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传承》2010,(2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命题。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针对我国目前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公平价值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平、廉洁是社会和谐的源泉。难以想象,一个缺乏公平,一个贪污贿赂横行的地方。会有什么和谐可言。去到芬兰,亲眼目睹了那里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探根索源,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那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重要的因素在于她给人处处以公平、廉洁的清新空气。你会感到,那里的人,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平民。都会自许他们社会的公平、廉洁.都会因此而洋溢出自豪。  相似文献   

3.
叶进 《求索》2006,(11)
一义务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社会的和谐无非是两种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更多地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后者则更多地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无论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都主要靠教育来实现和达到。因此,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没有公平根本就谈不上和谐。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法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友善。物权法体现了公正地解决冲突,维护协议的稳定,尊重彼此的财物,以及平等、公平、互惠等精神。  相似文献   

5.
杨晓梅  谢开明 《传承》2010,(3):158-159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无法逃避又必须较好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最重视的就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求助于中国传统文化,领略华夏先哲智慧,无疑是明智之举。"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儒道两家在此问题的处理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平衡,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矛盾统一的动态过程。由于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是人的活动在一定时空系列的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熹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协调好以人为主体的三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矛盾如果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人民论坛》2013,(16):20
于丹:这个社会是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但是怀疑主义更大地放大了恐慌,盲目的恐慌无助于我们社会的改善。胡鞍钢:中国的伟大复兴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是一个集大成的巨大的"世界贡献"。贾磊磊:和谐,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8.
徐宇 《淮海论坛》2007,(3):36-38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当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社会不同阶段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客观条件不同.这种和谐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和谐的程度、范围及和谐所惠及的社会群体.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的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不同程度地得到觉醒 ,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张扬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但是 ,由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消极的现象 ,过分强调竞争和利益 ,社会的正义、公平原则和人们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不同程度地被麻木和冷漠侵蚀 ,功利和金钱至上的观念加深了人的物化程度 ,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主体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晁珊珊 《小康》2012,(10):92-93
正今天的普洱赋予了"和谐"更广泛的意义,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前提下,"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和谐",在普洱走出了一条"样板式"道路普洱正在创造一个理想时代。这里的鹭鸶晒在耕牛背上,帮耕牛驱赶蚊虫,它们拉长的身影,一齐消失在迟暮浸染的群山中;这里的母鸡觅食于农舍前,力争不掉队的小鸡,即使蹒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和谐以人的和谐为依托。人的和谐在本质上是人的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诸多方面的和谐,是围绕人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和迈向和谐的过程,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个人自身和谐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重要决定和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而对每个人来讲.不但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而且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如果没有单体个人的和谐健康.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绍鹏 《前进》2006,(10):40-41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让全体人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正是公平与正义。对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是人自身特别是青年的身心和谐。人生存于世界,需要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己身与心三重关系。在这三重关系中,人的身心是否和谐决定和制约着人和人关系是否和谐,而人和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又制约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必须全力塑造青年一代健全的身心和人格。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道路交通是指交通系统内部的人、车、路及其环境各要素之间、人与人之间、道路交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状态,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建设和谐道路交通的基本策略包括:道路交通资源的分配应从“以车为本”转为“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平,实现人、车和谐;限制私人机动车的过度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出行方式;强化对交通事故受害者的补偿,实现交通参与者间的和谐;开发环保新能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张敦义  白益民 《前进》2007,(8):34-36
建设和谐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下功夫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文化,必须进一步明确其结构、发展特征及路径。  相似文献   

18.
符艳红 《求索》2007,(1):138-140
本文从人性视角探讨代际公平与和谐,寻求代际公平与和谐的人性基础。“人与人平等、代与代公正、人与自然和谐”是地球人生存的共识。“以人为本、不分年龄、代际和谐、人人共享”的社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追求、向往的“和谐社会”。在当今时代研究和探讨“代际公平与和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决定》还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因为,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发展、改革和开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核心,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07,(12):28-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要目标和总体要求。机关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科学管理、服务人民、保障公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责,和谐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人与单位之间的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的融洽联通。构建和谐机关团队,有利于提高工作管理的能力,提高为机关服务保障的能力,提高综合协调办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