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二元经济及其协调文/魏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推进的时序上被人们概括为渐进式改革,从财产关系调整上被人们概括为改革存量而发展增量。所谓改革存量,就是指改革原来已形成的国有制经济;所谓发展增量,就是指发展新的非国有经济。这种改革存量而发展增量的财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效益的途径探讨王亮国有经济整体效益普遍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本文仅就如何通过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来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我国今后每年国有单位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验及世界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经验是:“选准切入点”是改革顺利起步的关键;“渐进式”是改革稳步推进的基本方略;“先增量后存量”是改革攻坚的正确路径;“改革与开放紧密结合”是改革取得高效率的重要条件;“政府主导”是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从何处突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国经济结构必须根据消费结构、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趋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优化,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不仅是指经济增长,同时还必须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然而,能够引起经济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外乎两个:一是投资增量在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分配比例;二是各部门、行业、地区、企业之间投资存量流动性大小。故此,宏观调控可以从调整投资增量结构和调整投资存量结构两方面入手。投资增量结构调整,是指通过…  相似文献   

5.
一、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国有经济改革,虽然在很大范围内试点,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经营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第一,国有经济量大面宽,分布过散,战线太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仍占绝对优势,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并被当作各行各业的公有制主体加以坚守。国有经济在企业规模上表现为企业数量庞大和“大而全、小而全”的规模结构,大型企业没达规模经济的要求,中小企业各自为阵,遍地开花。第二,上述国有经济布局使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下降。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经营效益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经营机制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第三,上述国有经济布局强化了地区和部门封锁,国有资产存量难以调整,因而阻碍了各地区、各部门国有资产存量按市场  相似文献   

6.
钱先发 《政策》2004,(6):18-19
1、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经济高位“嫁接”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有了极大的变化,如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78%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在生产资源占有结构上作文章,进一步减少国有经济在资源占有上的比重,让私营经济、混合经济及其他非国有经济占有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据祖国大陆有关部门介绍,1998年经济体制改革将包括以下几项重要内容。国资流动与重组步伐加大通过资产的流动和重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力度,解决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局面,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运行效益,是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1998年在建立城市国有资本运营体系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在确立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方面,重点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明确出资关系使之成为国有资本的运营机构,有条件的行业管理部门也可改组为控股公司或国…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1、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经济高位“嫁接”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有了极大的变化,如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78%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在生产资源占有结构上作文章,进一步减少国有经济在资源占有上的比重,让私营经济、混合经济及其他非国有经济占有  相似文献   

9.
李晓壮 《理论月刊》2015,(3):169-173
实践表明,特大城市在落实、探索“户籍新政”、创新“户籍增量”等方面并不给力.为此,特大城市在注重创新“户籍新政”实现路径的同时,清理、解决“户籍存量”应早日提上议程,采取“增量创新、存量优先”的策略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本文以北京为例,在分析北京户籍供给模式类型基础上,认为“人才”集体户这一“户籍存量”应优先改革,并剖析其存在问题与成因,进而提出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1,(10):57-57
莫翔在《探索》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不能突破的制度边界,制度边界的确立,既确定了中国改革的方向,也形成了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原体制资源的保护线;通过在中国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为中国经济改革建立了社会稳定与安全的防线;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说取得了成就,其实质在于作为个人、家庭和企业的“经济人”有了...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较大困难,一些地方出现了‘国有’不如‘私营’的现象,这样发展下去,国有经济会不会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中被私营经济挤掉?”对此,必须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从市场经济本质属性看,“国有”没有被“私营”挤掉的必然性。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由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市场经济的作用在于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效益最佳的部门和企业中去,使之得到充分利用,它并不对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当然,为了通过市…  相似文献   

12.
略论股份制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肖华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它的根本任务是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其难点也正在于这种“结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的国情去进行前无古人的探索。本文以...  相似文献   

13.
邓小河 《新东方》2000,(1):37-40
国有企业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集中表现在产权制度上,国有企业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这种固有的产权特性使之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交换主体和竞争主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最根本是推行非国有化改革,为此,应当按照“分类改革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思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战线,让大多数国有企业“退出”。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不能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预定目标,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期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的问题是能不能使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同市场经济互相结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改革攻坚就在于要使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制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上取得新的突破。改革要在实践上取得突破,必须以理论上的突破为先导。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依据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所有制问题上就公有经济的范围、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从…  相似文献   

15.
资产重组——搞活国有经济的当务之急□陈耀南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既要把握增量资产的质量和效益,更要做好盘活存量资产这篇大文章。据有关部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增投入中有30%左右的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重复投资、盲目建设而导致资产闲置的状况相当...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在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把经济增长的着眼点转移到国有存量资产的调整、改组和优化配置上来”,以利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之一,是“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一般国有小型企业,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抓大放小”是党中央对国有经济进行重大结构性调整而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战略方针。目前“抓大放小”的改革,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现将理论界关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争论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对中央关于“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部署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抓大放小”既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方针,又是国有经济发展的方针。“搞好大的”和“放活小的”共同构成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系统措施,两者既不是互相孤立,也不是彼此对立,而是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要实现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借助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刘世锦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一般都是在国有经济的范围内谈论和考虑的,这似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如果把这件事与发展非国有经济联系起来,不少人还不大习惯。在他们看来,这是两件关系不大或者相互平行的事情。如果硬要说两者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曲阜市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为目标,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内部机制,优化了人员结构,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它从中国的现实出发,遵从一系列约束条件,系统展现了渐进式发展的内在逻辑:正确处理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