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目前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它为福州城市文化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的典型,代表着福州精英文化,同时也承载着福州的草根文化。  相似文献   

2.
《福建乡土》2016,(4):52-53
正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商贸繁华之地,如今已成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三坊七巷,我国南方地区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街区之一,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一大批对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因而被誉为"近代名人聚居地",是老福州的缩影,绽放着闽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民以食为天",生活在坊巷之中的百姓自然也离不开饮食。三坊  相似文献   

3.
江文 《福建乡土》2008,(4):12-15
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沉淀最深的一片古老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有一位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三坊七巷”并非单纯的文物建筑遗迹,而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它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之一,是现在和将来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乃至整个城市总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4.
王亮 《两岸关系》2014,(6):57-61
<正>闽江,穿福州城而过,融汇了两岸古早的味道与现代的气息,东流入海,直至远方。这里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补给和船舶制造基地,一艘艘"福船"正是从这里走向深蓝。置身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三坊七巷,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海洋文化的渊源与传承。的确,福州与海洋有着解不开的缘分,正如福  相似文献   

5.
<正>1月28日,“台胞寻根工程”系列活动——“台胞寻根闽都行研讨会”在福州三坊七巷海峡青年建筑师家园举行,23位两岸专家学者及宗亲后裔参与。双向奔赴融合发展福建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现场致辞表示,如今,以三坊七巷、船政、闽王文化、城隍庙文化、陈靖姑文化等为代表的闽都文化、信俗文化已成为联结榕台两地的重要精神纽带。“寻根是两岸的双向奔赴”,这是研讨会上多次被提及的一句话。到场的每位台胞,基本上都与大陆有着相关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6.
安多 《两岸关系》2010,(3):68-69
1月31日,“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在福州开幕。来自台湾的原住民文化艺术团、台北民族舞团、台湾威鸿国际传艺中心的艺术家们,与来自福建、河南、贵州、江西等地的民间表演团体共200多人,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联合进行踩街表演,一时人潮滚滚,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7.
正8月12日的海峡青年(福州)峰会上,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向福州市市长尤猛军授牌,福州市海峡青年交流营地正式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也是福州市继马尾船政文化园区、三坊七巷之后,第三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榕台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载体。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位于闽江下游入海口的琅岐岛,占地约203亩,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海峡青年交流营地自2017年8月首次全面投  相似文献   

8.
福州寿山石雕是福州传统民间雕刻艺术,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闽都四大文化之一,也是福州城市文化名片,福州寿山石雕已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闽都文化品牌,做好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和保护,福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于2021年10月表决通过《福州市...  相似文献   

9.
那是2007年的春天,福州“三坊七巷”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政协委员们欣喜万分,历时3年的关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修复三坊七巷的建议》提案办理落实了!  相似文献   

10.
郑岚 《台声》2014,(6):64-65
<正>5月12日,由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妇女部部长宋元为领队的参访团一行32人到福州参访。当天下午,参访团参观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它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参访团成员表示,从三坊七巷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22,(1):22-25
福州:用法治力量助推闽都文化延续传承 聚焦历史文化保护,以世遗大会在福州举办为契机,2021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了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脱胎漆器技艺保护办法、闽剧保护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等一系列法规,以法治力量持续推动福州城市文脉保护,...  相似文献   

12.
榕城四月,春意盎然,万象更新。在福州三坊七巷即将全面动迁之际,由市政协主席陈扬富带队,就政协委员与社会公众关心的国家级三坊七巷历史文化保护问题,组织政协委员进行了视察。  相似文献   

13.
为弘扬闽都文化品牌,落实文化强市的工作部署,加快海峡西岸福州“金外滩”的建设步伐,7月4日上午,台江区政协和闽江学院联合在大庙山上,举行“走进双杭,爱我福州”双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社会调查启动仪式。仪式由区政协主席高珠英主持。  相似文献   

14.
前沿     
《政协天地》2013,(7):7-11
福州,八闽首府,江南名城,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八闽的大地上,与日争辉。明珠的核心有一条金色的中轴线,北起屏山的镇海楼,南抵仓山的烟台山,在这条长六千六百三十米的中轴线上,凝聚着福州本土文化的经典:镇海楼,冶山文化,三坊七巷、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早在福州工作期间就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人大工作的创新理论和生动实践,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代表作用,用法治力量持续推动福州城市文脉保护,让千年古城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6.
吴洪 《两岸关系》2023,(7):62-63
<正>初夏时节,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如画。街边,一团团一簇簇的蓝花楹开满枝头,为榕城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在此时节,为期3个月的“源古流新——2023两岸博物馆文创品特展”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举行,市民和游客可以看到来自海峡两岸14家博物馆的上百件馆藏文物,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百余件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7.
<正>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旨在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自2009年迄今,大陆共设立了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或重要遗址,如曲阜孔庙、湖南炎帝陵、随州炎帝故里等;一部分是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地,如南京中山陵、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园、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等;还有一部分是两岸共同抗战的见证地,如台儿庄、湖南芷江、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多年来,这些交流基地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独特的自然风光,唤醒了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赢得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向往和爱戴。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和平发展的良好时期。随着2011年6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下发《关于同意在海南保亭县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批复》,同时要求"充分发挥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加强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贡献"。保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迄今为止国家批准的8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当中,保亭县是首个也是唯一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交流基地。保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获准设立,是国务院台办对海南特别是保亭黎族苗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21,(4):47-49
正3月24日至27日,由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主办的"古厝话古今·共筑两岸情"首届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在福州举行。两岸青年在同吃同住同学中分享在闽学习、生活的故事,共同探析闽台古厝文化,助力古厝保护,为让古厝文化在传承中创新,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贡献两岸学子的青春力量。搭建交流平台,拓展两岸青年深度融合新形式本次活动通过研学+景区、研学+建筑、研学+两岸青创等方式,深入福州三坊七巷及嵩口古镇研习闽台古厝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9年12月,国务院台办批复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设立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来,枣庄市多措并举,积极作为,扎实推进交流基地各项建设。作为交流基地重要载体的台儿庄古城已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现已成为作用发挥最为突出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