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是“三个代表”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客观反映和重要体现。积极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途径是我党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德治国的正确实施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个体的道德自律是法律他律的基础.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市场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尖锐矛盾造成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兼治民德与官德.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我党科学总结了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是法治与德治内在关系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实现我党新世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要保证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就必须 :(一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坚持依法治国 ;(二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 )坚持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本身的内涵看,以德治国应当服从、服务于依法治国;从治国的功能和效用分析,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前提和保证,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补充.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共同目标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领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新世纪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前提和基础,以德治国方略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世纪推进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黄中平 《理论前沿》2002,(13):25-26
“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我们科学把握。“三个代表”是治党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完善的治国方略。实践“三个代表”必然要求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作为我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思、总结后作出的明智选择。依法治国以以德治国为基础和补充 ,以德治国以依法治国为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他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以德治国就和以前提出的依法治国并驾齐驱,共同构成我们的治国方略。事实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原本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里,笔者仅就以德治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德治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时特别强调,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底线思维,决不能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这充分反映了我党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实践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实现由人治向法治根本转变的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行为价值观是哲学世界观的动态表现,他对人的行为及其规律的研究应成为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治国理念的重大发展和根本转变。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党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和增强以法治、平等、民主等为精神内核的现代法治观念,这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内在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执政地位,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第一位的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避免党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或退向"革命党"。党既要坚持长期执政,又要强调治国治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执政就是要搞建设谋发展,履行政治承诺,构建和谐社会,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负有绝对责任,顺应民主潮流,推进以法治国,特别是要注重主观党建,探索一条在主观党建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特色执政党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科学把握执政规律及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已经确立了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下一步就需要培养用宪政思维执政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整个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法律思潮都被执政党的法律观所主导,而意欲透析后者则有必要对董必武和彭真这二位党内法学权威的思想进行研究和比较。本文将“法律是什么”这一法律观的根本性问题分解为“法律与时代任务”和“法律与执政党的关系”二个子命题,通过论述和分析董、彭有关法律的论著,得出结论认为,此一阶段主流法律观是服务目的理性论和政党目的理性论的结合,在本质上是一种目的理性主义。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简要分析了法律目的理性主义的影响、理论困境及能否消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科学发展观可以有许多视角,从意识形态范畴来研究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对于正确把握它的历史定位和合理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展观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更是一套价值观念,包括目的、态度和方法选择,归属意识形态范畴;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史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扬弃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文明模式、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丰富共产党执政伦理、界定伟大行动纲领、提出和谐世界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执政价值合理性理论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合理性思想。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合理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价值合理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执政理念是贯穿党的执政活动的灵魂和精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认真总结党的执政经验,逐步确立和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本质特征,以坚持“三统一”原则和“三执政”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取向,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内在动力的执政理念体系,把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本质和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党执政兴国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革命党、建设党、执政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过去是一个领导革命的政党,现在是一个领导建设的政党,并且正在向着成熟执政党进行历史性的转变。作为革命党、建设党,她由q-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建设的规律所决定,要完成向执政党的转变,也必须遵循这些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加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这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要树立依法执政的法律观念,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有机统一,依法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