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席勒作为西方美学史上首倡美育的先驱,其著作《美育书简》针对席勒所处时代的现代性弊病,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人性的异化和分裂,返回人性的和谐与自由,成为完整的人;试图解决人类文明发展所带来的人的生存危机,即过度的理性压抑消除了人的感性,从而造成人天然具有的和谐本性的丧失。席勒对现代性的批判为我们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新的参照和路径,其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在倡导"和谐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今天仍具有生机。  相似文献   

2.
王惠敏 《工会论坛》2011,(5):151-152
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对于美育内涵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美的教育,是人指向人的心灵的教育,是人类通向美的境界的阶梯。关于美育的内涵主要有自由教育观、情感教育观和艺术教育观等。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创造力,那么,这个民族、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培育人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美育是人的自由精神的培育,自由精神是人的创造力的源泉。从美育的高度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存在忽视对学生自由精神的培育、缺乏人文关怀和过于强调模式教育,忽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等问题,其结果是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理解美育的精神,用美育的精神诠释、改造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现代技术的无限膨胀和扩张,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技术造就的人的视觉刺激的麻木与冷漠,机械复制造就的无限重复性和单调性,使人们缺乏自由心灵的动感写真.因此,站在人类的生存状态方面,美学必须为自己发言.对美育学科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势在必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情感教育,更应该从人类怀有彼岸理想的"诗意地栖居"的哲学传统中寻找理论和思想支柱,以培养人们精神家园的诗意情怀为主要内容;同时又要对当下艺术审美现象和其它审美文化现象关注、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康德以人的善良意志和意志自由为前提,将道德法则与道德自律统觉于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之下,构建了以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为核心的、先验的责任论伦理学体系.从而确立了以尊重人格尊严、注重从人自身内部寻找道德价值的伦理范式,这对现代社会的责任教育及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决定了美育对公安大学生人格养成所起的作用是德育无法取代的。德育偏重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美育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关育通过与心育的相互促进实现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美育是人格养成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具有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大功能。其中个体塑造是基本功能,即以具体的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对公安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作用独特。公安院校开展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应以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以感性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感觉审美思维能力教育为切入点,以建设公安院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归宿。  相似文献   

7.
以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来看,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就就是提高了人的可行能力,扩展了人的实质自由;其基本历程就是通过自由来促进发展的过程。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所存在的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外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美感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内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物质的反映,审美效应的前提是美育,而美育它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过程,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关系到人的内在情感、心灵的塑造。器乐学习与演奏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器乐演奏以它多变的技法、丰富的音色扩展了艺术的表现。演奏器乐在智力空间的开拓方面,手、眼、耳、脑的高度协调,对人的艺术潜能的开发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在我们论述音乐审美的学习中,我们要在理论体系上理解和掌握什么是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9.
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给学生美的启迪,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让美的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激发求知欲;让美的教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学校教育的各门课程中,作为美的高度提炼与集中,作为美育的最主要实施途径,音乐教育承担着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的性质、价值阐述为: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课首要价值是“审美体验价值”,这一价值统领着其他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奥克肖特与罗尔斯都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其自由观的分歧涉及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奥克肖特对罗尔斯自由观的批判论证了政治理性、国家构建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奥克肖特本人对自由主义的观点。奥克肖特阐释了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易使国家构建产生工具主义倾向,意识到政治权威蕴含对政治理性的丰富思考,论证了理性主义构建的平等将最终侵犯个人自由。这为思考转型期的中国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