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昌盛,银行卡已经成为消费、交易和贷款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银行卡犯罪案件的上升速度惊人,由于银行卡犯罪的高科技性、跨国性和隐蔽性,其社会危害性是传统型财产犯罪无法比拟的,研究银行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控制对策对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了银行卡智能化犯罪这种新的经济犯罪形式,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必须在分析和研究银行卡犯罪特点和案件高发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银行卡犯罪。  相似文献   

3.
银行卡犯罪是伴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新型犯罪,其涉及法律关系复杂、侦防难度大等问题。文章从持卡人、发卡行、特约商户和公安机关的角度探讨了社会整体防控工作,防患于未然,以期减少银行卡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广东珠三角地区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银行卡市场之一,但银行卡犯罪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发案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此,应采取加强技术防范、规范银行发卡行为、加强广告管理、建立共享合作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相关立法等措施,以有效防控银行卡犯罪。  相似文献   

5.
由于银行卡技术含量低、ATM的设计和管理有缺陷、银行管理松懈、防范措施不落实以及侦查打击不力等,致使近几年我国银行卡犯罪大量上升,这不仅严重侵害了持卡人和金融机构的财产权利,还扰乱和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防范和控制银行卡犯罪的发生,必须提高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的防范意识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强立法和侦查破案,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卡犯罪案件逐年攀升,犯罪类型呈多样化,犯罪手段呈高科技化、犯罪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该类案件发案频率高,造成巨大损失且防范难度日渐增大。金融机构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ATM机等自助设备的日常管理,广大群众应增加自我防范意识,侦查部门应加大案件侦办力度,及时对该类案件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7.
在滥用银行卡犯罪的刑法适用上,必须梳理银行卡法律关系中的刑法要素,并明确相似罪名的界限。在存款的占有判断中,刑法应以行为人对他人钱款的控制关系为标准;根据法律拟制的立法技术,ATM机可以构成诈骗类犯罪的对象;在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共谋恶意透支时,其业务已脱离"中立行为"的范畴,而构成可罚的共犯行为。在滥用本人银行卡中,利用柜员机故障恶意取款的,应构成侵占罪;存入假币换取真币的,或者擅自挂失提取本人银行卡中他人钱款的,应构成诈骗罪。在滥用他人银行卡中,捡拾他人银行卡并使用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利用他人遗忘在ATM机中银行卡取款的,构成盗窃罪;诈骗银行卡并使用的,应根据受害人是否具有处分卡内钱款的意思,分别认定为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8.
选择适当的侦查突破口和查缉犯罪嫌疑人是侦破伪造银行卡犯罪案件的关键。侦查突破口的选择可以围绕涉案银行卡的交易流程,通过查清犯罪嫌疑人获取银行卡信息的途径,分析卡片的制作特点查找犯罪线索;查缉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通讯工具,交通、住宿信息,情报信息工作等方式进行侦查。此外,还要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完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9.
