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中公共权力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服务型政府并不存在对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绝对的取代或割裂。服务离不开公共权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需加强。服务型政府中的公共权力有行使范围的有限性、行使主体的多元性、运行方式的网络化、行使方式的柔性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3.
4.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处在政府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发展电子政务要同服务型政府建设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引领政府服务创新,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进工具。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包括: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电子化政府服务层级结构;建立“一站式”服务;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把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变成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两分的定义,说明社会管理的核心在于社会自治,社会当以善治为目标,而善治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工作配合,即,良好的政府管理和良好的社会管理(社会自治)。而政府管理的三模式(霸道、王道、民道)理论,从理念、制度和政策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来看,中国政府治理变革的方向在于实现从霸道和王道向民道的转变,重新界定政府在社会务管理中心的地位和角色,即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依赖于三种力量和机制,即中央政府的牵引力,地方政府的内驱力,民众和舆论的外压力。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寓有赖于解析和建构,虽然公共领域改革一直没有停止,但公共权力意识从未得以充分地激发,许多人追求公共权力却带着模糊的公共权力意识,甚至只有私权意识,这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深层原因.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语境基础,公共权力意识的觉醒既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社会前提,也是它的过程指向,应充分地激活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对于公共权力,公民有责任去建构它、维护它,如同爱护私权一样去爱护它. 相似文献
7.
8.
邹小敏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18-19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花大力气,尽快实现我国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增强政府服务职能,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到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首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再到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府转型的必要方向。在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不仅对政府执行力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为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指明了新的方向,而政府的执行力也将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得到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张菀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2):25-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的趋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稳定、科学、规范的政治和行政体制,职能重点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实现路径包括:确立公共服务的公众参与决策及评价机制;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公共服务供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共服务应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及公众的合作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通才能人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路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昭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6):27-30
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由于这种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权力为中心的,因此,可称为“权力行政模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改革和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双重压力,给政府管理带来根本性的挑战。“权力行政模式”难以适应21世纪的政府管理要求。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是未来政府管理可选择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府间纵向关系这一中国政府体制重要方面的调整和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中国的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在结构性要素上具有权力较为集中的特点,在体制性要素上也有一系列独特性。这样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间纵向关系调整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使各级政府能够有效回应和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保持与提升政府间纵向关系的优势并克服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郭从伦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2):23-26
服务型政府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其实质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制度架构。不仅有新公共管理所关注的如何从组织技术和管理手段等操作层面上改进公共服务效率的问题,更涉及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宪政民主主义的重构,涉及到公共行政的理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以新公共服务为代表的民主治理理论突破了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思维的窠臼,指出了一条通过政府与社会、公民关系的民主化治理模式的重构,推进公共行政改革,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杨凤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1):60-66
在政府服务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政府服务性的发展阶段、形态、内容与性质问题,分别考察了“为人民服务”与公共服务两种形态的政府服务性的价值、理念、实现形式和特征;区分了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与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以及这两种服务性对于政府服务实践的影响;指出从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向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转变体现了中国政府服务性的进化,因而具有积极的公共行政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阙四清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23(6):19-21
政治民主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实现了政治民主,政府才能顺利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政府公共关系对政治民主的建设与完善具有促进作用。正确认识政治民主与政府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官”“民”平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黄丽华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4):12-14
当前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政府该发挥一种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使这一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从公共权力的视角入手,通过对公共权力基本内涵的分析,界定了"有效政府"的范式,为我国行政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DAVID FAULKNER 《The Political quarterly》2008,79(2):232-240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for public services in Great Britai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anges in 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 which have taken place over the last 25 years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change of Prime Minister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summer of 2007. It argues that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ants now need to think afresh about the way in which decisions are taken in government, and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citizens and communities they serve, and suggests the direction which their thinking might take.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重庆市开县麻柳乡的改革经验为范本,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总结出服务型政府的四大行为要素:问政于民,决政于共,行政于和,监政于公,认为这四大行为要素对于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是党的传统工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Sally Young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7,66(4):438-452
In Australia, there is a laissez faire approach to regulating government advertising but,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as accusations of misuse for partisan purposes have grown, many external policy actors have tried to achieve a change in policy.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se (failed) reform attempts. This case study is of interest because it is an example of a government demonstrating long‐term resistance to reforms that are quite modest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despite attempts by usually influential policy actors to propel reform. This article draw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Auditor‐General and demonstrates the growing politicisation of the issue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ose who seek to investigate and comment upon government advertising are severely discourag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