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书明 《今日海南》2013,(11):33-33
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最本质、最个性化特征的反映,是一座城市的特色资源和无形的资产.它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于2007年3月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骑楼老街、府城等都是海口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也是当前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海口应大力借助这些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提高海口的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琼剧忆趣     
琼剧,也叫海南戏(海口人叫“做斋“),是海南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植根于海南肥沃的土地上,也渗透于海南人民的血液中。在那漫长的岁月中,琼剧给孤悬南海、生活在贫困当中的海南人带来精神财富和生活乐趣。我的家乡——琼海市塔洋镇,是个琼剧之乡。家乡人爱看琼剧,就象北京人爱看京剧,广东人爱看粤剧一样。海南乡下人把剧团叫“戏班“。又把“戏班“分为“大班“和“厚皮班“,前者指的是正规戏团,后者指的是民办业余戏团。而对“戏班“的称呼,戏迷们对“海南琼剧团“与“海口琼剧团“区别不太清,他们往往以戏班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08,(1):24-28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推进海南文化的发展?2007年12月20日,“海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海口举行。座谈会上,30余名来自全省各宣传文化部门、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分别就“海南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布局”、“海南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海南基层文化建设”等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共同为海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2月7日晚,“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完美落幕。《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海口之春”是依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进行“跨地域、跨行业”整合资源的创新举措;是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周边产业,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探索实践;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人杰 《今日浙江》2013,(23):52-52
水文化是指囊括了各种以水为载体创造的文化现象,也就是有关水的文化或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温州龙湾区地处瓯江人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平原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中小河道密如蛛网,纵横交错,大罗山间无数溪流淙淙。一个“湾”字就能显现她与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叶舟 《今日海南》2005,(3):44-44
据记载,元符二年(1099),琼山姜唐佐赴儋州拜师,苏东坡书“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相赠。崇宁二年(1103),姜广州乡试得中,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于是有人据此而论,海南文化的“破天荒”是由苏东坡的教化开始的。其实,苏东坡是海南文化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之前海南并不是文化沙漠;中州学者与本土学子共同努力,使海南赢得了“滨海邹鲁”的美誉;海南文化是移民文化,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西汉首开儋耳、珠崖二郡,中原文化开始传入海南。据史书记载,唐代有韩瑷、王义方、鉴真、韦执谊、皇甫镼、李德裕等过琼;宋代,苏东坡之前有卢多逊、丁…  相似文献   

7.
“住在海口,热爱海口。爱海口的椰风海韵、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灯火台楼、火山奇观……”蒙乐生用海南普通话深情而缓慢地朗诵着。这是他写的《爱海口不需要理由》一文中的第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透视海南文化演出市场近年来的发展脉络,刘文军,是一个不能不提到的人物。从2002年年初的大型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海南的成功上演,到2004年年底国家精品剧目《风雨红棉》“红”遍海南,作为海南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中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视文化”)在三年时间里,以平均2至3个月推出一场大型演出的频率,引发海南的新文化消费趋势,并逐渐为海南的文化演出市场趟出了一条阳关大道。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4年,几乎平均每个月都有一到两场演出。采访刘文军的时候,记者曾经疑惑地问道,好象中视文化承办的演出都是红色经典和高雅演…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7,(4)
海口红色旅游发展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口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却一直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其政治、文化和经济功能。海口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急需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合理规划等方面入手,创新旅游方式,创造品牌效应,开发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乔成果一、“和合”文化的特点“和”、“合”二字最初都见于甲骨文、金文。“和”的最初意义是指声音的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指人的上下唇合拢。殷周时期,它们还分别为单独的概念。还未形成连用的词。《易经》,“和”字出现过两次,...  相似文献   

