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祁锁 《党史文汇》2012,(10):46-49
山西省夏县祁家河乡供销社后院里,长年住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因腿脚不好,人们偶尔看见的她总是坐在轮椅里,她虽因病不能说话,但意识却很清楚,见人总是微笑点头打招呼,她就是王福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者,当年却是夏县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她曾于1949年4月出席过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曾担任过夏县一区、二区的妇女主任,以后调任重庆市璧山县民政局  相似文献   

2.
不居功的老红军 在井冈山下的江西遂川县,有一位老红军女战士邹亚春。她是一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老人。革命战争年代,她曾有过非凡的经历:井冈山斗争时期跟随毛泽东、肖克度过三年多的烽火岁月,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斗;1951年毛泽东给她发来请柬,邀请她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周年国庆大典,安排她在北京住了三个多月。  相似文献   

3.
曾志,1926年入党,是一位已有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她曾跟随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南征北战,参加过革命武装起义,当过红军战士,在延安参加抗日,在敌占区做过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后,她又担任过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正是这位为党为人民奋斗了一辈子的革命老人,在十年浩劫中也难逃厄运,深受迫害。  相似文献   

4.
今年78岁的王振芳老人,家住在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办事处泉星社区,是原济南市第一印染厂的退休工人。她参加工作以来,曾担任过工厂共青团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工会宣传员等,一直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和活跃分子。  相似文献   

5.
宁化县的百岁革命老妈妈黎盛珠,是“全国健康老人”。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几十年来对革命忠心耿耿,历尽坎坷终不悔,并且教育子孙后代要紧跟党走不动摇。 1932年,黎盛珠担任宁化县城关妇救会主席。当时,正是蒋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前夕,黎盛珠动员了3位亲人和一个邻居参加红军。她的小叔巫希权,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  相似文献   

6.
再树新的丰碑□王如明历史的列车,穿越时间隧道,停靠在一九九七这个站台,历史的老人显得亢奋。她带着满脸的沧桑和落寞,带着深刻而痛苦的履痕,稍事休息,就要参加一次世纪盛会。她经历得太多太多了,她曾饮泣过1840年那场不义之战,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天良丧尽!她...  相似文献   

7.
在漯河,有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秉持“尊重老人的今天就是尊重自己的明天”的理念,把老人当亲人,把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体现到工作中,用真情感动老人,细致入微地为老年游客服务,获得了老年游客的广泛好评。她就是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的原素琴。  相似文献   

8.
文心 《大特区党风》2003,(12):28-32
在成都,市民们传扬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石桂芳的大妈,为了报答一位曾经在她家当过保姆的老人,她不仅义务赡养老人,视老人如亲人,自己和家人还人老人当保姆;当自己年过七旬,担心对老人照顾不周,她又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保姆……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鄄城有一位革命老人李凤英,她11岁参加八路军,为革命立下功勋,几次身负重伤,濒于生死之界,是鄄城的普通百姓救了她。此后四十多年,她始终怀着向鄄城百姓报恩的念头,先后赡养过18位老人,收养抚育了11位弃儿和孤儿,真是——人民之恩涌泉报  相似文献   

10.
不居功的老红军在井冈山下的江西遂川县,有一位老红军女战士邹亚春,她是一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老人。革命战争年代,她曾有过非凡的经历:井冈山斗争时期跟随毛泽东、肖克度过三年多的烽火岁月,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斗;1951年毛泽东给她发来请柬,邀请她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1.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冬天,一位名叫阎福珍的老人去世了,天津市领导、各界群众及亲朋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作为一名志愿军烈士的遗属,她曾获得过极高的荣誉和待遇,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多次被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及其他盛典,先后两次受邀赴朝鲜参加纪念活动,连续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及全国人大代表。而她的丈夫就是58年前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的“登高英雄”杨连弟。  相似文献   

13.
在别人看来,郏县渣园乡敬老院院长孙枝荣退休后,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她卸任不卸担,仍不辞辛苦、精心地伺候着五保老人。24年来,她先后服侍过50多位老人,为30多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14.
真诚回报     
<正>曾春玲是通州区北苑街道后南仓社区党员。2002年,因企业破产,她下了岗。起初,她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丈夫工作单位不景气,孩子读书和赡养老人,都需要钱,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正当她苦闷彷徨之际,社区党组织伸出了援助之手,安排她免费参加了美发培训班,并协助她在小区开了家美发店。在曾春玲的精心打理下,店里的生意日渐红火,家里的生活也好转起来,但总有一件心事萦绕着她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22日是“湘南起义”爆发8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当年曾经参加过湘南起义的老红军、95岁高龄的彭儒老人。彭儒出生于1913年3月,到2008年已经95岁。虽已95岁高龄,但历经战争洗礼的彭儒身体依然硬朗。95年是一段历史,它记录着这位老人南征北战、赴汤蹈火的一生,记录着她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强盛抛头颅、洒热血、出生人死、死而后已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花木兰替父从军是个美丽传说的话,那么在抗日战争中, 我军真有一位女扮男装的“当代花木兰”,她用生命与热血演绎了一出——早就从《河南省沁阳市志》上看到过“当代花木兰”张明老人的事迹,可由于老人远在上海,所以一直无法一睹老人的风采。不久前,听说老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沁阳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我立即前往采访。  相似文献   

17.
封面人物     
《求贤》2007,(7):M0001-M0001
徐宝宏,现任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护理三科科长。199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老年护理工作27年,她在护理工作岗位关心老人、爱护老人,默默地为老人奉献爱心。在长期卧床的老人身边辛勤守护了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代替了上千位子女为老人尽孝心。她管理的护理三科多数都是卧床的老人。为了提高卧床老人的生命质量,减少肢体功能的衰退,愉悦老人身心,她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一个泼辣能干的四川女子,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亲热地称她"周大妈"。周大妈在她74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过当兵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也有过被划为"右派"的蒙冤;有过无私助人的快乐,也有过不被理解的苦恼。但周大妈都一笑带过。笑对荣辱,笑对苦难,将温暖与关怀真诚地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周大妈对人生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生日恰恰是7月1日。人们在为党庆祝生日的同时,也向她送去生日的祝福。她幸福地说:自己一天过了“两个生日”,其实,每个党员都有“两个生日”。  相似文献   

20.
一位65岁的老大姐,早年研究中医药,后来办企业,积攒起数目不小的财富之后,她又将其用于公益事业,投资兴建了一所又一所老人公寓。她是独身。当我问起她做这一切的原因,她说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个关键人物,曾经对她说过一句关键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