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马尔库塞以"单向度"为理论视角,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做出了深刻反省和揭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消费异化思想。他认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虚假需求"的引诱促成了消费异化的产生,消费异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控制人类的新手段,人的主体性失落和社会的生态失衡是消费异化的必然影响。面对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部否定,必须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要看到其存在的历史局限和理论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对古典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生产劳动异化批判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文化异化批判,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后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而列斐伏尔的消费受控制社会批判理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公共生活领域理论,则是这个转向中的最重要代表.研究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全面认识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异化"的原因及其整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异化"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探究了现象的原因,论证了领导干部选择职务消费"异化"行为是一个对其行为的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的过程,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异化"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预期的"异化"行为所带来的理性约束成本过小.本文从界定产权角度提出了整治路径--实现职务消费的薪酬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可操作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在"消费社会""单向度社会"的语境下,关注女性的生活和解放状况,呼吁人们重视女性特征和女性价值观,提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并认为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女性特征是资本主义"操作原则"的对立面。马尔库塞高度赞扬女性特征,将建立非压抑性爱欲社会的希望落在女性身上,认为女性是构建非压抑性文明的主体。同时,他也担心当代西方的女权运动在"异化消费"的旋涡中停滞。马尔库塞警示女性应该从消费圣殿的虚幻满足中抽离出来,注重培养自身的价值主体意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对“工业发达社会”的批判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玉霞 《理论探讨》2003,1(6):42-44
在《爱欲与文明》和《单向度的社会》这两部著作中,马尔库塞通过把弗洛伊德的"爱欲论"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相结合,分析当代"工业发达社会",得出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攻击性的社会"、"一体化的社会"、"集权主义的社会"。虽然马尔库塞在某些理论和认识上存在着欠缺,但瑕不掩瑜,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伟平  陈元园 《学理论》2015,(7):139-140,153
"消费异化(Consumption Alienation)"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用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他们围绕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摆脱消费异化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社会的主力军,消费行为逐渐呈现出异化的倾向。厘清消费异化概念,利用其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消费异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精准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开创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其实早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在"理性"和"资本"两个层面就呈现出一副"单向度"的世界图景。区别于马尔库塞对逃离异化的悲观论调,马克思曾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真正存在——"资本"的同时,找到了因其而生、与其共生、并注定是其"掘墓人"的积极否定存在:无产阶级;并论证了其"因其应是"、"因其能是"必须肩负的超越异化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可能性。在当下,面对资本异化的无限蔓延,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将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批判的学术探讨,而是可以担负起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8.
姚顺良 《理论探讨》2007,13(6):38-41
关于"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界已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不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对"异化"范畴和"异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全面梳理,可以更为深入地揭示马克思接受"异化"理论的具体语境,特别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演化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以前"异化"经历了从"经济的日常观念"到"社会—价值的概念"再到"哲学的范畴—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对马克思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黑格尔和布鲁诺.鲍威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和赫斯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从异化思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国家和法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理性作为能力、方法和精神的现实表征,曾对人类进步起到巨大推进作用,却也在社会发展中走向了片面的异化。因此,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学者对工具理性展开了严厉批判。但不同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理论范式,晚期马尔库塞从人本主义的文化视角展开自身的理论论述,通过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的"肯定文化",在吸收美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以唤醒"新感性"的方式实现政治批判,从而构建了"审美乌托邦"这一宏大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10.
吴振达 《学理论》2008,(18):60-61
马尔库塞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单向度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探索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建设性后现代的视野看,马尔库塞"单向度人"理论的思想贡献是巨大的。然而,痴迷于解构特别是其极端的否定性立场,使得马尔库塞在很大程度上站在解构性的或曰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阵营一边。他的"单向度人"理论不但片面理解了科技异化与人的本质,缺乏生态维度和非西方文化的维度,而且导致无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方案,最终不得不走向悲观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提出具有人文关怀的"厚道科技",走向责任的"深度自由",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欣赏他者的"多元互补文化",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智慧"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单向度社会"和马尔库塞"单向度人"理论的双重超越。这一超越,不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认识与批判,而且为我们避免重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覆辙,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以及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都不乏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威廉·莱斯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消费异化的根源,指出通过强化人的社会伦理责任,消除资本主义制度这个产生消费异化的根源,建立"较易于生存的社会",实现自然的解放。从多维度、多视角的借鉴和吸取威廉·莱斯的消费异化思想的合理的、独特的理论内容,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论是与"实践人本主义"并存的天才创意,"异化劳动"论是"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由"国民经济学"这一形而下的科学理论提升(不是科学逻辑推导)到形而上的实践人道主义。故它在《手稿》中处于非常特殊的"中介"地位。"劳动异化"论是从经济科学通向人道哲学的"云梯"。"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那么未来哲学性理想社会就要扬弃异化复归人的理想类本质、理想的脑体劳动和共产主义博爱关系,马克思由此天才地创意出当做人道主义理解的共产主义的哲学性理想或理想性哲学。  相似文献   

14.
"感性"话语及其蕴含的审美之维,作为西方理性权威的突围者,在近现代和当代具有政治美学的意蕴。从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经由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到朗西埃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制度进行的批判,"感性"都被看作理想社会建构的重要维度。无论是马克思的"感性的解放"、马尔库塞的"感性的重建",还是朗西埃"感性的分享",其理论的旨归或是批判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劳动而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审美王国,或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具理性导致的单向度的人而诉求总体的人,或是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倡导审美的民主。由此马克思、马尔库塞与朗西埃为人们呈现出脉络清晰的政治美学发展谱系。  相似文献   

15.
顾爽 《学理论》2011,(25):46-47
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两种理论都以异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化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通过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异化思想,试图从多方位的视野角度审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海峰 《学理论》2011,(19):60-61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目的并不确定,可以是启蒙以来的压抑和异化,也可以实现一种新理性。对异化的消除也不必回归前技术时代,而可以通过理性自身的潜能把技术引向文明的更高阶段,与本体论意义上"感性"相连接,即所谓的"后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式重构为价值旨归,指明微观层面在于价值观念革新、重建人的需要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宏观层面在于社会结构变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兼具批判和重构的逻辑理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2)
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全面地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在当代社会,资本逻辑支配下的异化消费一方面导致了无产阶级从情感上依附于消费欲望,无意识地默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生态危机日趋严重。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对于防范和控制当代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等社会风气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马克思主义者的克服异化消费理论指出,消费的出发点已经背离了人基本的生存需要,消费作为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使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控于物的世界。异化消费现象已经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整个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出现不和谐现象。新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克服异化消费现象,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公平消费和文明消费,这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消费理论阐述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肯定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消费的经济价值维度。同时马克思也高度关注消费的伦理维度,他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需求异化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人"的消费价值取向,体现了消费的人本关怀。厘清马克思消费理论中经济价值维度和伦理价值维度的基本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科学解决消费内需不足,规导和抵制当前消费领域中呈现的消费主义倾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