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中国与印度关系不断改善,双方交往合作日益频繁,地处中国大陆与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云南与印度的经贸往来呈现出良好势头.云南实施沿边开放二十年来,不断调整对外开放战略,由面向东南亚开放逐步转变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进行两条腿走路,更稳地走出去.但是作为云南面向印度开放的重要陆路通道和紧邻--印度东北部地区由于历史等原因,封闭落后,开放程度低,严重阻碍了双方的交往,制约了该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地区封闭终究是要被打破的,印度东北部的开放是历史的必然过程.要实现云南的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云南自身产业与南亚市场的对接,实现云南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合作互补,客观上必然要求加强云南与印度东北部的合作.鉴于此,本文着重讨论云南与印度东北部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云南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回顾云南改革开放以来以贸易和投资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政策,阐述政策的原因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清楚看到,对外开放政策直接关系到云南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关系到云南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和南亚次大路之间最近的结合地.为西南对外交通的门户,是走向东南亚进入印度洋的前沿和通道.云南的对外交通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中国对外交通史上有重要地位.昆曼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把云南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一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观是在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迈出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第一步.江泽民充分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因此进入新的阶段.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态势,胡锦涛坚持用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入思考了如何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外开放新优势等重大问题,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邓小平对外开放观、江泽民对外开放观、胡锦涛对外开放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云南边疆地区对外开放后,由于受邻国边境特殊政策、文化因素、与邻国教育阶段及人才需求结构、区域外大国介入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国边民出现了较大规模数量的外流。这种情况使我国的边疆安全与社会稳定面临巨大的挑战,亟待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由云南省承办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对云南来说,无疑是世纪之交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成功迈向21世纪,正是云南要完成的重大课题。一、开放和发展中的云南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全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100多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抓住发展机遇,依托丰富而独特的生物、矿产、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与越南、缅甸、老挝接壤和毗邻泰国等国家,以及对外口岸、通道多的地缘优势,不断开拓进取,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面向以东南亚为主的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符合本省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使全省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云南建设面向西南通向东南亚和南亚桥头堡的战略任务.但是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在经济、产业和制度、政策层面存在很大差异,在产业结构中存在优势互补和竞争现状;东南亚外部环境一直不稳定,中国与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关系一直变幻莫测.中国要从宏观政策上推动国内合作机制,提升对东南亚经贸合作水平,在东南亚和南亚外交事务上争取主动权,推动云南桥头堡建设和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由封闭的海防前线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厦门又为建成生态、智慧之城而鼓劲扬帆。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中国边境线较长的省份,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云南边境县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未满足发展需要、境内外流入人口加大治理难度、跨境非法婚姻问题解决较困难、社会治安和"禁毒防艾"形势严峻、非法宗教渗透与反渗透的任务艰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方面。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控机制、建立健全跨境婚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非法宗教渗透管控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文化开放是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一)对外文化开放是国际背景的大势所趋 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赦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状况.由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与式的交流与碰撞,这为中国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使中国文化发展面临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严峻挑战,在国际文化竞争中而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1.
从末梢到前沿 云南开始变样了!地处西南一隅的云南省以边境贸易为突破口,正大步走向世界。 80年代初,中国沿海地区相继打开对外开放大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沿海登陆,支持了沿  相似文献   

12.
水富是云南东北部快速崛起的生态内陆湖滨港口城市,扼滇川往来之要冲,素有"云南北大门"之称。水富县委、县政府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提出"改革创新、加速‘三化’、统筹城乡、共建和谐"发展思路,目标定位为"一基地一城市一中心一屏障",把水富建成云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云南北大门"新兴的工业、商贸、生态旅游、物流以及湖滨港口城市;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经济生态屏障,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滇北明珠"。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困难.正视和分析所面对的阻力,寻找和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广东以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为指导,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在全国对外开放中先行一步,是最早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20年来,一方面,广东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亟待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回顾广东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总结经验,不仅对广东,而且对全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广东对外开放的历程与成就广东地处祖国南疆,面临太平洋,是全国唯一与港澳陆路相通、海上交通线最短的省份,其海岸线之长、大小岛屿之众、海域之辽阔、优良港口之多,均居兄…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指标定在7.5%的情况下,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云南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构想.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既不违背国家的宏观政策及所定的经济指标,又能够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战略路径.为此,本文从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对外开放、培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城乡统筹、转变政府职能等六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7,(6)
正6月6日,由辽宁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举办的APEC商务旅行卡工作会议在营口召开。辽宁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应中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任俞磊在会上传达了外交部相关会议精神。应中元主任从辽宁的对外开放及APEC商务旅行卡的工作两方面作了讲话。他指出,辽宁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潜力,表现在三方面:一,目前中国对外开放面临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主要有三个体现,一是中央加强了党对外事工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必须牢牢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鲜明特质和根本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决胜全面建成社会,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起科学的发展架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制度创新定型、优化治理体系的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聚成强大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沿江、沿边、内陆省区推进,特别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以来,中国更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扩大对外开放,一系列"大动作"相继出台.这里仅摘录部分省市的新举措,以飨读者. 沿海沿江地区 1.上海:昂起巨龙的"龙首" 按照九十年代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提出改革开放的大思路,要求发挥综合优势,抓住资金、商品、技术、人才、信息这"五流",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努力建设成商品和生产要素大流通的中心.目前,金融改革和开放先行一步,已形成拥有内资外资的金融机构,长期短期的金融市场,外汇、证券、股票多品种并举,具有相当规模的金融体系. 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以建立国家级金属交易  相似文献   

19.
对外开放: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的外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经济活动与国际市场相联系的程度 ,既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从经济上说 ,对外开放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两大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上一直保持着这两方面的优势 ,使之成为一种不可枯竭的外在动力。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其直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经验 ,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压力与挑战:政府改革的必要性在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改革政府规制的主要动力。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改革将同时面临既要适应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又要符合国际贸易规则要求的双重压力。“入世”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对外开放上将出现以下特点:我国对外开放从单边自主走向与世贸组织成员多边的相互开放;我国以自主政策为基础和主导的对外开放走向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将从局部地区、部分产业走向整体和全部行业的对外开放。这种开放是以世贸组织为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