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传教士们为了引进西方文化,以行医和传播西医知识为媒介,造成西医在中国的不可遏制、蓬勃发展的势头,为此西医翻译界人才辈出。这些西医的翻译者为了让西医为国人所接受,很自然地就从中医学中去选择相关的术语对等西医术语,如此,对症状的描述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词汇。正是由于西医的这种借用,使得西医逐渐被国人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也导致了后来国人对中医的认识偏差和误解,而这些影响是由于当时西医引进中国时翻译不当,或者是传教士或译者对中医的理解不深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男性病患者日趋增多,位于郑州市人民路5号男性病专家门诊部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年仅37岁的主治医师王广宇更是以其高超的医术被誉为“性传播疾病的克星”.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1月中旬刊介绍了《脉动的中医》一书作者许天兴。许天兴,自幼十分喜爱中医针灸。他几十年执着地学习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坚持中西医相结合,为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特别是中医针炙的继承与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以下为后续部分。寻找中医与西医的异同点为什么中医理论中没有"胰"?而其它脏腑与西医解剖学所描述无论从形态和功能都基本一致,这也是许天兴思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19)
<正>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发展,制定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但几十年来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主要原因是西医领导中医,置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于不顾,用西医学的观点、标准、方法来要求、衡量、检验、改造中医药,中医药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如今,到大城市著名的中医医院看病,已经基本看不到中医的影子了,望、闻、问、切的看诊模式已经被化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医的挑战,中西医论战出现了"中医非科学论"和"中医超科学论"两种错误观点,最终形成"中医次位,西医主位"的医学二元格局。中医危机的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危机的历史性凸显。面对这种窘境,国人只着重于从技术层面找寻其原因,而并没有从文化品性上诠释中医。目前,置身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场域,我们亟待确立中医文化在他域文化圈及全球医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中医文化自信是根基。其中理论基础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学理根源;精神实质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价值根源;主体自觉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实践根源。  相似文献   

6.
書訊     
由著名中醫男科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琦副敎授領銜主編的大型綜合性《中華中醫男科學》叢書首批五種,九月由華夏出版社隆重推出。中醫界權威人士認為,這是中醫男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里程碑。整套叢書共有十四種,先與讀者見面的五種是:《中醫男科臨床手册》(王琦編著)、《现代中醫男科薈萃》(王琦、秦國政編著)、《<醫心方>男科奇覽》(陳和亮編著)、《古今男科醫案選按》(戴西湖等編著)和《中醫男科名方  相似文献   

7.
对于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医,国人的态度似乎和对待西医的态度差别巨大。信中医的人,不但把中医视为科学、视为医学,也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信中医的人,不但生病的时候不会想到中医,甚至提出“中医是否科学”的质疑。尽管法律把中医纳入医学(自然也是科学)的范畴,但对于民众而言,仍然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是否科学”的命题,其实追问的是“中医能否像西医一样有效治病”?  相似文献   

8.
丧失自己独立的中医思维,是中医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中西医思维之争,主要是"以西律中",即要求中医思维全面接受西医思维标准的检测、证明,因此中医思维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绝对的弱势位置。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模型与医学体系,目前没有可通约性,就底线而言,中西医最好各行其道、各安其位,方可并行不悖。而中医要挺立,关键是"扶正祛邪",既要从正面论证、诠释中医思维的系统理论模型,同时还要与西医思维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9.
《前进论坛》2020,(2):28-31
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报告题目:一个西医眼中的中医药报告摘要:我眼里对中医药有自己的一点想法,是属于一个不懂中医药的以西医为主的大夫的想法,但是我对中医深存敬意的。中医医学模式,总体而论,至少在传统上,更多是趋向于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中医开始遭遇了西医的不断轰击。时至今日,在现代科学文明体系的标准和权威之下,中医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显得是如此落后。在一百多年来的中西医论争中,许多人总是拿着“中医是伪科学”来否定中医的存在价值,已先后有四次要求废止中医的狂潮。奇怪的是,中医却总是大难不死,这其中自有一番道理。一、关于中医是否科学问题的争论有专家认为,西医的科学化,是向自然科学学习,学习它的唯物质主义的认识论的对象性思维、结构分析性认识论、微实体本质论、线性因果决定论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舒航 《政策》2013,(10):77-78
<正>当前,我国仍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叠加,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对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维稳方式,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一、从"西医"向"中医"转变。一是处理好除症"与"治病"的关系。俗话说,西医快,中医好。西医在消除症状上的确见效快,但由于受诊断方  相似文献   

12.
西医是辨病症治,而我们中医却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调节人体机能,祛除疾病。现在外国人也已经发现中医的这些长处。我们如果丢掉了传统中医,那是很可惜的。  相似文献   

13.
王琦教授获世界名人称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最近致函中国中医研究院王琦教授,祝贺地荣获1992-1993年度世界名人称号,并被接纳为世界名人传记协会终身会员。该中心除授予王琦教授IBA奖章外,还将以他的肖像制成部分第23版《世界名人辞典》封面。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不是伪科学 而是未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中医开始遭遇了西医的不断轰击。时至今日,在现代科学文明体系的标准和权威之下,中医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显得是如此落后。在一百多年来的中西医论争中,许多人总是拿着“中医是伪科学”来否定中医的存在价值,已先后有四次要求废止中医的狂潮。奇怪的是,中医却总是大难不死,这其中自有一番道理。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科学性”的质疑,近代中医开始了“中医科学化”运动。主张以科学方式整理中医,目的是保存和发展中医。但“中医科学化”的道路,无法绕过中医“不科学”的窠臼。只有采取对中医、西医兼容并蓄的立场,才能在未来发展形成一种完整、系统的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6.
许红霞 《传承》2008,(18):3-5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汲纳了战争时期积累起来的中医工作经验,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运动,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并努力纠正了中医工作中的一些错误,为新中国的人民卫生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汲纳了战争时期积累起来的中医工作经验,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运动,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并努力纠正了中医工作中的一些错误,为新中国的人民卫生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 《学习与实践》2007,(5):151-154
鉴于近五十年来对中医传统文化的争论以及现代中医教育领域内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传统中医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在当今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发展和继承传统中医文化的困惑与艰难,通过对近百年中医发展历程的反思和回顾,提出当务之急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重新建立中医学术发展理念,摆脱长期以西医为主导的价值标准体系,寻求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以温故而知新的态度重建中医文化和学术研究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10)
<正>“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57.8%的受访者表示当得了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关节炎)或者病后需要调养身体时才会选择看中医,25.6%的受访者认为中医治不了急症。在不少人眼中,中医被形容为“慢郎中”。对此,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明确表示,这是对中医药的极大误解如果你生病了,在中西医都可以治疗的情况下,你首选中医还是西医?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从中医文化传播的现状看,存在五对矛盾:假中医伪中医频出和真中医失语的矛盾;传播策略的弱化和中医文化重要性的矛盾;重视中医的言和行的矛盾;中医神秘化和大众化的矛盾;中医国际热和国内冷的矛盾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因素、传播机制因素、中医自身因素、大众心理因素、西医冲击因素等.中医文化传播突围的对策有:中医院校应该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传播机制;中医文化需要大众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