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党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同志认为,党的形象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的总体形象来体现的,个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不错,党的形象是一个整体,个别党员干部的不良形象并不能代表党的整体形象。然而,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每名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党的形象带来影响。实际上,群众也正是  相似文献   

2.
<正>加强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在发展,核心在服务,重点在建设,根本在群众满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的重任,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据中央组织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36.0万个。基层党组织直接与人民群众相联系,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关键在于基层,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素质是关系党的先进性能否体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素质,是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基层支部走访,发现一些怪现象:在一些单位中,群众有了烦恼或心里话,愿意向个人诉说,而不愿向党组织讲;个人入党、获奖或提职后,只是谢党组织个别负责人,而不是由衷地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是有的人把自己的进步仅仅看成是某个支部领导使了劲儿,把感恩记在了个人头上。也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组织赋予的权力,当作捞...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群众路线思想形成过程中,毛泽东曾多次形象地运用比喻和类比的手法,来深入浅出地论述党群关系。他把党群关系比作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强调党要植根于群众;把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强调党不能脱离群众;把党群关系比作朋友关系,强调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把党群关系比作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强调党要向群众学习;把群众比作党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强调党要依靠群众;把党比作人民的勤务员,强调党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规范和督促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消极的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个别地方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势必对社会的和谐构成产生极大地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是党的公信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农村地区的体现和重要任务。制度信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的重要维度。从制度信任的视角,要建立保护群众权利的社会制度安全网,保证制度的公正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建立权威的信任奖惩机制,使群众了解民主的规则与程序,为群众提供对政策偏好与不满的表达渠道,建设有效的信息传递设施和系统,从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祝灵君 《当代贵州》2014,(33):66-66
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处在群众工作中的前线,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群众工作基本白干。"群众工作的好坏,是测量党组织巩固程度的标准之一。"群众身边党员干部的形象决定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基本形象。如果群众身边的党员干部"立"不起来,党的感召力就会下降,上级组织再努力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解决好群众的  相似文献   

9.
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形象在群众中的直接体现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践行群众路线无止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要把践行群众路线贯穿始终,使基层组织“大有作为”,在为民服务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把解决群众问题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  相似文献   

10.
刘玉春 《唯实》2014,(5):74-75
<正>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末梢神经",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金湖县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线,着力在增活力、可持续、求实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中的凝心聚力作用。强龙头,建强队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各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维护,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2.
一度时期以来,由于党的前任主要领导人严重忽视党的建设,不强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使党的形象受到扭曲和污损,已经和正在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形象,重振党风民心的艰巨任务,已经突出地摆到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面前。基层党建的突出课题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层党组织密切地联系着人民群众,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现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都离不开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在新的形势下能否  相似文献   

13.
张卫波 《理论学刊》2005,1(6):11-12
陈云曾长期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出了一套独到的群众工作方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群众工作思想。他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见,把群众看作革命力量的源泉,认为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确信群众工作好坏关系革命成败和党组织的巩固与否,主张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注意改善群众生活,反对关门主义,无不体现了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视,包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4.
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执政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载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一、突出班子建设,打造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村级党组织担负着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是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在农村普遍推行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建设必须把握三项原则:一是群众公认原则。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对农村党组织成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感受最直接,体验最深刻,要充分相信群众,切实尊重群众意愿,真正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当前,农村正在普遍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委发现,一些在职党员在"八小时"之外疏于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组织面前与群众面前的表现相去甚远,影响了党的形象。近日,市委下发文件要求,建立在职党员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机制。主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地方的少数领导于部认“干亲”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甚至比较严重,什么“干亲家”、“干儿子”、“干女儿”、“干哥哥”、“干妹妹”等花样不少。这种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认“干亲”的危害甚大。其一,败坏党的形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领导干部认“干亲”,以狭隘的小圈子的利益,代替人民的利益,势必引起人民群众的非议和普遍反感,最终使党的形象遭到严重损害。其二,涣散党的领导。有些领导干部由…  相似文献   

17.
习仲勋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在群众面前树立了党的优良作风,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戴。永远不要脱离群众1942年秋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与群众的关系作了精辟而生动的概括,称赞他是"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4,(4):54-54
正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党员要对党忠诚,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党员的身份决定着,一名党员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办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党,想到党的事业和党所代表的群众利益,做任何工作都要想到是代表党去开展工作,有任何成绩都要想到是党组织领导和培养的结果。作为一名党员还应意识到,党员的形象就反映了党的形象,特别是基层群众看我们党,很大程度上就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6)
<正>针对当前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阿拉善盟采取了五项措施,切实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建设嘎查村党组织作为嘎查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着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改善农村牧区面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任务,其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在农牧区得到很好落实,还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相似文献   

2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带来了明显改善,呈现出新的气象。但多年的陈规陋习和重症顽疾,要想一下根除并非易事,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作风痼疾。转变作风,关键是要让好作风成为一种好习惯。作风是形象,好的作风出战斗力。作风建设是否深入人心,能否取得成效,标志之一就是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能养成让群众受益、被群众认可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