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变奏曲     
<正>经济社会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观念、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从而也使团场职工的婚姻家庭出现了新的变化。每一位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都向往着婚后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中国人的习俗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中国女性的悲哀。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国人脑海深处深深扎下了根,也害苦了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绍辉 《探索》2001,(5):87-89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施开发西部战略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内地和沿海不少高校相继招收了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族学生居绝大多数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对普通高校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征出发,紧密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背景、宗教习俗、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手段、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热词     
《廉政瞭望》2011,(22):13-13
“A女D男说” 此说法按财富和地位把人分为A、B、C、D四等。由于男人都爱面子,所以希望老婆不如自己优秀,所以A男选了B女,B男选了C女,C男选了D女,所以就剩了A女和D男。“A女D男说”是对中国婚姻状况的一种解读,多金女和贫困男成为中国婚姻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倡导<婚姻法>.根据资料,1950年起广西即在瑶族地区陆续进行了<婚姻法>的宣传,使瑶族在少数民族中较早地实行了<婚姻法>.在施行过程中,瑶族自身的婚姻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婚姻法>的实行.总的说来,50年代<婚姻法>的倡导促进了瑶族婚姻的变革,并深刻地影响了瑶族的婚姻行为.  相似文献   

5.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倡导《婚姻法》。根据资料,1950年起广西即在瑶族地区陆续进行了《婚姻法》的宣传,使瑶族在少数民族中较早地实行了《婚姻法》。在施行过程中,瑶族自身的婚姻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婚姻法》的实行。总的说来,50年代《婚姻法》的倡导促进了瑶族婚姻的变革,并深刻地影响了瑶族的婚姻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西南局的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认真贯沏“慎重稳进”方针,按照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分类指导的原则,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逐步地解决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烟毒问题,为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烟毒问题与民族问题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睡,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相邻,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在24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民族跨国境而居,境内外边民有着过耕、互市、婚姻、宗教、节日往来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广西位于中国的南疆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从昔日"老、少、边、山、穷"的边疆地区发展为今日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开放前沿。今日广西的繁荣发展与党的民族政策在广西成功实践密不可分,70年来广西一直保持着边防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文着重挖掘广西在贯彻党中央民族政策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进而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婚姻是一种以两性结合为自然条件的社会关系。就其自然属性看,婚姻表现为男女性的关系与结合;就其社会属性看,婚姻又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一定社会中婚姻的性质及特点是由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的,社会属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城市人口与婚姻与其他按各种标准划分的人口婚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由于生产力、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恋爱、婚姻与家庭,是人类永恒的课题。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外界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婚恋习俗误解颇多。为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贵州省文物部门建立了我国第一家民族婚俗博物馆。这个新颖的民族民俗博物馆一面世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快成为西南旅游线上的热点。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苗族同胞历来十分重视婚恋教育,突出表现在从小就抓孩子们的唱歌、跳舞、蜡染、刺绣等传统技艺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4,(12):42-42
甲女丁男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作过一个婚姻状况调查,他们把男女按学识、身份、地位等划分成甲乙丙丁若干等,结果发现,男性一般会找比自己"低一等"的女性,女性则倾向于选择"高一等"的男性,如,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如此一来,最优秀的女性(甲女)和最差的男性(丁男)成了"剩男剩女"。"甲女丁男"现象与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心理有关,男人对太成功太精明的女性往往心存顾忌,而再要强的女人也有"小鸟依人"的梦想。但也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甲女丁男”是“婚姻交易”的结果,是社会价值观对婚姻的异化。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就是婚姻交易的两种通用模式。征婚广告中,描述男人的多是“事业有成,有车有房”,描述女人则多是“温柔漂亮”,这些似乎为“婚姻是一场交易”的论点提供了注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台湾移民社会逐渐由定居社会转化,移民之间的关系出现一定变化,逐渐进入一个互相融合、互为渗透的新阶段.文章从"福佬客"的形成、民间信仰的融合、民间习俗的调适以及婚姻血缘的互通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台湾福佬与客家两大族群在冲突中接触、交流,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对女红军的情感归宿、婚姻选择、性别界限、贡献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更好地探讨长征途中女红军与男战士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歌颂她们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韶山的婚俗     
韶山的婚恋嫁娶习俗,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据《韶山志》载:清末民国初,婚姻多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完婚“挑头盖”前,一般未见过面。指腹为婚和童养媳现象亦较为严重,早婚相当普遍。虽然清代规定男 16岁,女 15岁为婚龄,民国时期男未满 19岁,女未满 16岁不结婚,但并无法律效力。   在封建社会里,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作主,经过媒婆三寸不烂之舌的说合。如果双方父母有意,便交换男女生庚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看是否冲克。“八字”合上后,彼此交换庚书,由男家出具礼物定庚。《中湘韶山…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全国有城乡集贸市场近8万个,我区为1285个,在五个自治区中列广西之后,居第二位,其中综合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也列广西之后居第二位。我区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为30.8亿元,占全国的0.87%,在五个自治区中仍列广西之后为第二位。全国平均每个集贸市场年成交额400多万元,在五个自治区中,西藏最高,我区最少。集贸成交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额比重,我区居五个自治区的第4位,市场建设累计投资额居第二位。城乡集贸市场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其居住民族的生态伦理观为背景和前提。回族在我国是“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在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生态伦理观,若能够正确利用和积极引导,将有利于回族聚居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婚姻的缔结是一件大事。在一个社会中婚姻不仅是两个年轻人两情相悦,共度一生的开端,更是双方家庭乃至家族间新关系的建立。婚姻的稳定,关系到家庭幸福、子孙繁衍和社会安定。因此,通过繁复的婚俗来规范婚姻关系,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14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不同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服饰、饮食等方面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婚姻的道德观念自然也不能例外,有史以来,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与其社会制度、文化特征、政治法律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婚姻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制约和规范着人类的婚姻生活。蒙昧时代的群婚制,野蛮时代均对偶婚制,等等,今天看来无疑是丑陋的、不道德的甚至是罪恶的,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却被认为是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增加,族际通婚现象的增加尤为显著,婚姻迁移成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族际通婚或人口流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不多.从现有资料看,白族的族际通婚与人口流动的关系相当密切,人口流动与族际通婚的共同作用,使原来较封闭的少数民族乡村变为具有接受新事物能力的新农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白塔村位于大理州洱源县东北部,现有农户338户,有乡村人口1426人,白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1.5%,至今仍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民俗、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传统,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选择这种社会经济文化内涵相对单一的村落,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大变革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族际通婚与人口流动对其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会表现得更为典型,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从外围向权力体制核心的持续演进,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讨论的逐步深入,分配公平成为理解、评价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政策选择适宜性的基础性概念。然而,由于公平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多重标准的复杂结构,分配公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从本质上说,分配公平就是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关于分配合意性的预期或信念体系,不同的信念适合不同的情形,构成了一个复杂网络。这种合意性的信念源自于人们为何结合成群体性社会,构成了群体性社会凝聚性与可能性的基础。这种信念体系受理性与传统或习俗的支配,因而分配公平具有其特定的性质、演化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又是后发展欠发达的边疆地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仅事关广西改革发展大局,而且事关边疆安宁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