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拓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保持整个“九五”期间乃至下个世纪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普通居民住宅建设,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面,引导城镇居民的住宅消费,通过居民的最终消费,推动住宅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住宅建设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首先使住宅形成消费热点,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消费热点的形成只能也必须通过市场来进行。没有住宅这一消费热点,就不会有住宅建设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样,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2.
国家目前把住宅建设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环节。住宅建设能否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住宅能否真正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因此,如何启动住宅消费市场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住宅购买主体“断层”,市场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住宅建设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12号文件确定的“扩大内需、发展住宅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地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住宅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宜春地区住宅建设的几点思考龙树根加快住宅建设进程,促进住宅市场的发展,是今后消费增长的热点,是经济增长的强点。李鹏总理指出:“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城镇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普通居民住宅建设,这不仅是城镇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去年底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提出了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本质特征。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那些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产品,使它们逐步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成长链”。李鹏总理进一步指出,“加快普通居民住宅建设,可  相似文献   

6.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改善居住条件需求的提高,住宅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无论是政府、社会、个人对住宅建设中的经济技术要求已进一步提高。现就住宅建设中的一些情况谈一点看法。一、住宅的平面布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二居室、三居室的套型已成为主导型产品,就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1、居住:起居、休闲、学习等;2、服务:厨卫、贮藏、盥洗等;3、交通:楼梯、过道等。就功能分区与平面模式又分:个人圈、劳动圈、公共圈。…  相似文献   

7.
住宅产业在世界各国都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首先体现在住宅投资的规模上。据联合国对70多个国家的调查,各国住宅建设投资约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8%。住宅产业的地位还体现在住宅建设投资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所占比例和存量住宅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培育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侯捷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普通住宅建设,这不仅是城镇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李鹏总理从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快住宅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产业现状喜忧参半1996年下半年,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启动市场的消费热点,为房地产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安徽省房地产业在宏观面回暖的情况下,市场也有所复苏。———商品房开发情况。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1—10月份...  相似文献   

10.
促进住宅建设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本刊记者晓方"九五"期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之一是开拓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就如何培植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提出,当前最有可能形成消费热点的是住宅建设,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就是以科技为先导,提高住宅建设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住宅技术、材料和部品的更新换代,优化住宅产业结构。根据国办发72号文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合肥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批示精神,以提高住宅质量,提供有效供给,优化住宅产业结构为目标,从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基础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建立健全产业化的管理制度方面入手,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构建全面、完善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推进住宅建设技术进步,使住宅建设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住宅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及文化课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文化水准可由“住宅建设”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本文拟就台湾的住宅建设中的成就及现存问题作些介绍,以期达到沟通和了解,并为我国大陆的住宅建设提供某些借鉴。一、社会环境与住宅建设 1、人口发展神速——生存环境的压力。现台湾的人口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公里546人,这样的密度,是大陆人口密度的5.2倍: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16倍多;比人口高度密集的日本(每平方公里320人)还高出70%。据人口学家预测,再过50年,台湾总人口将达到2690  相似文献   

13.
涂姗华 《江西政报》2006,(16):44-48
一、江西房地产业发展回顾 江西的房地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住宅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已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蚌埠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始于1995年,最初称安居房工程。1998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采取扶持政策,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精神,我市把安居房、解困房以及类似性质的住房并轨运作,统一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并在建设、管理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近几年来的经济适用住房发展,得到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遍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住房困难,同时也刺激了住房消费,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据统计,1999年和2000年,蚌埠市住房建设投资拉动全市GDP增长分别为6.9和6.3个百分点。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加快住宅建设,是贯彻落实中…  相似文献   

15.
徐力群 《西部社会》2002,(11):17-18,24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为加快住房建设、促进住房消费提供了根本动力,是使以住宅建设为主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本原因。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住房货币化政策对开放市场、扩大内需、推进住宅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政报》2010,(2):45-48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涮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区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调控和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建议和措施办法.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自治区政府委托向自治区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提起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城乡面貌的变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人士几乎都认为,变化最大、建设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我们的住宅建设。住房消费是人们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加快住房改革,大力发展居民住宅建设,是实现小康目标、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那么,为千百万国人瞩目的房地产及住宅建筑业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怎样?怎样使商品房更快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房地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相关部门,与大家共同探讨住宅消费的话题。房改道路坎坷不平我国房改开始时间具体年限说法不一,有说198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住宅建设已经进入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阶段,住宅建设必须改变目前存在的面向高收入阶层、赚取高额利润的开发倾向,要面向普通中低收入家庭,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已完成了由  相似文献   

19.
住宅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城镇住宅建设已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发展住宅建设,不仅能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还能刺激钢材、建材、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加强城镇住宅建设与管理,从住宅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住宅规划住宅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规划,根据近期规划实施要求,分区编制住宅小区详细规划及与住宅发展相适应的给排水、供电、供气、邮电、城市交通等专业规划。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  相似文献   

20.
住宅建设──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李祖顺住宅建设水平作为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小康的重要体现和联系人民生活、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重大意义,并对整体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联带效应。因此,如何以住宅建设来启动市场,使其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