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作为一代旷世伟人的毛泽东.无疑是可以登上现代杰出诗人殿堂的.他不但有《沁园春·雪》这样气吞山河的长调.也有《虞美人·枕上》这样缠绵悱恻的小令,更有《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现实主义和浪漫评论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一代词宗柳亚子称誉他“才华信美多娇,使千古词人共折腰.”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诗词恋”.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窥见了这一对伉俪的隐秘王国里的绵绵情愫…  相似文献   

2.
张为民 《理论学刊》2001,(3):110-111
中和哲学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和由“中”与“和”两个词构成 ,这两个词各有多种含义。先看“中”。中有多种意义 ,与中和有关的含义有四 :一是中间、内里 ,如居中、国中、城中等。《尸子》卷下 :“荣辱由中出 ,敬侮由外生。”二是中央。《书·召诰》:“王来绍上帝 ,自服于土中。”三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如适中、折中。《旧五代史·选举志》:“务在酌中 ,以为定制”。四是正、中正。《书·大禹谟》:“允执厥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 ,而教之中。”贾公彦疏 :“使得中正也。”再…  相似文献   

3.
康凯 《前线》2000,(10)
千禧龙岁之春,北京人艺同时推出了两出戏。一出是演绎大戏剧家李渔的《风月无边》,一出是充满英雄气慨的《切·格瓦拉》。两出戏一经推出,备受观众欢迎。 然而,对于《风月无边》,传媒多作赞辞,似无异说;但对《切·格瓦拉》则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笔者近读一篇评说《切·格瓦拉》的大块文章,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我们不妨先摘几段那文章中的话:“切·格瓦拉是二十世纪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富有堂吉诃德精神的乌托邦战士。”“自他牺牲之日起,他的传奇经历和乌托邦精神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宜“过于肯定革命和格…  相似文献   

4.
话说廉耻     
廉与耻,是做人的根本.不廉则无所不取,无耻则胡作非为.人人均无所不取、胡作非为,天下岂能不乱?国家哪有不危?因此,我国历来都把廉耻问题看作是关系国家危亡的重大问题.《管子·牧民》篇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宋代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冯道传》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就是网罟之纲,纲举目张.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创立霸业,其治国经验之丰富,很少有人能及.欧阳修也曾任副宰相.他们均把廉耻与礼义比喻为国之四维,足见廉耻对治国的重要.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孔子,也曾论及廉耻问题.《论语·述而》中记载有孔子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诚信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范畴,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其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在我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原是两个分立的德目。诚始见于《左传》和《周易》。《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明允笃诚”。疏云:“诚,实也”。《易·文言》曰:“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思孟学派始创诚学。《孟子·离娄》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从而把诚提到了哲学本体的高度。按照思孟学派的思想,“不诚无物”,诚乃世界本原及其真实…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财富》期刊,曾经在封面上登过一位年仅19岁的年轻人的照片。 他叫詹森·斯维斯彭,一位网站拥有者。他因为在投资家的资助下推出一个叫“心想事成”的网站而一举成名,在短短的数个月内,网页的访问量达到了900万人次之巨。 这在美国是绝无仅有的,有人惊叹:“难道他是下一个比尔·盖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有旬传颂千古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此言并非他李某人之首创,而是出自《孔子家语·五议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水承载斯舟,舟依存于水。古往今来,多少圣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为“得民”而讴歌,为“得民”而呐喊。荀子就在《荀子·五霸》中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  相似文献   

8.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9.
教师人格的感召力,身教的感召力,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巨大的。它早已被教师本身所意识和体验,更为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所强调。古人杨雄在《法言·学行篇》中提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汉代《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传》中提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加里宁认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为人师表应该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0.
“庸者下”,毫无疑问。问题在于:“能者”是否一定应“上”? 有一个名叫劳伦斯·J·彼德的老外说过:在任何阶层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他  相似文献   

11.
让-保罗·萨特 (1905—1980)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因《词语》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以“拒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被拒绝。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也是为中国青年带来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他的名言是:“以行动来承担义务而不是言词。”主要著作有《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等。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杰出的散文作者。他的思想从  相似文献   

