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昱 《台声》2013,(6):96-97
外婆和母亲她们用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鼓励、支持着我  相似文献   

2.
王宏甲 《文明大观》2001,(11):47-47
如果用“感谢”二字来表达我对《文明大观》的主编和编辑们的感情是不够的。我在10年前离开福建故乡到北京工作,他们在我离开故乡的10年里,给了我那么多的信任和关照,使我在全国各类期刊中与《文明大观》的联系是最密切的,也使我长期以来得以有机会与故乡人保持着非常珍贵的遥遥沟通。  相似文献   

3.
申荣彬 《台声》2023,(1):100-103
<正>孩子!你现在还小,还不懂事,虽然已回故乡两次,一次是8个月大时,一次是1岁半时,所以你不可能对故乡有印象。现在我回故乡办理证件,便把在你记忆里还无法留下印象的故乡写信告诉你。我把这封信寄给未来的你——你沿着人生的轨迹向前走着,这封信就寄存在你人生的必经之路上,突然有一天你看见它时,你站在未来的人生里便看见了自己曾经的故乡。——题记  相似文献   

4.
初回台湾     
王宇靖 《台声》2010,(2):26-27
很小的时候。就期盼着能到台湾去看看,不仅仅向往日月潭秀丽的风光、阿里山云海的壮丽,更因为我的祖籍是台南,那里有我许多亲友和牵挂。 梦想的实现只要1小时50分钟。2009年11月,我有幸参加安徽省台联考察团一行赴故乡台湾进行历时8天的访问活动,经过1小时50分钟,班机在台北桃园机场着陆,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相似文献   

5.
深深海峡情     
在我的旧文件夹中,有一份珍藏30年的《中国新闻》,其中《故乡的怀念》一文是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时我在江苏无锡市各界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改写而成,后来被中新社收入《海峡有限情无限》一书。文中那寄托着绵延多少岁月思念之情的语句——“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那么远,因为与她来往断绝,音讯不通已30年;  相似文献   

6.
寻根     
寻根□李佳那天回家,妈妈正在读表姨从香港寄来的信。妈妈不停地擦泪,她拉过我的手,慈爱地望着我说:“小佳,你看,表姨年近古稀的人了,还在香港天天念叨着故乡的亲人们。那把从故乡捧回的黄土,夜夜相伴在她的枕下。”我接过表姨的信,读着读着,眼前一层清雾弥漫,...  相似文献   

7.
面前的月亮     
我的祖籍是河北唐山丰润,而其实从我爷爷那一辈就生活在赤峰且在赤峰扎下了根。所以说,我该是土生土长的赤峰人。这样说来赤峰当是我的故乡啦。记得不知是哪位名家说过,“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我恋着小时候我家门前的那条英金河;恋着屋后长满沙果和酸枣的小山丘;更恋着有母亲相伴的虽苦犹甜的那一个又一个中秋……现在的英金河已经干涸了,就像一个年迈的母亲滋养了这一方儿女而后她自己却枯干了。往昔的英金河水,满溢着鳞鳞的波光舒缓地流淌过我的童年,大片大片洁白的云朵倒映在碧绿的水面上,像羊群飘动在绿色的草原上一般…  相似文献   

8.
星星的期约     
明珠 《两岸关系》2007,(3):50-51
“是永恒的情人在梦里飘渺/是生我的母亲,却任我飘泊/故乡啊/我的故乡是中国……”——高准《念故乡》很多很多个夜晚,我总是独自坐在书房,入神地凝望着窗外的星空。彼时,我极力把目光拉近些,再拉近些,试图停留在那些灼灼生辉的星子们中间,解读他们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回归感言     
在鲜花盛开的时节,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望着那葱茏玉翠的田野,闻着那泥土的芬芳,心潮涌动,思绪万千。故乡啊!少小高去的游子又回到你的怀抱。尽管我没有显赫的功名,尽管我不是腰缠万贯,然而,我带给您的礼物,是一颗从军男儿滚烫的心,一个庄严的军礼,托给您的是万般亲情,不尽的眷恋。山还是这里的山,水还是这里的水,天空还是那湛蓝色的天空,土地还是这里的土地,热河果清清细语,磬锤峰傲然而立……一切都里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故乡啊,我曾在你那宽厚的胸怀中长大,17年前的那个宁静之夜,为了一个神圣的使命,为…  相似文献   

