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流动人口犯罪与流动人口规律相吻合:首先,流动人口犯罪与流动人口成正相关关系,即流动人口增长,流动人口犯罪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2.
潘晨 《法制与社会》2014,(8):295-296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此种犯罪主要为侵犯财产型犯罪,其行为方式具有暴力性,其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的特征。本文讨论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原因,比较传统流动人口犯罪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犯罪的不同。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取消户籍限制等几个方面为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飞 《法制与社会》2012,(19):71-72
针对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多发的情况,实务界与学界开始注意并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相关问题。本文探讨了流动人口及其成因、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犯罪关系这两个基本问题。以期能为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提供基础且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犯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当前城市犯罪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后的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在帮助国家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犯罪激增的问题。与此同时,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对待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希望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相对丧失论——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一种可能解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及特征,已有相当的研究。尽管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资料,但从全国各地的一些调查统计,便可窥探到全国流动人口犯罪的概貌。流动人口犯罪总的特征是财产性犯罪突出,流动人口犯罪多以获得金钱和财物为目的。虽然,财产性犯罪突出是各类犯罪人员的共同特点,但流动人口犯罪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试从这个总特征出发,从宏观的角度解读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一、相对剥夺与相对剥夺论在对相对丧失论进行阐述时,首先要对相对丧失感,即相对被剥夺感进行说明,而这又得从相对剥夺开始。需要…  相似文献   

6.
单民  陈磊 《法治研究》2013,75(3):109-114
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根源不在于惩罚之网疏或者力弱,而在于社会管理机制的落后。应当将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以及代际之间的显著差异纳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考量因素。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融入愿望和融入条件的强烈冲突、转型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不足、陌生社会非正式控制力量的弱化、流动人口聚居犯罪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的具体原因。应当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城市流动人口融入制度、流动人口分类管理制度、流动人口主动登记的身份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应金龙 《法治研究》2009,(6):100-104
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探索流动人口这一庞大而又特殊群体犯罪的司法有效性,笔者另辟蹊径,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结构、流动人口犯罪状况和犯罪的本质原因,认为人口红利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妥善处理人口红利期所带来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是正确把握人口红利期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人口红利因素.是解决流动人口犯罪的策略基础。以人口红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归罪、量刑、诉讼权利保护和预防犯罪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曹丹萍 《法制与社会》2012,(34):291-29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大增加,随之,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胡露薇 《法制与社会》2012,(18):119-120
本文从流动人口的定义入手,浅析流动人口犯罪主体认定问题。从服务刑事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流动人口刑事案件的犯罪主体做了一个较为宽泛的界定。认为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长期居留人员、商旅人员、探亲访友等人员,以及流窜犯罪人员。  相似文献   

10.
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比率较高,呈波动上升趋势,青壮年为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等侵财类犯罪,共同犯罪、流窜跳跃式连续作案比较突出,不同来源地流动人口实施的主要犯罪行为存在"地域同一性"。  相似文献   

11.
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核心理念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入.具体措施是做好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相互配合工作,做好流动人口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解决流动人口的居住与户籍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立法保障,对流动人口犯罪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涂丹 《法制与社会》2010,(14):170-171
本文指出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有社会、心理、文化、法律等原因,应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改善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与生存状况,完善救济机制,建立犯罪预警机制从而减少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任国库 《法制与社会》2011,(27):168-169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人口犯罪的客观原因在于农村与城市相对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引起的福利状态被剥夺,主观因素在于体现在流动人口个体上的文化冲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琼宇  沈帅 《法制与社会》2010,(14):168-169
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犯罪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与对相关数据的统计,总结了贵阳市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犯罪具有犯罪对象的侵财性、犯罪人趋向年青化、犯罪地点集中于城乡结合部、犯罪组织形式趋向集团化、犯罪时间具有季节性等特征。进而针对贵阳市对于流动人口管理的具体制度对犯罪的原因发现与预防体系的建立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中西部人口流向东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道靓丽景观。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也凸显出来,并成为我国控制犯罪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旨在为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提出一个基本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蓬勃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这造成城市人口管理工作的负担,同时也对城市社会治安带来威胁。流动人口由于其自身特点,其犯罪现象也不同于城市常住人口。本文通过把握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犯罪特点,从而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汪娜  邵晓帆 《法制与社会》2010,(6):182-182,190
目前广州市流动人口比重高,防范外来人口犯罪是维护治安的重要手段。亚运会的举办势必将对广州的流动人口犯罪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和原因,结合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和教训及广州市已有的管理制度,就广州市对外来人口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提出建议,以期为亚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数量多,所占比重大,逐渐成为城市犯罪的主体。导致流动人口犯罪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相互杂糅,在各自范围内都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防治流动人口犯罪,重在预防,需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由此,转变刑事制裁观念,提倡积极预防,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犯罪现象亦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刑事司法惩治和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职能作用,成为刑事法学界和社会各界思考的重大问题。4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研中心和北京市怀柔区检察院联合主办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犯罪司法应对"问题,来自高等院校、检察系统的专家学者等分别对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转型(social change)的大背景下,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ation)犯罪的严重性已经引起大量的关注,对犯罪问题的探讨最终要回归到社会层面,这便是笔者解释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根本理论前提。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笔者试图从犯罪社会学的剥夺论(deprivation theory)、文化冲突论(culture conflict theory)以及社会规范的软化(criterion intenerate)等方面探讨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社会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