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的气候变化政策起源于欧洲环境保护运动,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欧洲环境运动的发展为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形成提供了早期基础;围绕着《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和履行议定书中欧盟提出的各项承诺,该政策正式形成。在后京都时代,欧盟又提出了气候变化扩展政策,该政策成为欧盟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主要依据与基础。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盟出台了“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政策:行动起来重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欧盟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战略。  相似文献   

2.
<正>欧盟是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中坚力量。虽然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欧盟引领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权和领导力量有所减弱,经济危机也或多或少影响了相关投资,但欧盟并没有放弃一贯的政治诉求,内部低碳发展决策和行动也没有停滞,并取得了相当成效。这对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特别是如期达成有效公平的"2015年协议"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上,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成为中心议题之一,西方国家将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气候变化开始成为多边外交和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张王牌。多年来,控制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欧盟国家内政外交的一面大旗,各种减排计划和法规在国家政策文件和战略报告中频频闪现。今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关于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目标》文件,  相似文献   

4.
欧盟能源新战略的核心内涵及其启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11月10日正式发布名为《能源2020—寻求具有竞争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能源》的战略文件。这是欧盟近年来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对未来十年欧盟能源新战略的优先行动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几内亚湾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盟出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考量,于2014年发布《欧盟几内亚湾战略》,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在五年多的实践中,欧盟参与几内亚湾安全合作呈现表态明确、在已有框架下自主性不断增强、安全政策具有发展援助特色等特征。同时,欧盟参与地区安全合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理念与实践脱节,"以发展促和平"政策效果不佳且缺乏军事力量支持,推动国际安全合作成效不显,当前国际合作存在固有局限等。几内亚湾地区安全治理亟需国际通力合作,欧盟则需克服自身问题,提升安全治理合作成效。  相似文献   

6.
国际制度竞争根源于国内制度实践,中美欧是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主要谈判方,三者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制度倡议都源于其内部减排制度的实践。欧盟内部形成了总量控制与排放贸易的减排制度,美国国内形成了基于自由市场哲学的地方排放交易制度,中国国内形成了"国家—发展型"减排制度。三种制度的形成都受到各自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这种制度差异传导至气候外交领域,使欧盟侧重于建立全球总量控制和约束性减排机制;美国倾向于建立完全基于市场竞争的减排制度;中国则主张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多元共生的减排体系,且不挤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这些政策差异成为三方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制度竞争的基础,而制度竞争也反映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从理论上看,三方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制度竞争体现了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的密切关系。由此说明,在研究中将比较政治与全球治理相结合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赵怀普 《当代世界》2011,(12):31-34
2011年是欧盟的多事之秋,欧债危机与欧元危机愈演愈烈。这对欧元和欧盟到底意味着什么?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欧元区危机,不仅是因为危机本身极其严重和深刻,更是因为危机的应对成败直接关系到欧盟的前途与未来,同时也将影响21世纪国际格局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2018年7月,日本和欧盟领导人签署了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不仅涉及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更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当前,全球贸易体系仍处于重构期,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传统发达国家仍致力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在新一轮全球贸易体系重构背景下,中国需抓住机遇,以自主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9.
2018年,欧盟对内完成了2030年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律化、搭建能源联盟治理规范体系、限制汽车尾气二氧化碳排放等一系列重要立法工作;对外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为重点,重视多边舞台并加强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沟通与协调。上述行动是欧盟建设能源联盟、向低碳经济转型之路上的关键步骤,对落实《巴黎协定》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欧洲能源转型受到新旧能源利益冲突的阻碍,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领导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低碳转型引发对公平的担忧成为欧盟亟需解决的新矛盾之一,气候能源政策在社会维度的影响力需要加倍重视。  相似文献   

10.
欧盟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话语中,欧盟被视为地区概念,具有国际社会属性,遵从地区国际社会的一般逻辑,即欧盟地区的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享与全球层次和其他地区层次国际社会不同的国际社会要素。"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为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理论视角。它将欧盟国际社会分为欧盟国家间社会和欧盟世界社会(或跨国社会)两个维度,并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国际社会两个维度的形成和扩展联系起来。尽管如此,"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表明,其地区研究仍需在理论建设、议题选择和理论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姜列青 《工会博览》2004,(18):37-39
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盟吸收了匈牙利等10个新成员国(以下简称新成员国),使其成员从15国扩大为25国。欧盟东扩引起了包括国际工运界在内的各方面关注。 一、欧盟东扩带来的问题 欧盟东扩是东欧国家社会制度演变和走上市场经济的结果之一,也是欧洲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及欧盟加强  相似文献   

