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黔东南州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提升城乡颜值、气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程度等位居全省前列。"绿色聚宝盆,大美黔东南"是黔东南州的真实写照。"生态之州""森林之州""天然氧吧"展现着黔东南州生态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提升城乡"颜值""气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程度等位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2.
正五年来,黔东南州坚持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大战略,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跨越,年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好风凭借力,乘势启征程。五年来,黔东南州坚持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大战略。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挂末位置跃升到中游水平,生产总值达939亿元,超额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全州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三个高于"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新思路,近年来,锦屏县主动作为、创新谋划,厚植生态底色,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座坐拥180万余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72.12%的东南边陲小城,-幅绿色的林下经济版图日渐铺展。  相似文献   

4.
正用活资源、做优长板,山地旅游,大有可为。黔东南州将"山地旅游"定位为"生态经济的优势牌、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全力推进。接待游客1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1亿元,在今年春节黄金周贵州省旅游大数据综合指数排名中,镇远古镇和西江千户苗寨分别占据第一名和第三名。立足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黔东南州提出了"旅游活州"战略,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随着景区精品项目的落地和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黔东南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根本路径,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了重点产业,努力形成兼具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林下经济产业。3269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7.98%……黔东南的山林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希望。立足优势选产业生态名片,是黔东南州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近年来,黔东南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生态优势,明确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4,(3)
正贵州黔东南州坚持按照"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思路,从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构建大宣传格局工作,进一步提升"美丽黔东南"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注重在提供保障上下功夫。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新闻通气会制度》、《新闻宣传工作奖励办法》等工作制度。成立了黔东南州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工业强州"、"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党的建设"等17个专题报道小组,组长由州直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县(市)也分别组建了1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同时,狠抓  相似文献   

7.
付松  刘文 《当代贵州》2012,(14):8-9
"千年原生态,万象黔东南。"如何在"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的大框架中寻找一条发展与保护协调统一的道路,形成自身发展的文化?推动黔东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立足生态文明铸造发展引擎《当代贵州》:廖书记您好,2007年,黔东南州提出了"四圈一区"的发展布局框架,5年过去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取得哪些成就?廖少华:"四圈一区"的发展框架是我州按照城市经济功能区、生  相似文献   

8.
在黔东南州,农业肩负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担当,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动下,黔东南州结合州内产业情况和资源禀赋,从顶层设计上布局谋划,围绕12个产业纵深推进。黔东南大地,处处涌动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后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黔东南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民意,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至关重要。从黔东南州的实际出发,建设和谐黔东南,就是要从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主题——“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教兴州”入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黔东南州的发展与建设规律,化解各种影响与制约建设和谐黔东南的矛盾与问题,提出建设和谐黔东南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一、实现“五大发展主题”构建和谐黔东南社会和谐是…  相似文献   

10.
正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黔东南州积极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逐渐突显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总结、推广和进一步提升。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黔东南州农、文、旅等产业发展作出多次指示,是对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充分肯定、高度关注和殷切期待。一、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涌现出的几种成功模式(一)凯里云谷田园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黔东南州按照李克强总理视察黎平时提出的"切实把村医作为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着力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指示精神,率先在贵州省为在职在岗且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并将养老保险中由单位缴纳的部分纳入州级财政预算,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养老难题,确保了乡村医疗卫生队伍的稳定,为农村防疫、医疗、保健等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据介绍,此举将惠及黔东南州3000余名乡村医生。图为黔东南州副州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掌握黔东南州理论干部队伍的状况,促进我州理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我州理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中旬,我们对黔东南州理论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本次调查情况与一九九六年我州理论干部队伍状况加以比较。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黔东南州理论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 1、黔东南州、县(市)两级宣传部理论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统计,全州十六个县(市)和  相似文献   

13.
正黔东南州以开放激发全州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结合"州情"引入优势项目,补齐短板,做优长板,为全州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做出积极贡献。近年来,黔东南州以"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活用足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全新定位,全力打造贵帅州对海开放和贵州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围绕做强做优长板、补齐补全短板谋划招商引资,以高铁经济带、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  相似文献   

14.
正黔东南州税务局坚持担好"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使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筹集发展财力,积极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成果为经济税源建言献策,担当稳住经济基本盘、助力大发展的生力军。"十三五"以来,全州税务系统入库税收收入510亿元、非税收入17.4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3.6亿元,对全州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贡献率在70%以上,为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5月6日,省委常委会在专题听取黔东南州工作汇报、研究指导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时指出,民族文化旅游业对黔东南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黔东南州最有条件和优势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黔东南的生态旅游、原生态文化旅游走向了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而今,加快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推动旅游  相似文献   

16.
牟景君 《奋斗》2013,(8):43-44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丰富的林下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破解林业发展难题,开发"原字号"资源,推进以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4)
<正>为适应林业改革新形势,推进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通河县委、县政府抢抓新机遇,探索新途径,转型升级,调整结构,结合做优绿色农业的战略部署,全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等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借绿水青山造金山银山。仅2016年,全县林下经济价值就接近16亿元,未来5年,通河县要通过实施"双百"工程——林下经济规模突破百万亩、产值突破百亿元,让通河成为全国知名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中国大果榛子第一县。借优势调结构向绿水青山要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人事任免     
正中央:高晓兵任民政部党组成员,此前任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岳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此前任环保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地方:梁承祥任责州省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之政任贵州省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明任贵州省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朝伦任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  相似文献   

19.
正岑巩县客楼镇按照岑巩县林下经济"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的工作要求,落实林下思州鸡1个千亩基地和2个百亩基地建设,1个300亩以上林下黄金基地建设和5个林下蜂100亩基地建设。在客楼镇土黄村,五十岁的村民钟占香在家照看孙子,不能外出打工,她说在黄金栽种基地务工,一天80块可以贴补家用。脱贫户陈军说,今年村里发展新产业,我们多了一份务工收入,还可以分红。土黄村以种植传统烤烟产业为主,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今年该村流转林地320亩,建立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村民创收。  相似文献   

20.
姚瑶  邱雪芳 《当代贵州》2024,(16):42-45
<正>山水塑造了黔东南州的肌理,多彩的文化组成了黔东南州鲜明的民族特色。据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统计,黔东南州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市州首位,省级非遗218项307处,居全省第一。从侗族大歌的激昂悠扬,到苗族刺绣的精致细腻;从苗族织锦技艺的独特风格,到泥塑的生动形象;从苗族剪纸的巧妙设计,到思州石砚制作技艺的历史沉淀;从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艺术价值,到石桥黔山古法造纸的古朴雅致……每一种技艺背后,都有着黔东南人民智慧与努力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