10.
故园情     
荔波是我故乡的县城。 少年时,从故乡到县城,要步行60华里。每次来到登高坡脚,倦意顿消,感觉也就完全不同:眼下是若走若奔的绿色群山,莲花般地环绕着一片沃野,美丽的樟江从坝子上闪闪流过,那田畴里的麦垅、草垛、油菜被斜阳映照着,散发着不绝如缕的生活气息;而一簇簇青色的、参差的屋脊,黑压压的连成一片,夹杂着高耸的白色山墙,绿树掩映,炊烟袅袅,市井尘嚣,闹烘烘地,仿佛在讲着那连绵不断的人与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吴丽雯 《台声》2014,(10):91-91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物产丰沛、山清水秀。但对我来说,台湾不仅是祖国的宝岛,却也是一种独特的乡愁,因为那是我的姥爷高天生魂牵梦萦了几十年的故乡。 8月8日,当我搭乘的航班在台北桃园机场缓缓降落,从空中鸟瞰这座城市的楼宇林立、田野阡陌,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这是我第一次回到姥爷口中常常提及的故乡,那个对我而言饱含着独特乡愁的地方。然而就在踏上故乡土地的14天前,姥爷却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而这次返乡之行于我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歌谣:平陆不平沟三千 南临黄河北靠山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的山水画创作历来讲究一方水土(即地域性),从古到今的每一位山水大家,几乎都有自己所熟悉和热爱的一方天地。为画山水,我曾追寻先贤足迹,上北下南去名山大川寻幽探胜。遍览三山五岳,壮也、奇也、美也,然而一提起画笔,兀现在眼前的总是故乡的沟壑、红土崖、酸枣树、土窑洞。这种浓郁的乡土情结一直左右着我的画笔,使我欲罢不能。 故乡的沟壑幽静、空阔、博大,处处充溢着诗情画意,飘荡着虚无的道气禅风。步行其中,时常蜿蜒几十里走不到头。头顶一片蓝天,脚…  相似文献   

13.
唐英 《云南人大》2008,(2):46-46
我是在北方长大的,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可到云南不久,我就爱上了过桥米线。记得初到云南时,朋友们请我吃过桥米线,大家围桌坐定后,一位穿着扎染布衣的服务员,端上来一个大得出奇的青花瓷碗,碗里面是浮着一层油的热汤,汤碗散发出鸡肉的香味儿。  相似文献   

14.
蒋新平 《传承》2009,(9):62-63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啊……还有那吱吱唱歌的水磨……"每当唱起这首《那就是我》的老歌,故乡那"咕隆咕隆"的石磨声就在耳边不停回响,那苦涩艰辛的岁月又会在心头一幕一幕重现。故乡那劳作时会唱歌的石头,伴随着祖辈们的白发和皱纹,在昏暗的磨房里,也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永不疲倦地吱吱嘎嘎响着。  相似文献   

15.
游海南     
何宝安 《今日海南》2009,(12):45-45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这是孙犁先生的一句诗。我虽然还未到晚途,但我也与先生一样,常念叨我的故乡,梦里每每迷失在故乡的路上。  相似文献   

16.
写给淮河     
写给淮河苏健和自幼生长在江南水乡,我却对遥远的北方的河流淮河,心驰神往,梦绕魂牵。当我吟诵着"长江之水清清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淮光酿山色,先作旧意浓"这浓"这优美的诗句我仿佛看到故乡的母亲河长那那秀丽的身影;当我品尝着个大皮薄,粒粒如珍珠般玲珑...  相似文献   

17.
那场大火难以磨灭的记忆 迄今,我一直保留着当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时的采访记录本,还有一大摞属于那个时代,都和大火相关的中央和地方的报纸。不仅是因为我在火场采访了二十多天的缘故,也不光想知道我报道过的那三十几个人的近况。诚然,那里是我“上山下乡“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8.
我的故乡离井冈山不远,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内陆小城,依山傍水,赣江从城中央流过,养育了沿岸的祖祖辈辈。长大后,每次回到故乡,我都要去江边走走,那里是我记忆的源头,也见证了这个小城不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黑色的人     
我坚信是风把他们吹到了一起,像一片叶子和另一片叶子,像一些尘土和另一些尘土,他们被风挟带着聚到了一起,在这个地下深贮着煤炭的山城里,他们的脸上带着沉睡的煤炭呼吸吐纳扬起的烟尘,开始他们灰灰的看不清底色的童年。我说的“灰灰的”和“看不清底色”指的是他们表面的颜色,因为树的颜色庄稼的颜色和人们脸上的颜色,都是煤被开采被挖掘被惊醒被燃烧被灼痛了之后弥漫在空气里的浑浊染成的,他们睁眼看世界时,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们很小的时候是不问故乡的,一个人生活在哪里,生活得久了,那儿就是自己的故乡。无论那故乡是什…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小吃     
故乡的小吃徐晓燕我的祖籍是台湾云林,从小父亲就常常给我提起海峡那边的各种小吃以及与之有关的人文特色、风俗掌故。他是借着这些话题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我每每听及,总会生出强烈的渴望,渴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亲口品尝一番。所以,尽管这次赴台采访的日程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