12.
全球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在2007年逐渐加热,成为许多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上讨论的热点议题。如在世界经济论坛、欧盟苜脑会议、八目集团峰会、亚欧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尤其是2007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与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显分歧,更是将气候变化议题推到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2008年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与会者再次呼吁各国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欧盟对外关系的调整,2005年初显端倪,2006年酝酿成熟,2007年充分湿现。这种调整,是在由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拿球化深入发展引动的同际关系大调整的背景下发生的,是很自然和正常的。大国的对外关系都在调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日本,无论足欧盟还是俄罗斯或印度。  相似文献   

14.
欧盟作为特殊的国际力量,能够在国际社会发挥"规范性"作用,既依赖于其自身一体化进程所带来的模式影响力,也是特殊国际环境下的产物。随着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深刻重组,多边主义式微、大西洋关系受挫,欧盟自身模式影响力也在多重危机之后严重下降,欧盟赖以发挥规范性影响力的力量基础、制度框架、战略依托都严重制约了欧盟在全球规范和标准设置中的能力。面对复杂竞争的国际环境,欧盟希望成为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力量",通过加强自身硬实力建设,利用其拥有的市场力量,壮大其"软实力",在"有原则的务实主义"指导下,更好地维护欧洲利益。但是,欧盟的地缘政治诉求、市场力量的工具化以及灵活的多边主义也让其陷入利益与价值的选择困境,致其出现"规范性力量"的国际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丁纯 《当代世界》2024,(4):42-48
欧盟出于降低战略依赖、增强经济竞争力等经济关切,以及应对地缘政治格局骤变冲击、回应内部呼声凝聚共识等政治考量,于2023年发布首份经济安全战略文件《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梳理欧盟经济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路径和行动计划。《欧洲经济安全战略》具有全面性、进攻性、保守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该战略实施以来,也面临财政资源限制、成员国分歧、企业界不满等多重障碍。该战略反映了欧盟对其所处国际格局、地区形势及所面临严峻挑战的新认知和因应,将对欧盟内部、中欧关系以及世界经济等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世界带来更多变数。  相似文献   

16.
欧盟关门?     
和静钧 《南风窗》2007,(1):77-78
面对悬而未决的欧宪危机,欧盟在以完成上一轮扩大任务为由“超限度地接纳”保、罗两国之后,更有理由放缓东扩进程。这就是保、罗人盟所谓的关门效应。2007年元月1日,欧盟强装欢颜,把迎面奔来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揽入怀中,正式接纳这两个前苏联卫星国为欧盟第26和27个成员,履行了欧盟之前的承诺。这是《尼斯条约》启动东扩进程以来欧盟吸纳的第五和第六个原社会主义东欧国家。至此,被视为西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背景欧盟正在考虑取消1989年对华武器禁运令,从而引起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战略动态、大西洋两岸的分歧、中国作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和地区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以及东亚未来的安全和稳定。我的讲话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我要谈谈欧盟-中国关系5到10年来大大改善的战略动态,从而提供必要的背景。在第二部分,我  相似文献   

18.
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对抗性"思维,联合美日,利用西方国家的整体优势,在市场准入、产能过剩、技术转让等议题上对中国施压,并且积极介入亚太安全事务,试图制衡中国。这加剧了中欧关系中的"失衡"状态: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要好于和欧盟的总体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欧盟对国际格局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面对中国的崛起变得不再自信;另一方面在于一些欧盟成员国在对华关系上滥用欧盟体制的优势,总是试图在中国和欧盟机构之间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19.
尹子轩 《南风窗》2014,(22):66-67
<正>随着欧盟史上第一个属于"欧洲"而非单独属于德、法、英等大国的欧盟新领导班子的诞生,欧洲整合又悄悄向前走了一大步。自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取代2005年被荷、法全民公决拒绝的《欧盟宪法条约》以来,外界有关欧盟的认知总是离不开疲乏的经济和对外事务,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欧洲整合又悄悄向前走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2016年6月,欧盟对外行动署发布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其中提出了"战略自主"的愿景。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是欧盟提出这一愿景的背景。但是,由于欧盟长期以来在安全防务方面一直处于对美国的战略依赖之中,因此,在追求和实现战略自主上动力和能力不足。防务自主是战略自主的前提,建设可信的防务能力是欧盟谋求战略自主的必要条件。对于欧盟这样的超国家组织来说,防务能力的建设显然依赖成员国之间高效率、高质量的防务合作。通过对欧盟防务合作的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的分析,可以发现欧盟防务合作能够有针对性地弥补其目前防务能力的缺陷和短板,并促使其防务能力得以提升。但欧盟战略自主依然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制约,内部制约来自欧盟内部的制度因素,即欧盟如何通过一体化的深化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欧盟的战略";外部制约来自欧盟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态势,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对欧盟战略自主的牵制。这些制约因素使得欧盟战略自主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确是欧盟实现战略自主的最好时机。对中国而言,欧盟实现战略自主利大于弊,中欧双方在促进欧盟战略自主、塑造国际多边秩序方面有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