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谯龙  黄倩 《人民论坛》2014,(5):84-86
文章回顾了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历史沿革,探讨了包括兼业户、专业户、专业大户以及家庭农场在内的农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实践路径,认为发展具有适度规模的专业农户精准化农业是我国新型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后为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出了: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大力推广农业技术信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廖炯波 《当代广西》2009,(17):47-47
将科技注入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进一步突出现代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手段。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武装”精品农业板块;依靠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育高端农业特色品牌;依靠发展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多功能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农业是农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理性呼唤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多功能农业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都市农业等六大类多功能农业和若干具体经营领域构成经营体系。就世界范围看,多功能农业在整个农业经营领域所占比例尚小。但其有如旭日经天,方兴未艾。它备具传统农业无可比象的优质特性与产能效益,必将成为人类农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本文从多功能农业的现代生机与社会期待;多功能农业的现代识别与发展格局;多功能农业的经营特性与产业效能三个视闽,对其进行论琢。  相似文献   

4.
代表微博     
上海市人大代表李跃旗: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要在“压”和“减”上下工夫,在“新”和“增”上花力气,加大对金山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支持力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娜 《人民论坛》2014,(9):93-9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阐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育状况和运行模式,分析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的基本思路,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国家,荷兰是世界上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很多经验可供学习。本文在分析了美国、荷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为主要方向、发展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内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基本原则、政策引导是农业重要保证的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李红军 《当代广西》2009,(24):49-49
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农业科技,田阳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声有色。今年1至9月,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122713万元,同比增长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入9573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7%。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4,(4):20-20
顾钰民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农业劳动力明显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断创新,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刘良军 《前进》2011,(10):43-45
1844年产生于英国的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揭开了世界现代合作社发展的序幕,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合作社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领导人民完成了土地革命,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并对如何经营土地进行了探索,奠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他不仅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且认为农业机械化要从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实际出发。他还提出农业在发展结构上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并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指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李尧林 《前进》2014,(3):53-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近年来,我们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步伐,确保“两个翻番”目标顺利实现,发挥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环境污染较小等优势,积极探索采用多种经营体制发展有机农业的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1,(1):65-65
李宗才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农业建设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产出率的一种新生产经营方式。为了能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对我国目前农业经营体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治理和制度创新,才能畅通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的青年明显增多。对于从事农业经营的返乡青年而言,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以及风险控制更为复杂等,农业经营有成有败。将返乡青年不同类型农业经营模式及其成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二元农业格局下,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经营几乎没有盈利空间,惟有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才是经济上有利可图的经营方式。但返乡青年要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经营,除了个人具备主体能动性外,还需要外界在资本、技术、大市场对接方面的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人士固然可提供一部分支持,但以农民自身主体性作为前提,基于群众路线的“民办公助”才能为农户经营提供广泛、持续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对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指明了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关系重大、影响深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就河南而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5.
曹桂清 《湖湘论坛》2002,15(3):71-72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促使农业增效,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正由起步阶段向纵深发展。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索,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健康地发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政府职能问题1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业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段绪慧 《世纪行》2009,(8):20-20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如何创新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何组织农民入市、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把解决农业问题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上。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体制,把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引入农业,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  相似文献   

18.
陈文胜  陆福兴 《求索》2007,(11):71-7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因此,只有培养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新型农民,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需要新型农民,而且也造就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是为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潘崇敏 《今日浙江》2013,(23):31-31
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的三门县,正在以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为抓手,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成林 《传承》2013,(1):42-45
当前广西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基础设施薄弱、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政府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应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参股龙头企业,建立外贸主导型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如何让分散化经营的农户同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实现有效的对接,这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而又棘手的问题。而实行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为了扫除农业生产从产前到产中、产后等一些列环节当中的障碍,使得农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