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国际法涵义、特征、基础等理论问题,认为中国和平发展一方面是一个融入现行的国际法律秩序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国也将以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一个建设者的角色来影响、改造国际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际关系历经威斯特伐利秩序、维也纳秩序、凡尔赛—华盛顿秩序和雅尔塔秩序的变迁。现代国际秩序以西方文明基础,由西方大国主导建立;大国在现代国际秩序扮演着复杂而多重的角色,是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也可能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或破坏者。现代国际秩序把西方的先进文明带到了全世界,但是其中也包含丛林法则理念,不仅给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也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卷入西方缔造的现代国际秩序,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与压迫,但是二战后中国成为雅尔塔国际秩序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为现代国际秩序贡献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智慧,摒弃了现代国际秩序的"丛林法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正>从一个主权经济体角度来看,金融开放是该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的金融联接;从所有经济体的角度来看,金融开放反映的是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整体状况。单一经济体的金融开放是在具备特定性质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中实现的,而特定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又是由所有单一经济体的金融开放状况汇总而成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开放历程,总体上说,较稳健地处理了促进经济增长、调动国外资金为我所用和控制金融  相似文献   

4.
国际秩序观是一国如何认知世界、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理念指引,反映了一国政府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立场以及对理想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景。作为权力、制度和观念因素共同作用的起点,国家身份认知对本国的国际秩序观塑造有内在建构的影响。本文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不仅强调自身“中华和合文化”与“全球大国”的内生身份认知,还在与国际社会的积极互动中确立了“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式改革者”的社会身份认知。这两类身份认知通过国内和国际层次影响着中国政府对国家利益的主观认知和界定,进而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立场以及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理想国际秩序主张与愿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际秩序观经历了重大历史变迁。我国始终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丰富和拓展国际秩序观的内涵。在此嬗变过程中,对待国际秩序的态度从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转变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与国际秩序的中国外交思维与实践从"争取自身发展"逐步向"肩负国际责任"转变;建立秩序的目标从以尊重差异性为前提、强调国家间合作的国际秩序向追求同一性为标的、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发展。40年的历史变迁,表明中国参与国际秩序不是为了另起炉灶与推倒重来,而是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薛亚梅  洪文婷 《前沿》2008,(11):19-21
国际关系理论发端于对国际秩序的追问和探寻,构建国际秩序理论模式是每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规范性价值追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包括两个发展脉络:美国学派和英国学派。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国际秩序观:国际体系秩序与国际社会秩序。如果将和谐世界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相对接,可以说,和谐世界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的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刘金玲 《青年论坛》2010,(2):144-146
东亚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历史上,大国在东亚纵横捭阖,形成了各种地区性的国际秩序。这期间,日本在东亚国际秩序建构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当前,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各国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东亚国际秩序处在转型时期。通过探讨当前东亚国际秩序转型中的日本因素,对日本在当前东亚国际秩序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依稀可以窥见日本外交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过去,从当前国际大事可以看得很清楚——秩序已失,“游戏规则”被打乱,小国挑战大国,世界已经进入新的“战国时代”,稳定国际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理念: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玲 《求索》2007,(9):50-52
自17世纪出现国际秩序以来,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国际秩序,其基本特征是强权政治。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求和平要公正的意愿,对推动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国际社会,就有国际秩序。以往的国际秩序都是由西方国家坐在屋子里策划的。不言而喻,它服务于西方大国的利益。建立与这种旧秩序相对立的新秩序,既是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也是世界发展潮流的涛声。因此,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便自然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科研工作在司法警官院校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全面提高司法警院科研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使司法警院科研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为司法系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及提供理论服务。目前,司法警官院校科研科学化建设存在着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到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提高司法警官院校科研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辉 《桂海论丛》2005,21(6):40-42
文章分析了我们党提出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科学依据;并从七个方面阐释、探讨了提高应对国际局势与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融的影响下,北极治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作为地理上的"近北极国家"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拥有参与北极治理的合法合理依据,承担着维护北极治理规范、推动北极资源绿色和可持续开发、保护北极自然生态环境等国际责任。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在国内应该完善涉及北极事务的国内规制,推动北极科学考察的国际合作,协调国内科学家群体参与北极理事会工作组的科学评估工作,并着重构建中国北极国际责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案例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已广泛运用在管理学研究之中。为了规范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推动案例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本文将完善的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与案例研究方法相结合,系统化了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将功能分析和相似原理运用案例研究方法,能提高案例研究方法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从而促进案例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严峻挑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学习和贯彻这一科学理论的实践中,安徽监狱系统能紧密联系本系统、本行业的具体特点和监狱发展的阶段性实际,立足于创新监狱发展理念为先导,积极引领、带动全省监狱工作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把科学发展的监狱实践作为安徽监狱发展的理想归宿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从而带动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然而,以往陈旧的培养模式和滞后的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了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于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我们有必要针对其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探讨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内国际背景以及形成过程,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内在逻辑,勾划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阐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蔡四青 《思想战线》2002,28(4):26-29
由于受正溢出效应的影响 ,市场往往对产业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先天不足。因此 ,补贴或资助产业研究与开发就成为世界各国首要的产业政策之一。然而 ,政府的补贴或资助过高 ,又会对国际资本构成潜在的威胁。为此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对成员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中国加入WTO后 ,政府对这方面的支持政策将受到《补贴与补贴协议》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对该协议关于研究与开发补贴条款进行了解与分析 ,以便调整或制定我国适应WTO规则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Brantly Womack 《当代中国》2004,13(39):351-366
Since 1986 the concept of multipolarity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China's analysis of the world order, evolving from a critique of bipolarity in the late Cold War period into a critique of American unipolarity. Although multipolarity is empirically correct in its questioning of the superpower's capacity for domination and it is ethically attractive in its insistence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t does not address the real problems created by the disparity of power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Asymmetry theory is a new paradigm that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national disparitie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argues that asymmetry inevitably creates differences in risk perception, attention and interactive behavior between states, and that it can lead to a vicious circle of systemic misperception. Despite such tensions,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s quite stable, and even asymmetric relations can rarely be forced by the stronger side. Asymmetry confirms multipolarity's critique of unipolarity's exaggerated claim to absolute power, and suggests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based on negotiated relationships that avoid the systemic misperceptions that asymmetry encourages.  相似文献   

20.
在军队院校教育中长期存在教学与科研相脱节或有所偏废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入手,旨在更好的将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达到教学牵引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形成教学、科研、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军队院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