12.
7月18日,由省作协和思南县委、县政府共同创建的我省惟一文学专项奖“乌江文学奖”首次在贵阳颁奖。该奖每两年一届,首次评选共收到全国各地78部送评作品。8部作品获“乌江文学奖”,排名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桥溪庄》(长篇小说·王华)、《行吟乌江》(散文集·安元奎)、《车坠安江》(长篇小说·宋渤)《、散淡之吟》(诗集·李发模)《、为你流泪是我的欢笑》(诗集·陈春琼)《、乌江上的太阳》(长篇小说·赵朝龙)《、爱别离》(长篇小说·谢挺)、《独走乌江》(长篇纪实散文·魏荣钊);获“乌江文学刊物奖”的有2部作品《燃烧的乌江》(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3.
守住气节     
中国文化里最有价值的内涵之一就是“气节”。气节是汉语特有的一个词。孟子说,大丈夫要有“浩然之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气的基本含义。关于节,《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节是一个人的本分,与人格的“格”意义相同。后来,儒家学说将“气”与表示身份地位的“节”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气节观。气节,也称为“节操”、“操守”、“志气”、“骨气”,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择善固执的精神。气节有时表现为集体行为。东汉…  相似文献   

14.
“反修防修”是毛泽东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诗为文的基本主题。1962年初他在一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寄上请一阅。”1963年12月5日,他给参加编辑《毛主席诗词》的秘书田家英写信:“……‘小小寰球’一词,似可加入集中,亦请同志们一议。其余反修诗词,除个别外,都宜缓发。”他的反修诗有的已公开刊行,如《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念奴娇·鸟儿问答》等。另一些或因时机不宜,或因艺术粗糙等原因,他嘱田缓发,只在小范围内传阅。探究这些作品的…  相似文献   

15.
陈胜,字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史记·陈涉世家》中对他有两段精彩的描写。一段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似文献   

16.
《历代名臣传·韩琦》中写道“琦性含容,善恶黑白不大分,小人忌之亦少。”读到这里,颇觉韩琦这人有趣,于是搜索脑子里储存的类似材料。记得起的有,曾国藩曾主张“胸苞清浊,口不臧否”,即心里明白,口里却一个字也不说,他进一步认为“强分黑白,遇事激扬”是“文士轻薄之习,优伶讽切之态。”劝人“为璞玉之浑含,不  相似文献   

17.
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撤离,到次年同期到达陕北,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险、最壮烈、最灿烂的一页,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亲临、亲见、亲历这一切。人格的光辉,诗情的奔涌,他连连咏成《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和《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绘制成一组崇高壮美的艺术画卷。在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重读这些诗词,深受“诗美怡神”的感染。一派天地英雄气毛泽东是集领袖与诗人于一身的时代伟人。他的诗词,无不渗透着他领导中国人民为国家和民族求解…  相似文献   

18.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主席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指的是他早年的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 岁月的风雨,虽已渐渐冲淡了烈士的斑斑血迹;伟人的诗句,却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已逝忠魂的追思。柳直荀烈士到底是怎样牺牲的呢?迄今仍然杂说不一,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是被蒋介石所杀害。美国学者R·特里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的中译修订本、累计印数达102万册的《毛泽东传》,在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时,把柳直荀之死同杨开慧之死相提并论,说:“毛的这首词是答赠他的一位友人(同毛一样,她的爱人也是在三十年代死于蒋介石的屠刀之下)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对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文心雕龙·论说》的写作理论研究是不够的,著文也很少。本文拟就继承和弘扬《文心雕龙·论说》写作理论的优良传统问题进行探讨,从中吸取精华,以便进一步提高当前论说文写作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过:“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解析神质,色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①这说明刘  相似文献   

20.
袁小伦 《广东党史》2003,(5):56-56,54
诗歌,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德智美的殿堂。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诗的民族。从屈原到柳亚子,诗人巨匠灿若群星;从《诗经》到《东方红》,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传统像黄河长江从青藏高原到东面出海口一样奔腾万里.浩浩荡荡,源远流长。毛泽东这位被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家诗人在他的气吞河山的名作《沁园春·雪》中曾豪迈自信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