ATM犯罪迅速蔓延,手法多样且呈智能化、隐蔽性,破案率一直比较低。侦破ATM案件必须做到:完善立案机制;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分别从ATM或银行卡着手,展开侦查;灵活运用侦查策略,及时控制、缉捕犯罪嫌疑人。同时,应加大银行监管力度,明确银行责任;提高ATM科技含量,增强公众风险意识,切实减少ATM犯罪。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银行卡的日益普及 ,利用高科技手段变造银行卡并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案件不断增多 ,具有作案过程迅速 ,犯罪手段智能化 ,组织性和隐蔽强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持卡人的防范意识 ;银行系统要全面落实防范措施 ,做好基础工作 ;协调各方面力量 ,共同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护 ,但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颁布施行 ,引发了对信用卡犯罪界定的分歧。根据立法本意 ,应将现在所称的银行卡理解为刑法所指的信用卡 ,凡行为特征符合刑法相关条文规定的 ,应依照刑法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金融业务的不断的发展,以往的金融交易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消费支付的需求,支付宝于2010年底推出了新型的交易产品——快捷支付,为网上购物用户提供了安全、便捷、保障的支付交易方式,但同时出现的安全漏洞问题不容忽视,近期犯罪分子利用支付宝快捷支付的漏洞进行银行卡的盗刷犯罪猖獗,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文章从支付宝快捷支付的概述,利用支付宝快捷支付进行盗刷银行卡犯罪的手段,打击防范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10·11”专案是电信诈骗案件的典范,在其侦查过程中,犯罪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侦查线索、串并案件、甄别犯罪嫌疑人、掌握犯罪动态等方面。与普通刑事案件情报信息研判相比。电信诈骗案件情报分析研判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在注重对银行卡号、款项去向、网络数据和通信数据的分析。注重时效性和专业性等。因此,电信诈骗案件分析研判,可从通信信息、网络信息、资金流向和犯罪嫌疑人身份分析入手,运用数据挖掘、数据碰撞、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为发现案件突破口、明确侦查方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信用卡"含义所作的立法解释属于越权解释,应以"银行卡"代替"信用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中关于信用卡犯罪的规定不够合理、科学,表明刑事立法没有摆脱被动应对的局面.根据信用卡犯罪的现状,为了摆脱被动立法的局面,为了增强刑法典的稳定性,为了更有效地惩治信用卡犯罪,应采取概括性的立法方式.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我国侵财型犯罪中增速最快的犯罪类型之一。犯罪的主要方式有:虚假告知被害人的手机、座机电话欠费或者以银行卡涉案实施诈骗;网上发布虚假中奖信息;利用网络声讯电话语音冒充熟人编造谎话;网络发布低息贷款或办理贷款等。此类案件具有犯罪工具高科技化、手段智能化、作案过程非接触化、作案目标不特定性、资金流向复杂性、依托网络技术为实施犯罪提供支持、呈现有组织犯罪公司化、专业化管理等特点。该类案件还有抓捕全案犯罪分子难和固定搜集犯罪证据难两大难点。因此,公安机关应当抓好案件接警前后的前期侦查环节,侦查员积极做好案中侦办取证环节;积极拓宽宣传阵地,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充分发挥银行金融系统和网络电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使用银行卡,讨论了网上银行用户使用银行卡导致帐户被窃的环节,以及针对此类案件的侦查思路,期望对在网络环境下使用银行卡使用户受到伤害类案件的侦查和取证提供破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具有市场价格且受贿人实际取得价值的礼券应当计入商业贿赂犯罪数额。将免费旅游界定为商业贿赂,并非意味着与免费旅游相关的费用一概认定为商业贿赂数额。收受银行卡案件应当区分不同情况计算犯罪数额。贿赂案件中特殊汽车牌照、特殊手机号码的费用应当记入犯罪数额。行贿方付出了金钱,虽然没有直接交付受贿方,但将金钱周转成通过特殊汽车牌照、特殊手机号码表现的现实利益或者享受资格。应当将以金钱为背景、体现贿赂犯罪权钱关系的性贿赂认定为商业贿赂。  相似文献   

18.
对由医生受贿引发的共同犯罪、非法收受了财物后又用于公务、公益支出的定性以及收受不含金额带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未使用等问题刑法定性的探讨,有助于剖析医生受贿的原因,进而制定出预防医生受贿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银行卡使用密码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为设置密码的安全性受制于设置者的智力水平和对安全性能考虑的周密程度,人为设置密码的经常变更也无法抵御随时可能发生的密码被窃取或者骗取的风险。非法获取他人密码是“前置性犯罪”,而获取他人密码之后的犯罪活动可称为“后发性犯罪”。应当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对密码的特别保护,进一步明确银行在保护客户密码安全方面的义务,努力创造条件对银行账户采用生理纹线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省市接连发生银行卡盗刷事件,不禁让人对手中的银行卡产生了质疑:为什么卡不离身还会被莫名盗刷?为什么ATM机这么容易“受伤”?银行卡究竟安全不安全?案件频发的背后是否暴露出了一系列监管漏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