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晓 《民主》2006,(4):13-15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  相似文献   

2.
何鲁丽 《团结》2006,(2):4-6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这就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  相似文献   

4.
薛金祥 《学理论》2013,(18):274-275
翻译伦理一是指译者自身的素质;二是指译者对于译入语文化的伦理责任;三是指译者对原作者及读者的伦理责任;四是指译者的翻译态度以及行规。译者树立正确的翻译伦理荣辱观对于翻译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译者应具体做到:以热爱、弘扬祖国的语言文化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为耻;以重视再现原文、原作为荣,以胡译、乱译为耻;以对读者负责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精益求精为荣,以粗制滥造为耻。这种才能保证翻译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辨耻”是“立荣”的前提正如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一样,“八荣”与“八耻”也是相对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对什么是耻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无以立荣。因此,辨“八耻”是立“八荣”的前提。确切地说,“辨耻”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和内涵:首先对社会和国家来说,“辨耻”要求社会科学地确立用以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和尺度,即国家认定哪些行为是荣,哪些行为是耻。并对耻的行为加以旗帜鲜明的谴责,而不是含含糊糊,暧昧不清,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社会许多领域的羞耻心就会大面积的消解,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道德秩序难以…  相似文献   

6.
要“艰苦”,更要“奋斗”●宋法宏自江泽民同志《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重要讲话发表以来,一股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良好风尚正在全党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奢侈浪费之风得到遏制,这无疑是一个好势头。然而,当前在少数地...  相似文献   

7.
孔子"知耻观"内涵丰富,包括"以何为耻,不以何为耻",以及表面为"荣"实质为耻的社会现象辨析。孔子的"知耻观"奠定了耻感文化的基础,深化了知耻观教育的内涵,提高了知耻的自律性。当代社会需要深入挖掘孔子知耻观的内涵,借鉴其教育的方式,增强知耻观教育效果,以应对社会变化之际耻感观念淡化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王娇庆 《学理论》2011,(32):53-54
"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体现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道德观念。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导向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决定的,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本质上还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爱国态度,科学的爱国。  相似文献   

9.
陈洪锦 《民主》2006,(6):13-13
苏州大学最近出了件新鲜事:大学生自排校“园荣耻榜”。300多“份大学生荣辱行为排行榜”调查问卷显示:逃课、作弊、沉溺网络等“为耻”;一诺千金、适度消费、按时还贷等为“荣”。在荣辱观教育中自“排荣耻榜”,是一个好的创意,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与不少单位通常开展的教育形式相比,自“排荣耻榜”首先有利于加强针对性。“八荣八耻”每一条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根据职业、单位、岗位、年龄等不同,荣辱行为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由自己来排,就更具针对性;其次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自排荣辱行为,跟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言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任务是让他们明辨荣辱、存荣弃辱、行荣拒耻、以义求荣;途径和方法是必须同时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期以来缺乏载体和可操作的内容,“八荣八耻的提出找到了一条深化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途径。领导干部的荣辱观是受人生观和道德观影响的关于荣誉和耻辱的总的看法。荣誉是指社会给予领导行为的肯定和赞扬,也是领导干部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和社会评价的关心。耻辱是荣誉的反面,争取荣誉避免耻辱是领导干部的共同愿望。但由于领导干部荣辱观的不同,对荣誉与耻辱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并不少见。领导干部的动机和行为受荣辱观的影响很大,正确的荣辱观引导领导干部做高尚的人,错误的荣…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重构荣辱观中国地质大学刘义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重构中华民族的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指明了方向。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耻感意识的民族。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  相似文献   

13.
"荣"与"辱"(耻)是道德行为主体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们构成了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从伦理学上讲,"荣"是行为主体履行道德责任或义务所应有的情感上的满足感,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肯定和褒扬,是一种正面的肯定评价;"辱"(耻)是行为主体做了违反道义之事后所产生的羞耻之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否认和贬抑,是一种负面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李若强 《学理论》2015,(7):265-266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价值观前提是以社会主义文明为荣,以违背社会主义文明为耻,崇尚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胡锦涛在2006年便提出,要引导青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监狱青年民警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与工作问题,因此,在监狱青年民警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教育很有必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已经两年,八荣八耻已作为一个道德标杆屹立在国人心中。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素质的今天,对八荣八耻的文化内涵及当下意义进行再思考愈发的重要了。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耻观为立足点,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反映的荣辱观为视角,从文化之根溯源,研究八荣八耻强劲生命力的源泉,并对其当下意义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崇荣贬耻,做当荣之事,避为辱之行,当好弘扬时代正气、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一是带头树立正确的地位观,靠高尚人格建立威信。为人要有尊严,为官当然也要有威信。这种威信,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不是靠权力来建立和维系的,不是靠摆架子、打官腔来建立和维系的,要靠高尚的品格来树立。特别是身居要职的人,如果过分看重权力和地位,就会成为权力和地位的奴隶,犯下严重错误,甚至走向犯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醒自己,把职位晋升看得淡一些,把品德修养看得重一些,把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7.
高虹  吴寒斌 《学理论》2012,(30):183-184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素质的时代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教育大学生以倡导生态文明为荣,破坏生态为耻,把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对丰富高校德育内容,提升高校德育实效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之四维     
<正>"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战国)《管子·牧民》【释义】国家有维作为支撑点。一维不存,国家就会倾斜;两维不存,国家就陷入危险;三维不存,国家就处于颠覆状态;四维不存,国家就灭亡了。这四维就是礼、义、廉、耻。礼是社会规范,义是行为标准,廉是不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耻是不歪曲事实,不以错为荣。维,指房屋四个正方向之外的四个墙角,即房子的四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19.
孙金钰 《学理论》2010,(17):75-77
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充分肯定并论述了"知耻"在治国兴邦、催人奋进、提升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价值。从以利国为荣,以害国为耻,进而阐述了知耻的科学内涵,对何者谓"耻"有了广泛的共识,改变人们从无耻、不知耻的蒙昧层次,由事后知耻的层次,成就事前知耻的最高层次;从知耻而后勇中提升道德品质,这一重要环节正是人性复归的途径。实现这一途径应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内在省悟与外在促进相结合;二是耻辱认知与实际行为相结合;三是物质条件与道德教化相结合,使之有效地快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一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加强学习。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好学为荣,以不学为耻,通过卓有成效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