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分析、概括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的多元统一体。”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概念。并指出这一格局中一体包含着多元,多元中拥戴着一体的最大特点。这一高瞻远瞩的著名论断,科学阐明了中华各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各展所长,既创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此格局的形成已经过了6~7千年的历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各个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民族服饰,也自然会鲜明地反映出多元一体格局的这个特点。当我们在宏观上从整体来考察56个民族的服饰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格局的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某些兄弟民族特别是百万以上的民族,其传统服饰也往往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就是说,一个民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他的服饰是其中的一个元;而其众多的不同服饰对于该民族,又是其中的若干个不同的元。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例子可列举很多。 一、服饰文化的多元及个性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文化与中华民族起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讨论中华民族起源问题。关注的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考古新发现与中华民族起源的时空关系问题;二、考古学文化的区系划分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三、从民族起源的角度看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四、中华民族起源阶段的基本特点及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董琳 《前沿》2014,(11):61-64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的国家,尤其近代以来,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成,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表现出了复合型民族的特征和宗教信仰的“多元通和模式”,这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民族结构类型和其他宗教河系不同的信仰模式。从二者的历史进程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多元”在事实上和意识上都有着不可割舍的“一体”性关联,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民族魂是一个民族保持其凝聚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她体现了这个民族最基本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又分别是对<周易>中乾、坤这两个物象属性深刻领悟引伸出来的义理.正是这个深厚的文化底蕴、思想基石,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屡经磨难、分分合合,却不畏难险,同舟共济,转危为安,始终维系,发展为五十六个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概括和理性体现,是当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的精神源泉。当前,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是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上,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演进、特点、政策、课程、实践效果等问题就成了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凝聚力就是向心力、团结力。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又推动着新中国不断地克服艰难险阻,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也来自于强大的民族与社会凝聚力,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成功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与社会凝聚力。新时代要努力增进人民凝聚力,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吴胜家“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这一点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愈是开放的、世界的,便愈能丰富民族性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这一点可能就有异议了,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一、悠久的开放传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日益形成强大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10.
尹世尤  彭莉 《湖湘论坛》2011,24(3):40-42
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力。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石。通过抓主流、树典型、重教育等价值引导,整合多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邓玉函 《思想战线》2023,49(1):105-114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进行梳理与讨论,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逻辑是从文化整合开始的,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的价值与理念,在实践中又表征为文化共享。各民族共生共享的多元文化只有在欣赏与竞生的过程中互守尊严、相倚为强,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延续民族文化之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人类考古发现、重要古代发明创造、龙文化的起源、"汉"字的产生、神话传说等方面,结合十堰地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汉水文化的有关内涵、特点及其多元生成性,阐释了中华文化起源的多元性,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凝聚海外“三胞”的思想基础刘熙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这种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它不仅是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而且也是团结、凝聚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战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思想闪耀、内涵一体多元,集文化的基本特质与统一战线的独特理念于一体,在发挥感召力、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提升软实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挖掘、整合统战文化资源,强力推进文化统战工作,用先进的统战文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和生长、发育、壮大的强大力量 ,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积淀、思维定势与行为模式 ,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基 ;爱国主义以深沉的忧患和历史责任感纵贯在历史过程的始终 ,是中华民族凝聚过程中经久不衰的推动力。由此而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多元一体的古老民族举世公认,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复合型民族之一。在全球近60亿人口中,它占有22%,即全球不到5个人中便有一个是中华民族成员。由中华民族所组成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始终保持统一大局的国家,建国已逾半个世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其合法继承者。中华民族生存力、生命力之强。凝聚力、团结力之大,创造力、开拓力之优,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相媲美而毫不逊色。通过与世界其他民族比较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是统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民族团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探讨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加强我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问题。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共同性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它是众多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有统一国家作基础的民族集合体。各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各个民族长期共处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主流媒体如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宣传工作,责任重大.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梁启超《中国历史上之民族研究》)费孝通进一步明确:"我将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11亿人民.它所包含的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为'民族',但层次不同."(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抗日战争期间,由云南青年聂耳作曲、田汉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反抗压迫与侵略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得到广泛传播,凝聚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共同的价值观、文化和信仰,对民族崇高目标的高度认同,保持危机感并善于化危为机,不断开放交流,主要决策阶层的坚强领导,制定适合国情的法规和制度,都是中华民族能够产生强大凝聚力的重要成因。未来,坚信拥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继续解放思想,把握时机,因势而为,破解各种内外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在外侮内乱出现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不同政治集团能够摒弃前嫌,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御敌,使中华民族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