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非 《台声》2009,(3):41-41
1939年2月2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协助下,台湾著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李友邦,以流亡闽北一带的台湾同胞为基础,在浙江金华组建一支由台胞组成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  相似文献   

2.
邰言 《台声》2007,(6):59-60
严秀峰,浙江人,李友邦将军夫人。曾任台湾义勇队少年团指导员.省妇女会顾问:光复初,与李友邦一起回台,致力于台湾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艳 《台声》2006,(12):39-40
年少志向高祖籍福建的王正南,现用名林云。湖南省台联名誉会长。出生于台南,今年81岁高龄。1939年初黄埔二期学生、台湾著名革命志士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简称台湾少年团)时,他积极响应,报名参加,是台湾义勇队的元老成员。“第一批队员仅有24人,连我在内一共6个小孩,都是李友邦将军从福建崇安带过来的。”王正南回忆说,当年自己只有12岁,崇安是台胞流亡回内地后受迫害而被集中的地方,也是李友邦将军组建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发源地。王正南的父亲是抗日积极分子,因在台湾遭日本殖民者通缉,才举家迁居福建。李友邦将军发…  相似文献   

4.
台湾少年团成立距今,已经60年了。回想在少年团工作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台湾少年团是抗日爱国将领李友邦将军于1939年2月创建的抗日组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聚集在这里的台湾儿女,以“保卫祖国,解放台湾”为重任,一直活跃在浙东前线、皖赣地区、东南沿海一带,巡回演出、募集抗日基金、慰问前方战士,进行抗日宣传。至今,在闽北山区,还可以看到他们当年写的标语:“打倒日寇,保我中华!”1943年2月,我跟随当时赴闽南沿海前线进行抗日宣传的台湾义勇队的一支分队,步行到龙岩,参加了这个抗日组织。当时,少年团刚刚从前…  相似文献   

5.
我和李友邦将军的遗孀严秀峰女士、湖南省台联名誉会长、原台湾少年团团长林云同志三人被聘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名誉馆长,我内心深处感到万分激动。我曾在1940年至1944年,受李友邦将军的邀请,由国内著名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派遣,在台湾少年团和台湾义勇队工作过4年,担任过台湾少年团的主任指导员和台湾义勇队指导训练组组员,这是我在青少年时代最值得追忆的时光。2002年9月,我来金华旅游修养一周,重游旧地。凭吊了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当年战斗和生活的旧址,心中感慨万千。我当即给市委书记黎路同志写信,建议将原酒坊巷18号辟建…  相似文献   

6.
黄中一 《台声》2006,(12):38-38
中共浙江省委台办和中共金华市委联合举办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仪式暨李友邦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会,邀请我们原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部分老战士和部分亲属前来参加这次隆重的盛会,使我们感慨万千。我们一方面感到无比高兴和荣幸;一方面也感到非常负疚。高兴的是,当年爱国台胞组建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在台湾省籍爱国将领李友邦的领导下,在参加祖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所体现出的台湾同胞具有爱国主义传统,通过这次活动再次得到浙江省各界和祖国人民的认同。这是祖国人民给予李友邦将军和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的至高赞誉。愧疚的是,当…  相似文献   

7.
深切缅怀 永远纪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台湾少年团,是李友邦将军远见卓识的一个非凡表现。他认为台湾的革命和建设决非一代人所能完成,必须培养接班人,才能把革命事业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为了办好少年团,他在当时国内出现的许多儿童团体中寻找帮助。在许多儿童团体中,他看中的新安旅行团,历史最久、影响最大,成立于1935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时还在桂林工作。1940年初,李友邦邀请新安旅行团派干部帮助台湾少年团工作,希望把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传下去,把台湾少年团建成像新安旅行团一样的好团体。于是,我和徐光两人建成工作组,被新安…  相似文献   

8.
吴艺煤 《台声》2014,(3):70-72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台湾同胞胸怀“保卫祖国、光复台湾”的信念,回到大陆参加抗战。75年前的1939年2月22日,台籍志士李友邦芷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这支活跃在大陆东南地区抗日前线,以台湾川胞为主体、以抗日救亡为目的的抗日队伍,在抗日宣传教育、战地医疗、生产报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台湾著名爱国将领李友邦在浙江金华创建由台湾省籍同胞组成的抗日革命队伍“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60周年。我作为当年“台湾少年团”的一名成员,如今虽然已是年过7司的老人,但回想起少年时代度过的战斗岁月,激动的心情仍像是一把火在燃烧C“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不甘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而逃离自c的家乡——台湾,来到祖国大陆的。义勇队、少年团高举“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战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屡建战功,在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祖国东南战场上,台湾…  相似文献   

10.
胡文生 《台声》2006,(12):35-37
2006年10月20日,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典礼和李友邦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浙江省金华市隆重举行。台湾义勇队纪念馆位于金华市酒坊巷84号原台湾义勇队旧址。68年前,台湾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李友邦将军在这里组织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开展抗日活动,并在此活动了三年多时间。台湾义勇队是台湾同胞在大陆进行抗日活动人数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组织,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抗日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海峡两岸中国人所永远怀念。金华市人民为自己拥有这段历史而感到骄傲,当地政府部门决定修复台湾义勇队旧址,并在原址上…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2月22日,适值抗日爱国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诞辰60周年纪念日。追忆当年该队、团参加祖国抗日战争的光辉业绩,对当前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_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创建和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始终高举爱国抗日的大旗.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与祖国人民并肩战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台湾革命与祖国革命紧密结合一该队、团的革命宗旨,一开始就确定为“保卫祖国,解放台湾”。这表明受日本殖民统治40多年的台湾同胞,始终牢记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同胞是中华…  相似文献   

