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绍轲 《政协天地》2014,(11):28-29
2009年,在建瓯市工商联开展的“民企连百村”活动中,在商场打拼多年的周福生,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贫困家乡——建瓯市东游镇上范村,参选村党支部书记并高票当选。对此有些村民认为发了家的周福生是在过“官瘾”,“作秀”罢了。对此,周福生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出真本事,让上范村“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2.
正群山环抱,碧水流淌,洁净的水泥路蜿蜒在村间;粉墙黛瓦,绿草茵茵,成群的孩子在新建成的公园广场上嬉戏。走进建瓯市东游镇上范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乡村图景。"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可真不小,修了路,建起了防洪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农业观光园,村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谈及村庄新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村里出了一个一心为民的好代表——黄福生。黄福生是东游镇上范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当选为建瓯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3.
琼海春潮     
<正>家乡琼海于我心中,是一个自然祥和、与生俱来的朴素符号,是一个乡音不改、情牵梦萦的温馨念想,更是一个融进血液、栖息灵魂的精神高地。生于斯,长于斯,尽管我离开家乡25载,但依然记得家乡的那轮明月、旷野的阵阵蛙鸣、少儿的天真烂漫、父亲的反复叮咛,更忘不了家乡母亲河的碧浪清波、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沉醉游人的青山绿水、令人向往的美丽田园以及渐传渐远的亚洲声音……近年来,琼海的决策者们坚持生态立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6,(6):1-1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近学郑九万同志的事迹材料,感到郑九万是一个像大山一样厚道实在的人,是一个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党的宗旨的人,是一个知荣辱、明是非的堂堂正正的人。郑九万没有高谈阔论,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他所做的事很平凡,很普通,但就是在这些点点滴滴平凡和普通的小事、琐事中,展示了高尚的道德情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郑九万热爱祖国,是体现在热爱自己的家乡…  相似文献   

5.
乡情之一:梦里小村我的家乡湖南省辰溪县桥头溪,一个只有十几户村民的边远小山村。曾清楚地记得,自己以前写了一篇文章,投稿某刊,编辑回信曰:从你的地址看,你住在那么一个偏僻封闭的山村,能做出如此“大手笔”的文章?一定是抄袭了别人的!偏僻的山村、闭塞的山村,你不但让我蒙羞  相似文献   

6.
我和郑九万同志都为村支书,论工作环境和条件,郑九万同志在乡村,我却处在县城,而且是经济条件较优越的蔬菜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可说是摇钱树。我担任村支书10年来,虽然为党和村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广大村民群众的认可,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市劳动模范和2004年浙江省为民好书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但是,对照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牢记宗旨,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党和村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务使集体经济更加壮大,村民更加富裕,永做村民信得过的贴心人。学习郑九万,联系实际要从以…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档案馆搬入行政区新馆,同时在新馆大厅举办馆藏档案精品展。中有一张乾隆年间休宁知县保护村民祖山的告示。该告示为(标点为作者所加):特授休宁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记功九次郑为吁恩赏示以杜侵害事,据十都二图族众郑启仁、郑明若、郑旭升、郑行健,监生郑美、郑瀚,民人郑旺、郑致祥等禀称,身等祖遗记名张堨山汪坞张村口等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平阳县教委组织带领全县广大师生积极探索,从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做起,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各种活动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从史入手,认识家乡,挖掘“家乡”教育资源爱祖国,首先要爱家乡。进行热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家乡,他才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祖国的爱。热爱家乡先要认识家乡,而认识家乡,必须从史入手,注意挖掘“家乡”教育资源。近几年来,我们主要开发利用了以下的教育资源。(一)史志资源平阳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据文字记载,平阳从西晋开始单独设县至今,已…  相似文献   

9.
故乡情,赤子心。郑兆财先生是淮安市政协的一位特邀委员,是一位已经86岁高龄的香港委员。他捐出自己的个人积蓄,在家乡涟水县创办了"郑梁梅学校"。他在平素的政协活动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海外游子的赤子情怀和长者的道德风范。郑老自1993年担任淮安市政协委员,至今已连任三届。他深知政协委员不仅是一项政治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身处香港,心系家乡,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他用真心,为家乡孩子读书办好学;他用真意,为家乡建设穿针引线,推介项目,搭好桥;他用真情,为家乡扩大开放、交流合作,加强联谊,交好友。他古道热肠,无私奉献,爱国、爱港、爱家乡。  相似文献   

10.
图说代表     
《人大论坛》2010,(9):37-37
贵州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正安县土坪镇村民郑世珍自己通过发展运输业和养殖业使家庭摆脱了贫困。致富后的郑世珍没有忘记乡亲父老,她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方便和服务,不少村民在她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之路。图为郑世珍在养殖场查看猪仔。(骆书友)  相似文献   

