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和私营企业主这一新的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 ,并分析了其收入构成 ,指出应正确看待私营企业主及其收入 ,正确看待私营企业存在的剥削现象 ,私营企业主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2.
把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等同于发展剥削者入党的观点是错误的,有必要作一分析。并非所有新的社会阶层都是剥削者。新的社会阶层至少应包括六部分人,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新社会阶层的绝大多数收入来源是靠诚实劳动,靠勤劳致富和守法经营得来的,不是靠剥削得来的。只有私营企业主中一些人有不同程度的剥削行为,但不是所有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有剥削行为。现阶段私营企业主与旧中国作为资本家的剥削者不同。私营企业中虽然存在剥削现…  相似文献   

3.
非劳动收入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沿用"资本剥削"的概念,并不是背离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非劳动收入是对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合法收入的新概括,比"资本剥削"更合理更科学地说明了他们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4.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是否存在剥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轩 《党建》2004,(11):12-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与此同时,一些人也尖锐地提出,私营企业主收入那么高,有的甚至一夜暴富,在他们的经营中是否存在剥削,如果存在,是否应该限制它的发展?可见,正确认识私营经济的重要作用,保护私营企业主的正当收入,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坚持…  相似文献   

5.
劳动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地说,凡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的活动,都属于劳动。狭义概念只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不参与这个过程的活动,如社会管理与再分配等,就不属于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可以从“无产”到有产、变得富有,实现有产者的联合劳动是最显著的特征。关于剥削,传统观点认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占有其它人的剩余劳动,就是剥削,现阶段我国的私营企业主等的收入、贪污受贿、偷税漏税、不干活拿工资等等现象,都属于不合理的剥削收入。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符合法律要求,个体私营等资产劳动者而取得的收入,不应视为剥削收入。第三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凭借生产资料占有他人劳动仍然是剥削行为,但有其客观必然性,因此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有必要在理论上弄清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但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却是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理论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收入形式。作者认为,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复合型的人才,他们的收入是多元化的,既有剥削收入,又有劳动收入,还有非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一些特殊经济现象给予科学的认识和回答的重要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私营经济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雇工的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合法性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我想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核心。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时,反复说明了管理工作的二重性。一方面,作为共同劳…  相似文献   

9.
是否允许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本文从宁波市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来源、收入来源、资本流向、思想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肯定了吸收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陈荣清 《求实》2002,1(6):24-26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入手 ,引出照抄照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然导致的荒谬性 ,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一种资本、一种财产 ,出卖劳动力是一种投资 ,应当获得其投资收益 ,得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剥削是无偿占有劳动者人力资本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和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资本可以而且应当入股的结论 ,分析得出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质上要求不存在剥削和个私企业主可以入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逄锦聚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点需要发展。剩余价值是与生产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是体现一种新的分配关系。应该科学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是否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归根结底又用于人民,所以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个人、私营企业主即使占有了他人剩余价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本里,资本家既是剥削者,也是劳动者。资本家的劳动是监督劳动和管理劳动,也创造剩余价值。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环境中,一般将资本家称为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对待资本、资本者,为资本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成长环境,使之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些学者认为,需超越善恶的伦理观来认识剥削现象。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剥削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须舍弃伦理道德的原则,用生产力的标准来认识剥削的历史必然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但是还不能根除剥削现象。也就是说,私营企业主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的一部分劳动,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剥削仍然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因为今天的剥削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积累的职能。他们引用马克思论述积累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无论积累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私营企业创造的财富,从所有权上看虽然归属私人占有,但是,只要还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停地运行,就是社会的资产。在以公有制经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5,(4)
马克思承继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需要、劳动与私人权利是市民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在马克思那里,市民社会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所赖以存在的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独立的经济主体之间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所发生的以商品交换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关系。经济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遵循着自由与平等原则;但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交换中,自由与平等只存在于资本购买劳动力的交换中,而在资本雇佣劳动进行生产过程中,自由与平等就成为资本剥削劳动的特权。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私营经济有其产生的特殊的时代背景,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主的定性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要把他们同历史上的资本家从本质上区分开来.私营企业主作为新生的社会阶层同劳动者各阶层一样,在政治上都属于劳动人民范畴.在满足人民群众利益方面,作为"新富阶层",私营企业主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私营企业主这样一支与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并存的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应当积极慎重地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进党内.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以科技为支撑的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资本主义不断呈现新变化,数字化网络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生产工具的变化使得劳动形式发生变化——出现了数字劳动。劳资关系不再具有单一的对抗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剥削方式也随之改变,但是资本的剥削本性并没有消失,而是隐藏在数字劳动背后。一、数字劳动的内涵无论在工业革命时期还是在数字资本主义阶段,社会关系都表现为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数字劳动并没有脱离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问题,就是根据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变化的实际,把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六类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绝大多数人对此持赞成和肯定态度,但也有极少数同志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私营企业主都有剥削行为,我们不应该吸收剥削分子入党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主与旧社会的资本家混同起来,没有弄清二者的本质区别。第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主与旧社会的资本家产生的社会环境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淮南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用时代的眼光判别事物,遵循一切以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主诞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政策的产物。他们大多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多来自工人、农民、科技人员、党政机关干部或原国营企业领导,既是资本和资产的拥有者,又是普通劳动者,其经济活动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国家机关的严格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问题始终是政界、理论界和私营企业主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种观点分歧很大,争论不断。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私营企业主是从原来阶级中分化出来的、尚未形成阶级的社会阶层;二是认为私营企业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与建国初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基本相同;三是认为私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劳动  相似文献   

19.
生产决定分配,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是直接相关的。我国现行的分配原则虽然在实践中会导致“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出现,但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和产权制度变迁导致劳动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提供怍为自然人不能完全分开,会使得这种“剥削”与社会不公的关联大大减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杜奋根 《求实》2007,1(6):8-11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剥削观,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