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朴 《法制与经济》2008,(13):46-47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如何解决垃圾短信侵权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实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笔者试从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解析有关垃圾短信侵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短信犯罪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龙科  徐秀红 《犯罪研究》2005,(4):28-32,62
短信犯罪是指利用短信的区别性传播信息功能,通过向不特定或多数手机用户发送短信达到犯罪目的犯罪行为。本文就短信犯罪的类型,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对实践中预防和打击短信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3,(8):6-7
一项调查表明,今年春节期间,手机用户人均短信发送量超过40条,而北京地区的手机短信总量超过70亿条。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也没少了短信的角色,短信成了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观众互动沟通的主要方式,发向晚会的短信超过1300万条。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大量的垃圾短信出现,直接侵害手机用户的各种权利,成为全球性的公害。如何解决垃圾侵权问题也成了国内外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各国对垃圾短信的整治方法,结合本国实际,从法律方面探析垃圾短信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如何解决垃圾短信侵权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实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笔者试从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解析有关垃圾短信侵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2002年全球短信发送总量 3 600 亿条,中国大陆占900亿条。2003年大陆的短信市场规模将达到1 600亿条,由此产生的直接利润将达到 150亿元人民币。但是,在这“拇指经济”神话的背后,却暴露出诸多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权利的问题,因此对短信的立法管制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3年9月13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由中国电子商务网提出了《关于短信息的立法建议的提案。此后,对于短信是否需要立法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本文论图以日本《关于特定电信服务提供者之损害赔偿责任限制与信息发送者资料披露法》为例,来探讨我国短信的法  相似文献   

7.
定制短信伴随电信业务的进步而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其业务实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该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制,现状混乱前景堪忧。本文以意思表示的分析为核心,浅析定制短信业务的意思表示特点及其应遵循的表示规则。要之,定制短信业务的意思表示应当是要式的意思表示。以保障消费者可以获得充足的信息,保障消费者的订约和解约自由。这种法律规制的进路应当以充分的技术手段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10,(2):53-53
电信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以短信这种先进通讯方式为手段的诈骗层出不穷,形式更是花样百出,让人们对这些不法分子防不胜防,一些没有防范意识的人落入了这些坏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下面我就介绍几种不法分子惯用的短信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谨防大家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垃圾短信已成为困扰老百姓正常生活的罪魁祸首。2011年3月29日。中国群发短信第一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宣判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打响了司法机关扫荡垃圾短信的第一枪。从面对垃圾短信的一声叹息,变成司法机关的有力打击,让深受垃圾短信之苦的手机用户看到了清静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短信服务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是,其中的垃圾短信对人们的财产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垃圾短信所带来的新的侵权问题,法律法规上的漏洞需要填补,同时,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需要尽快地付诸实践,以达到清除垃圾短信,净化手机短信服务的目的,使短信的功能价值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以其便捷、高效、低廉的通信方式为广大手机用户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伴随着手机短信服务,也出现了大量的黑色、黄色和商业性垃圾短信。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有效监管的缺位、法律责任承担不明确等原因,一旦因垃圾短信发生纠纷,移动电话用户很难通过有效的权利救济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垃圾短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立法的完善和相关制度的建立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大量的垃圾短信出现,直接侵害手机用户的各种权利,成为全球性的公害。如何解决垃圾侵权问题也成了国内外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各国对垃圾短信的整治方法,结合本国实际,从法律方面探析垃圾短信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时下,各大电视台都在自己的自办栏目想法设法的加入"发短信,送大奖"的活动。诚然,短信这样一种现代通讯手段使长期困扰传媒行业的"互动性"难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由于应用不当,不少短信有奖互动节目正在演变成聚敛财富的工具。许多专家指出这种行为是一种"博彩"行为,本文通过和彩票的类比来分析这种短信有奖竞猜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14.
马丽 《法人》2010,(5):68-71
刚刚离开深圳律协会长职位的李淳变得有点脆弱,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离别当天很多律师给李淳发来短信,认识的不认识的,直到现在李淳都没有舍得删——那些短信记录了他推动律师自治工作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5.
短信息在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垃圾短信通常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这些垃圾短信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经并继续遭受其骚扰,甚至出现了诸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以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良现象。垃圾短信对人们的财产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垃圾短信所带来的新的侵权问题,各界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垃圾短信的治理,包括建议对恶意利用短信进行欺诈或者肆意传播淫秽短信等行为采取适当的法律制裁,执法机关、电信运营商等为此已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打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依法打击才能治本,但当前治理垃圾短信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现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甚至还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同时,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需要尽快地付诸实践,以达到清除垃圾短信,净化手机短信服务的目的,使短信的功能价值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短信保全浮出水面——关于手机短信保全公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两亿,去年我国短信业务发送量高达900亿条.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1]正如网络是把"双刃剑",手机短信在让人们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迅捷与简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副产品".色情短信、垃圾短信、利用短信犯罪、短信侵权……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试图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有效监管的缺失,相关法律的缺位,又往往使得人们在这些问题面前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7.
虎年春节前,王搏是第一个把祝福短信发到我手机上的人。在回短信时,我调侃他:“你不会继续‘流窜’了吧?”他的回复是:“流窜计划已定,只因胃病难成行。”  相似文献   

18.
汪昌莲 《江淮法治》2013,(19):50-50
前不久,某地很多市民都接到了一条短信。短信是该市有关部门发来的。短信中称,请接到省里民意调查电话。同时给出了客观公正、积极评价的市民,凭通话记录可以领取误工补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审判》2010,(2):58-58
近年来,各类新型诈骗案件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犯罪分子频繁变换伎俩,采取购车退税诈骗、网上购物诈骗、短信中奖诈骗、冒充电信、银行吸政府工作人员诈骗等不法手段,并通过银行卡转账等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为什么一个短信就能诈骗成功呢?  相似文献   

20.
“招行免费信息:xxx于2009年3月26日11时给您尾号为9XXX的银行卡里打进11496元,请检查有没有收到。”这是南京一家报社记者从招商银行“1065795555”短信平台上收到的一条信息。凭着职业警觉,就知道这是一个诈骗陷阱。只是不明白:怎么还“送”钱给我,而且还是显示的招行号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