12.
陈宗海 《台声》2001,(8):44-46
台湾义勇队是1939年1月在浙江省金华县成立的,以台湾同胞为主体、以抗日救亡为目的,后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正式批准,李友邦被委任为少将队长。中国共产党过去支持帮助过台湾义勇队,现在仍哀悼和纪念李友邦将军。张一之协助李友邦组织台湾义勇队 李友邦(1905-1952),原名李肇基,台北芦洲人,祖籍福建同安。幼年时受殖民教育之辱,而产生抗日民族意识,在就读台北师范学校期间,加入蒋渭水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1924年,曾与林木顺、林添进等八九位同学,袭击新起街派出所,受到开除处分,而与林木顺离台赴沪。该年9月1日,李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台湾新北市芦洲区的高楼大厦中,有一片格局方正、石墙砖柱的中式古厝,这里是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家族的故居。这座甲午战败、乙未割台后修建的古宅,共九厅六十房一百二十门,经历了百年风雨,在李家人的努力下,2006年以"芦洲李宅古迹暨李友邦将军纪念馆"对外开放,也成为了台湾抗日战争纪念的重要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20日,浙江省金华市酒坊巷,彩旗飘扬,锣鼓齐鸣,作为两岸人民共御外侮历史见证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典礼暨李友邦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此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的人。(一)金华市酒坊巷18号,是台湾义勇队旧址,也是祖国大陆现存唯一的台湾同胞有组织抗日的遗址。台湾义勇队是由台湾人民组成的,是直接参加祖国抗战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1939年2月22日,在当时国民党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帮助下,台湾义勇队在金华酒坊巷18号成立,黄埔二期学生、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李友邦将军任队长。…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22日是李友邦将军领导的台湾义勇队成立6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在古稀之年,回顾半个多世纪前,投笔从戎,投奔台湾义勇队,参加为祖国抗日。台湾光复而战斗的峥嵘岁月,有几句心肺感言,想跟海内外的台湾乡亲说说。由李友邦将军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创建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9年春天。义勇队先在浙江省金华一带前线,从事瓦解敌军、战地服务等工作,后来转战福建省闽西南一带,主要面对厦门沦陷区开展敌后斗争,并为光复台湾、建设台湾培训人才。义勇队把光复台湾、回归祖国、不当亡国奴的希望寄托在祖国全…  相似文献   

16.
回忆当年跟随李友邦将军参加台湾少年团,投入祖国的抗日战争岁月,更加深切怀念我们最敬爱的李总队长。他是台湾同胞爱国爱乡抗敌保国的一面旗帜。台湾人民受尽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欺压,许多不愿当亡国奴的台胞纷纷迁徙祖籍地来谋生。万万没想到,且对8年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国民党政府以安全为由竟将居住在福建沿海的台湾同胞视为异类,全部押送到荒僻的闽北山区崇安县,我父亲原在闽南泉州开牙科诊所,是个安分守己的牙科医生,也难幸免。诊所被封,家宅被抄,父母带着兄弟姐妹像囚犯似的被押送到崇安,关进“台民垦殖所”,过着非…  相似文献   

17.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建立的抗日爱国政党,由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党、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国民革命党等4个抗日团体联合而成,以“以集合一切革命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光复台湾”为宗旨。先后以《新台湾》、《台湾民声报》为机关报。领导人主要有李友邦、丘念台、谢东闵、李纯青、宋斐如、李万居、谢南光、黄朝琴、游弥坚等。  相似文献   

18.
台湾义勇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台湾著名革命志士李友邦先生创立和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后改称台湾义勇总队),以金华为根据地,活跃在祖国大地,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过不朽的贡献。李友邦始终拥护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界爱国同胞共同抗日,是公认的爱国将领和台湾革命领导人之一。台湾义勇队从筹建到1942年5月向福建撤退为止,前后将近四年时间在金华。1996年7月下旬,笔者冒着炎炎酷暑赴金华城乡原台湾义勇队的几处驻地调查,将主要情况撰成此文,以飨读者。台湾义勇队…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武夷山的苍屏峰,至今还保留着“打倒日寇,保我中华”、“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的两方石刻。这是抗战期间,筹组于崇安县(1989年改名武夷山市)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在碧水丹山的铭志和记游的见证。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当局深恐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沿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有一份名叫《台湾先锋》的刊物,流传在东南沿海的前线后方,深受军民欢迎,被誉为“唤起国魂,驱除蛇豕”的号角。它是以李友邦为队长的台湾义勇队的队刊。李友邦,祖籍福建同安,1906年生于台北。在师范读书期间,加入了进步社团“台湾文化协会”,宣传反日,1924年夏袭击伪警察所后逃往大陆,奔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二期黄埔学生。其间奔走联络了在广州地区的台籍人士,组建了以“争取台湾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为宗旨的“台湾独立革命党”,曾潜回台湾,动员了一批台湾青年来广州参加国民革命。李友邦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两广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