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以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为例,从经济与政治两方面的视角,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米如群  谭明 《世纪桥》2007,(11):87-88,90
科学发展观作为21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长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和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各方面关系、各类问题,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而要做到有效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3.
城乡差距的“数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注农村、农民、农业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农"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差距,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应该比收入差距更值得关注.本文从地区和产业两个方面分析指出城乡间存在的巨大"数字"差距,并结合农业部专题研究中反映的制约我国农村"数字"服务的因素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两个大局"是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区域轮动发展和阶段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发展观形象而又简略的概括."五个统筹"则是对"两个大局"的具体化,是对经济、社会、环境和贫穷挑战的应对.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是对"两个大局"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精髓应该是不断创新,新"公私合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新公私合营",即在逐步将国有企业减少到社会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同时,对现有企业通过吸收私人资本等办法实现"公私合营".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新"公私合营",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从西部地区农村、农业和农民各自具备的发展条件看,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的基础条件不足.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封闭和半封闭的经济形态所派生的文化教育发展的滞后,弱化了农民自我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解决西部"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把青年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主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把青年作为实践主体能够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政治信念,有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传播.它扩大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理论内涵,增强了它的理论深度;它能够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供发展的动力;它印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门头沟区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是重要的政治任务。门头沟贯彻首都发展新方略,立足地区发展实际,坚定不移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和"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让一红一绿在门头沟绽放光彩。全区把"四个当先、一个当头"贯穿生态涵养区建设始终,切实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聚宝盆,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  相似文献   

9.
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难点问题."一把手"是一个权势强大的群体.这些群体既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又是群众利益的体现者和协调者."一把手"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是巨大的、显赫的.他们对社会的人、财、物进行全面的领导、管理、协调和分配.一旦"一把手"用人、决策失误,或者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将给所在领域、地区、部门和单位造成巨大破坏,最终将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对"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孙笑冰 《实事求是》2017,(4):106-109
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通过采用"互嵌式"的居住格局与发展模式,使各民族在共同的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邻里关系和民族关系,由"民族互嵌"进而实现"民族共融",以此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对其成功经验与启示的学习和借鉴,对于新形势下,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三股势力"、构筑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走入市场:“直过区”民族社会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直过区"民族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紧密相关的。当代市场经济的宏大进程、"直过区"民族社会自身的独特条件及其当代变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可行的发展途径,即走入并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当然,由于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客观上要求政府、当地社区和民族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认识上,在学术支撑上,有一些理论要点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认识和把握,如"社会"发展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动力?"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则是什么?谋求"社会"和谐的真义是什么?社会"和谐"关键在"社会主体"等.  相似文献   

13.
法官职业化是对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的一种反思性、批判性的创造;和谐社会进程中进行法官职业化建构,法律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思维是形成法官职业化的基本条件,法律解释是法官职业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农村社会发展。近年来,虽然我省农村社会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还存在着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发展不平衡、监督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打破对GDP的崇拜,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农村社会发展,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让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促进云南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逻辑是思维的法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准绳,也是规范一切学说和理论的标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其本质内涵的逻辑展现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深刻认识与把握属性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策略逻辑,这对于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和谐社会与教育政策的基本属性。为此,我们要正确理解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理性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政府、民间力量和全体民众应通过和合之力,切实解决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以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当中国进入制度建设和社会良性变革的第二次转型期,经济发展被一系列社会失衡问题所制约,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公共政策的创新。公共政策创新要将人本理念贯穿始终,以平衡战略为指导,配套推进确保社会和谐。当然,创新面临许多阻滞因素,关键在于坚持新的战略思维,以此为指导推进系统的政策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的小康梦想历史悠久。邓小平提出了科学的小康社会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人心所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治理与全球治理是全球公民社会发展壮大的产物,更是国家变革,主动调整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结果。在当前,全球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更受欢迎的理论分析框架。全球治理不仅指称国家公共管理在全球领域的延伸,而且包容了从地方、国家到区域和全球的多层次多中心的复合治理网络,其内涵在于主张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合作、谈判与协调,共同处理公共事务,增进公共利益,是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在全球化形势下的重构。虽然全球治理必然意味着全球公民社会在公共事务的处理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这并不等于将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置于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可以说,国家既然是全球治理的推进者,它同样能够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进程中保留应有的权力,尤其是发挥"元治理"的作用,从而使全球治理的"政府治理"与"没有政府的治理"的双重特性得以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如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毛泽东为什么在建国后不久就放弃了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