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直以来各地政府对于打击非法行医工作都是非常的重视,但是多年以来非法行医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非法行医的行为给老百姓的健康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对非法行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能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非法行医罪是我国于1997年新增设的罪名,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理论界和司法界对该罪的理解存在着诸如对于非法行医罪中主体的认定、非法行医罪行医行为等问题多种不同观点。同时,伴随我国医疗服务业迅速发展,如何有效对其进行规制,迫切需要学者给予理性回答。本文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及对争议焦点分析,探寻非法行医罪主体、"行医行为"、救助行为等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望能为日后非法行医罪实践难题的解决提供帮助,促进医疗行为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边缘山区因非法行医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笔者从某县检察机关受理的15起案件中所看到的事实,可谓触目惊心。非法行医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医疗管理秩序,而且也严重掠夺了患者的人身安全,尽管卫生执法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非法行医却屡禁不绝。据调查分忻,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4.
试论非法行医罪中的非法行医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磊 《政治与法律》2002,2(6):45-48
非法行医行为是非法行医罪客观方面最重要的内容。所谓“非法行医”就是非法主体擅自实施医疗业务,而医疗业务是指以反复、持续的意思实施以医疗行为为内容的活动,医疗行为则是指运用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接受医疗者消除或缓解疾病、减轻身体痛苦、消除或者减轻其对药物或者毒品等的病态依赖、延长生命、改善身体功能与外观、矫正畸形或者帮助或避免生育等与接受医疗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根据卫生部等七部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石家庄市自2005年5月起,在全市23个县(市)区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为总结评估全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工作深入开展,2007年7~8月,我们对23个县(市)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97刑法增设非法行医罪,对于规范国家医疗卫生秩序、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刑法对非法行医罪只作了抽象性的规定而缺乏可操作性,司法机关在对该罪的法律适用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时,理论上对非法行医罪的界定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探讨了非法行医罪构成要件的理论分歧,并对非法行医达到"情节严重"的界定和非法行医罪中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认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峰  谭静 《中国卫生法制》2009,(2):13-14,12
在利益机制的趋动下,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管理秩序。刑法虽规定了非法行医罪,但是目前对该罪的认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即是菲法行医罪的主体要件。笔者试通过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能有助于对非法行医罪主体的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8.
贾慧琴 《政府法制》2012,(34):57-57
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多,医疗服务行业的紧俏,受经济利益驱使,近年来,非法行医犯罪明显上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隐患。为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保障民生,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人民检察院针对近三年来所办理的非法行医案件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非法行医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非法行医”的概念,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不少疑问和模糊认识,为此,笔者就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处延作一粗浅的归纳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商榷。1法律规范对合法行医与非法行医的界定“非法行医”是指一切违反法律规范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从行政许可的角度看,法律规范对合法行医与非法行医的界定包括:  相似文献   

10.
舒玲华  徐惠 《证据科学》2001,8(3):141-143
近年来,非法行医行为急剧增多,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也不断增加,而司法活动中对涉及非法行医的案件的处理中常因对“非法行医”行为确诊上产生医疗事故、非法行医、民事伤害等分歧,导致案件定性困难,直接影响案件审理。本文主要就非法行医行为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与确认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人们对非法行医罪诸多分歧性的理解,造成了非法行医罪的运行冲突,抑制了非法行医罪作为规范作用的发挥,对该罪进行立法分析,有助于对非法行医罪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郑飞 《检察风云》2023,(3):11-13
<正>目前对非法行医罪适用的全部分歧,主要来源于对“非法行医”行为本身的理解。非法行医罪具有“行医”的外观,其特殊性在于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冒充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行医,其“非法性”的认定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和2017年修改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3.
提高违法成本 遏制非法行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打击非法行医的实践认为,有效遏制非法行医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非法行医的违法成本,本文从完善法律依据、加大处罚力度、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非法行医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修订后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增加规定了非法行医罪。应该说,增定非法行医罪,通过刑事法律规范医疗卫生运行秩序在当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两年来的审判实践中,如何对非法行医罪准确定罪和量刑,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由于本罪在犯罪构成体系上的独特之处,使本罪有别于实践中常见的其它罪,因而导致在认识上的歧义;另一方面则是本罪在立法上采用了较为模糊的立法语言,且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相关司法解释对本罪作进一步的诠释,以至于在实践中对个案的审理带来困难。本文立足于法学理论,阐述该罪各构成要件的特征及相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非法行医行为的争议不断。司法实务中对非法行医类案件的处理也大相径庭。究其根源,非法行医定义本身有诸多争议。笔者认为非法行医存在行政法与刑法不同层面的理解,区分其二者才是解决争议的关键。本文将从以往的司法判例出发,明晰非法行医罪所要保护的根本法益在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从而解构成立本罪的具体情形,以期为今后对此类行为的定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志红 《法制与社会》2012,(35):286-287
非法行医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某区检察院办理的非法行医犯罪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平 《证据科学》2001,8(3):143-145
本文结合部分非法行医典型案例讨论该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问题,对于非法行医行医造成人身健康受到损害的程度如何界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作者认为应以刑法为基础,参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并考虑非法行医行为在这类案件中的参与程度,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18.
沈解平、包雁芬、朱铁军曾就“阮文霞非法行医案”作法理评析,一致认为在加重结果范围内不成立共犯,与在存在过失的情况下应当对加重结果承担责任,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本文笔者则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另一角度对该案进行评析,认为,非法行医罪不属于结果加重犯,但行为人仍须对其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一、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关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本罪是特殊主体犯罪,另一种认为本罪是一般主体犯罪,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只能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才能成为非法行医犯罪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不具备医疗技术、医疗知识的普通自然人;(2)具备医疗技术,但尚未取得合法行  相似文献   

20.
非法行医是指不具备医疗活动的资质,违反医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等,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自全国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各地区取缔了一大批非法诊所和游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市场需求和利益的驱使下,有些非法行医还在或以更隐蔽的方式从事非法诊疗活动,为了规范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健康权益,为根除非法行医提供依据,现将非法行医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监管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