了。巴金顿有天塌地陷之感,他陪着鲁迅夫人许广平肃立在床边,悲痛欲绝,涕泪长流。在泪眼朦胧之中,与鲁迅亲密交往两年多的一幕幕往事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0.
赵瑜 《学习导报》2011,(12):49-50
鲁迅叫他"小狗屁" 1932年6月,鲁迅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他,大概是想念孙子了,关心海婴的情况。于是,鲁迅便带着许广平拍了一张照片,寄给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