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决定了地方公共物品只能由地方政府供给;而外溢性地方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在这类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相互博弈。地方政府间博弈必然引致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问题。有效的制度创新是解决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基本路径。政府合作社制度使地方政府间合作通过经济契约制度化,是地方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政府博弈的一个有效的林达尔均衡。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理念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慧 《行政论坛》2006,(1):14-16
地方性公共物品因其区域性宜实行分别供给,地方政府应承担起地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职能。由于传统行政文化的牵引、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复杂性等,地方政府供给理念存在偏差,即片面追求政绩,对民众需求考虑不够;供给物品的质量不高,质量意识不强;政府垄断供给,没有认识到其他主体在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责任意识不强等。因此,地方政府应进行理念创新,即树立以民为本,质量至上,供给主体多元化以及责任理念,保证为民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城市层面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财政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地方政府间在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市道路等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增长率的提高,而对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甚至显著降低了其中部分公共物品的增速。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和城市级别并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行为的地区性差异。利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成交价款作为衡量地方土地财政规模的做法进一步揭示了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偏向的财政动因;对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差异的探索性分析也有助于地区间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4.
财税法视野下大气污染治理破解的关键在于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基于事权和财权在政府间分担的理论和实践,可行的推进思路为先分配大气污染治理事权,再匹配大气污染治理财权。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提供。基于该公共产品的特点,由地方政府承担主要的供给责任具有更高效率。同时,由于该产品存在强烈的跨地区外溢性,中央政府也必须参与该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此相适应,应通过完善税权分配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与央地政府间事权匹配的财权作为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长中的重要职责,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保证内需持续快速地增长.其中,政府能否合理地供给公共物品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构建一种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以社会性公共物品供给为主,实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对均衡,避免公共物品供给的过度市场化,实现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筹资与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供给主体、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政府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供给模式、消费阻力、需求表达、监督机制、如何正确处理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尚且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思维下步履维艰,表现为供给总量短缺、结构失衡、制度低效、需求与供给偏离。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历史演进来看,自上而下供给决策机制导致的低效率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必须依靠制度的重构,其关键在于农民需求表达基础之上的多元主体的引入。应该通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和农村社区等多元主体和融资、竞争、监管和绩效评价的多元运行机制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农民公共物品的有效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日益突出。在其中,地方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供给机制应该体现怎样的价值,供给体系应该呈现怎样的结构,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这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各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权和事权错位问题十分严重,不利于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社保公共产品的事权和财权划分是最大的难点。公共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分析告诉我们。对于此类物品由地方政府供给是最有效的,同时由于其外溢性特徵,需要中央政府承担部分供给成本,财政专项补贴制度是实现具有外溢性地方社保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由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单一化模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因此,当前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不仅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还要发挥其他主体如民营经济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应改变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完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体制,调整绩效考核标准;发挥民营经济组织的作用,应打破垄断行业准入限制,转变政府干预调控方式,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人员素质,组建区域性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11.
前瞻性政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以需求理论为导向的供给模式造成农村公共物品的低效或无效供给。鉴于此,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需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进行理论修正与现实检讨。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其行政模式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回应性政府行政模式固有的缺陷使其无法跳出"回应性、需求——供给"为导向的公共物品供给怪圈,陷入供给困境之中。因此,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侧改革必须借助于政府行政模式的变革与转型。前瞻性政府行政模式弥补了回应性政府模式的诸多缺陷,从根本上增强了政府的前瞻性,它是有效化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第三部门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及政府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各有优势和劣势,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实践中形成了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方式。政府在其中起着掌舵和催化剂的作用。目前,中国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政府的依附性,这是由转型期社会特点和政府管理体制决定的。政府的任务应当是加快自身职能转变和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切实发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物品中的作用,将对加入WTO后中加政府的治道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机制及其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物品包括纯粹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对其严格分类是进一步分析其有效供给的基础。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 ,有公共部门供给和私人供给两种途径选择 ,其中 ,在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选择上 ,存在必要性与可能性 ,但归根到底 ,仍然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有效运作才能保证公共物品供给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4.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治道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市场失灵和志愿失更,促使人们把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推给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不是通过市场机制,而是通过投票机制和协商民主等反映出来的,但印使这些机制能够准确反映公民的需求偏好,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和生产方式上因循守旧.同样会导致政府失灵.实行政府治道变革,吸纳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生产,并在生产中采用契约、外包、代币券等市场手段,将是避免政府失灵、促进公共产品提供最优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职能划分普遍存在“职责同构”现象,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上存在职责不清现象。作为与居民联系最密切的县级政府,在职能划分上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县级政府的职能困境和比较国外县级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方面的经验作法後,提出了县级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土应准确进行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德 《行政论坛》2007,(4):78-81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政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该打破固有的观念束缚,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通过树立公共性理念、服务多元化理念、社会公正理念、民主正义理念、法治理念和追求效能理念,把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提高到体现政府责任、实现社会公正和凸现价值正义上来。  相似文献   

17.
李乐军 《学理论》2009,(15):82-83
在我国转型时期,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出现了过度市场化的错误倾向。当前,反思这一问题,既要科学认识公共物品供给的发展趋势,坚持公共物品市场化方向,同时也应通过强化公共物品市场化的政府责任,完善公共物品市场化的法律法规,选择符合国情的公共物品市场化范围和方式,以及构建三个部门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格局等途径来完善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是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建立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与传统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相比,PPP模式可以将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优势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供给主体的供给范围划分不清,资金供给不足、供需不配,供给产品质量低劣;第三方监督机制缺失等。将PPP模式应用于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必须打破思想禁锢,合理界定政府供给职责,加强私人部门参与力度;创新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论治理视野下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统治理念中,地方政府扮演着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唯一主体角色,供给手段单一、忽视成本—效益分析。治理视野下,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呈现出一种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制度多中心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升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爆发式增长也使得地方政府面临不断增加的风险,包括决策风险、财政风险及企业违约带来的风险。地方政府应通过建立项目评估体系、加强财政承诺管理、完善绩效监管制度及发展二级交易市场等方面的积极努力来构建政府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规范化发展,实现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