11.
高萍 《新东方》2012,(4):35-39
海口骑楼老街作为海口繁华兴盛的老商业街区,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历久弥新、流动鲜活的海口民俗风情画卷,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孕育了融汇东西、独具风格的"海口文化"。笔者从海口开埠与成为海南经济文化中心、南洋华侨与海口经济发展、海口南洋骑楼街区的形成、海口骑楼建筑的文化艺术内涵与价值、骑楼老街历史人文价值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海口老街、南洋华侨、骑楼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光前  张宁 《新东方》2009,(5):14-18
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中已经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凡是旅游活动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文化。三亚南山旅游文化区在发展旅游文化时,非常充分地发掘了历史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因素,又十分敏锐地融入了很多当今风靡全球的新的文化因素。推动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繁荣,头等重要的是保护和发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实现山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苏轼诗中的“沧海何曾断地脉”和丘浚诗中的“遥从海外数中原”,非常精当地概括了海南文化的特色,即既和中原文化同根同脉不可分割,又因孤悬海外而与众不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更好地保护和发掘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将使海南旅游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海南的旅游品位得到提升,也使海南的旅游更具魅力,更具国际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是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旅游以文化为根,协和万邦,可以增进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正确的思想方法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国际游客的文化诉求,对世界优秀文化因素进行融合创新,促进海南旅游文化国际化、现代化,使海南的旅游文化更具活力,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何玲  王建德  张扬 《新东方》2010,(2):26-29
海口地处海南省北部,作为热带滨海省会城市,除具有人口汇集、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外,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我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海口特色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现代都市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因此,海口在建构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应从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优势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4.
刘世明 《新东方》2013,(1):29-33
十年来海口市城市定位不断变换,以至于没有达到营销城市的目的。基于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理论,可以将海口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高尔夫之城"。而这一定位不但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契合,与海口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而且海口具有相应的资源支撑,可以培育新的产业链和促进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5.
莫清华 《今日海南》2009,(10):29-29
2009年9月9日,这个象征“天长地久”的心仪符号,成为全国各地新人赶潮追峰的结婚登记日。据报载。这一天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有18979、7000、6000多对新人排长队等待结婚登记。海南的情况也不例外,各市县也出现“井喷”现象,仅省会城市海口就有近600对新人追捧三“9”相连的所谓“吉日良辰”。  相似文献   

16.
新兴的港口——海口从机场进入海口市区途中,我们简直被这座充满热带风光的滨海城市所陶醉。海口是海南的咽喉。凡是从大陆来到海南岛的旅客,不论是乘飞机还是坐轮船,一般都要经过这里。海口港的年吞吐量为八十三万吨。它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所归属的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首府,是行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解放初,这里不到十万人,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二十四万八千多人的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了。  相似文献   

17.
<正>海南岛欢乐节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标志性旅游节庆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是海南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文化名片,它既是全民同乐的盛大节日,也是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更是海南旅游营销的重要平台。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2015年(第十六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以海口为主会场、定安为分会场,并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多项具有当地特色的配套活动,营造全省共欢乐的节日氛围,打造海岛的欢乐海洋。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内陆,毗邻省会海口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以及通过对学术界各种观点、学说的分析综合,进而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文化的界定和释义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大概有一两百种,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看法。从词源上看,西方的“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含义为耕种、培养、练习、教育等,有人由此认为,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物质活动。对“文化”一词作出明确的界定并将之作为中心概念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源远流长,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才得出的概念。文化是一种悠久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外学者比较关注、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尚未统一定论的概念。西方“文化”一词主要源于拉丁文“Culture”,它的原意是指经过人们加工、培养、教育等产生发展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例如天然的燧石不是文化,但经过人打制成的石刀、石斧等石器则为文化。 英国文化人类学者爱德化·泰勒(E.Tyloy)在其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赋予了文化概念的现代…  相似文献   

20.
正首先,聋人文化是存在的。你先得承认它,至于它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来定义它,那就需要认识它,研究它。如今,"文化"一词用得很泛,文化现象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诸如,茶文化,酒文化,衣着文化,膳食文化……真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都可以研究,也都有人在研究。研究是无禁区的,我们想趁势打开聋人文化这扇门,试着做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