11.
人间真情     
1996年4月6日,对浙江省余姚市老方桥镇姚驾桥村郑涨钱、刘桂英夫妇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他们找到离别了23年的女儿。1974年6月郑涨钱患了恶性淋巴肿瘤的绝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妻子刘桂英变卖家产,生产队、村民、亲戚也纷纷伸出救援之手,但经县、省等医院医治,都没有疗效。两个月后,妻子刘栓英生下第二个孩子。月子里,她始终为丈夫的病忧心不安。在接到医院让为丈夫“准备后事”的通知时,她精神失常了。郑涨钱明白自己命在旦夕,做出与妻子离婚的选择──按照农村的习俗,死了男人再嫁会被认为“克夫”。为了让妻子有一个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寻求强国富民之路,中国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致力于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和体制保障,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和途径。中共浙江省嵊州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八郑规程”,为农村民主管理村务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八郑规程”搭建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平台,畅通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为民主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郑九万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在深入学习郑九万的事迹后,深深感到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是郑九万精神的重要内涵所在,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在。要学习郑九万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虽然身处贫穷偏远的小山村,但郑九万面对差距不气馁,面对落后不放弃,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紧紧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埋头苦干,艰苦创业,使小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修建了村内自来水,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修建了通村机耕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引进和开发高山柿子、青椒等种植基地,为村民致富拓宽了门路…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6,(4)
费县在历史上既是鲁国的近畿之地,又是季友后代的私邑。在这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后来形成为成语典故,流传于后世。现举几则,以飨读者。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是春秋时鲁国国君庄公的哥哥。鲁庄公还有两个弟弟,老三叫叔牙,老四叫季友。这兄弟四人,同父异母,庄公和季友为一母所生,庆父与叔牙为另一母所生。庆父早有争夺君位的野心,专门制造内乱,因此很自然地分为两派。鲁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庄公病重,考虑到谁继承君位的问题,按照当时的规定,国君的儿子可以继位。国君的兄弟也可以继任。庄公有3个妃子各生一子,他宠爱妃子孟任,因此一心想让孟任所生的“般”继位,但又不便直说。庄公快死  相似文献   

15.
《云南人大》2009,(6):I0007-I0008
在祥云坝子、祥香路旁一个绿树成荫的村子里,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他曾是家庭致富能手,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共党员,2000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官”。凭着一颗为家乡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诚赤之心和脑勤、口勤、脚勤、手勤的工作作风以及苦干实干的精神,他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他就是祥云县米甸镇自羌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云南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罗学发。  相似文献   

16.
郑九万同志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让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郑九万同志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举一动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和精神本质,也向我们生动展示了一名基层干部的人格魅力。学习郑九万,需要牢记勤政为民的宗旨。郑九万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的病就是长期为村民办实事操劳过度而累出来的,甚至在病情严重、住院期间,仍然不忘村里的各项工作。正是他这种勤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才会有“生病时全村人为他筹款、手术时全村为他守候”的感人场面。他用实际行动充分表明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  相似文献   

17.
为家乡致富做贡献吉林省双阳县齐家乡的少先队员们长在农村,热爱家乡,热切期望自己的父老乡亲们早日走上富裕的道路。这种强烈的愿望激励他们以家乡小主人的姿态积极行动起来。首先,他们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从爱家乡、爱乡亲做起,为家乡致富做贡献,长大做家乡的新一代农民。接着,他们把这种为家乡服务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上。1989年,在家乡的田野上,他们开辟了少先队员的小实验田。经过辛勤的耕耘,还夺得了高产。在“我为家乡献一计”的活动中,队员们提出了致富建议30多条。其中,“家庭火炕盖被孵化法”、“家庭果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7,(2)
<正>为丰富我市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日前,由市气象局、市教育局、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青少年气象科普摄影大赛全面启动。本次比赛主题为"我爱家乡的云",大赛鼓励青少年将目光投向天空,了解云的知识,用镜头记录家乡的云,欣赏不同天气变化下家乡的美景变幻,增强对天气气候的关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防  相似文献   

19.
筏头乡大造坞村地处德清县莫干山西麓,是离县城30多公里的深山岙,和郑九万书记所在村的地理环境相仿,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郑九万同志在一个深山岙的小山村,为了村民致富,以自己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十几年,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真诚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衷心爱戴。他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是基层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的代表,也是先进性教育的鲜活教材。我同郑九万一样,也是一名老党员,一位老村支部书记,在大造坞村担任支部书记的近20年里,通过村班子成员的协同作战,我们村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河 《今日浙江》2006,(9):42-43
“为民好书记”郑九万同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时代的骄子,是广大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在今天,我们广大干部、党员向郑九万同志学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向郑九万同志学习,究竟学习什么?我觉得最应该学习的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换来了人们群众与他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浓浓情意。郑九万真心实意地帮助村民解决一件件实际困难,解决一桩桩实际问题,曾引起别人的不解或疑问,郑九万回答说:“我是村支部书记,我不帮村民,你让谁帮呢?”郑九万同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