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都是语言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礼貌用语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着手,探讨了它们在礼貌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刘珏  李冬松 《人民论坛》2014,(2):184-186
拒绝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拒绝行为是交际者顺应认知语境作出的选择.汉文化礼貌原则是影响语境构建的重要因素.虚假拒绝行为和礼貌的诚意拒绝行为是交际双方遵循汉文化礼貌原则框架的结果.而冒犯性诚意拒绝行为是在汉文化礼貌原则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转变成的一种处理矛盾冲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谈公安民警的言语行为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民警良好的言语行为是做好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公安民警的言语行为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这直接影响着公安队伍的形象。公安民警良好的言语行为规范,既是警务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公安工作中的艺术,更是沟通警民关系的桥梁和拉动警民关系顺利发展的纽带。文章论述了公安民警应当遵守的言语行为规范:礼貌文明,满腔热情;掌握策略,谦让克己;遵纪守法,尊重人格。  相似文献   

4.
女性礼貌言语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湖湘论坛》2005,18(1):53-54
女性言语表现出文雅细腻 ,含蓄委婉的礼貌风格及亲近友好的礼貌策略。探析其成因 ,有助于了解男女性别上的语言差异 ,从而更好地发挥女性礼貌言语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5.
礼貌现象一直是语用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但对礼貌的研究多数是从社会文化特征入手的。本文在语用学与认知科学接口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英语言语中的礼貌现象进行研究,文章分别从其礼貌认知性的哲学基础、含义、具体表现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学生礼貌现象不仅和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和话语者、听话者、言语社团及整个人类的认知因素有关。最后提出设想:将社会文化特征和人类认知特点相结合建立一个礼貌研究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 ,西方传统哲学开始向语言学转向 ,形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热潮。日常分析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说 ,他的学生同为哲学家的塞尔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并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引起了语言学界、哲学界的普遍关注。言语行为理论因此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 ,言语行为理论也暴露了其不足与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言语行为理论 ,这些问题还亟待语言学家、哲学家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7.
言语特证、言语行为表现的社会角色、言语行为主体即作案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案件言语特征研究的新的视角。言语行为是角色行为模式中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和表现角色的其他方面行为纠缠紧密,通过言语特征可以透视作案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言语特征反映作案人实际角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警察交际口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交际口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类型 ,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 ,而有着自身的言语特征 ,即警察语言的可接受性、逻辑性、灵活性、策略性、言语交际对象的对抗性及不合作性。为了使语言达到得体的目的 ,警察语言必须遵循以下修辞学的原则 :合境原则、礼貌原则、警察言语与交际对象的相互协调原则、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9.
讯问中的非言语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非言语行为 ,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虽然非言语行为经常被误用 ,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非自主控制的特征 ,仍然可以帮助在侦查讯问中识别犯罪嫌疑人的谎言。需要注意的是 ,必须要掌握促进识别非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的方法 ,尽量提高识别谎言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一过程中既有言语交流也有非言语交流。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对学生有着重大影响 ,掌握并恰当地使用非言语交际行为 ,可以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言语的诚意性、对应性、平等性、准确性以及相容性反映或构成了言语道德的内容.言语道德可以促进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遵循言语道德应成为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  相似文献   

13.
陈立言 《传承》2008,(8):59-61
言语的诚意性、对应性、平等性、准确性以及相容性反映或构成了言语道德的内容。言语道德可以促进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遵循言语道德应成为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  相似文献   

14.
拒绝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拒绝行为是交际者顺应认知语境作出的选择。汉文化礼貌原则是影响语境构建的重要因素。虚假拒绝行为和礼貌的诚意拒绝行为是交际双方遵循汉文化礼貌原则框架的结果。而冒犯性诚意拒绝行为是在汉文化礼貌原则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转变成的一种处理矛盾冲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警察言语交际学根据警察行为趋势而创立。警察行为变化趋势要求警察加强服务职能 ,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 ,以增加其对社会的影响。警察言语交际学运用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的成果 ,探讨警察言语与交际效果的关系 ,给警察以方法论指导。其基本范畴包括说服、陈告、辩、问等四大言语类型。在警务中表现为 :警察说服、警控谈判、警方陈告、警务访问与询问、警察刑事讯问、警察庭诉辩论。  相似文献   

16.
立法语言不只是用一种静态的、单向的语言表述,而是立法机关与民众进行交流的言语,言语交流是否成功是法律是否生效的关键,故应该引入言语交际行为的动态理论考察它。交际行为取效的关键在于言语行为模式的合理和双方的合作,合作的前提是说话者提供的信息要真实、确定,量要恰合而不冗余,方式得当,并取得最佳关联度。我国《宪法》之正义性和科学性受到挑衅,其言语交际行为模式不够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研究高职医护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关系,并从培养医护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用能力及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鹏举  李文红 《理论月刊》2003,(10):124-125
本文探讨了中英两国不同的礼貌原则及其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并按照利奇的礼貌准则,分析、对比了中英两国在不同文化下礼貌原则的基本特征,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礼貌原则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视角和管理视角回顾了政务微博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政务微博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从"言语行为"角度分析了政务微博的现状及困境,提出政务微博存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不当、关注度不高等问题;从"言语角色"角度对政务微博建设提出了建言:应将政务微博的直接听话者由微民转向社会媒体,将政务微博的直接听话者和目标听话者分开,按照层级和职能对"说话者""听话者"身份及"说""听"行为重新定位和比配。  相似文献   

20.
言语的个体差别是对言语进行比较鉴别的基本条件。言语的类同性和模式化,为言语的类别确定提供了依据。个人语言形态的相对稳定性,更为我们依据言语的轨迹识别判断主体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