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破解福建的“边缘化”难题?福建上下一直在苦苦地探索。在2004年1月举行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建正式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2006年3月,“支持海峡西岸”正式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这对于福建确立和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极为有利,福建的发展态势引起海内外经济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今年国务院正式把“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特别是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鼓励福建人民要全面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新的贡献,再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海峡西岸建设的支持、对福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对福建发展的极大关心。全省上下欢欣鼓舞,海内外反响热烈,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与发展共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既是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名之曰“西岸”,并将之突出出来,根据对应的原理,就存在研究“东岸”的问题。因此,西岸经济建设的过程必须考虑与东岸的互动、呼应。在谋划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有一种说法:长江三角洲年 GDP为近3400亿美元;珠江三角洲为近3500亿美元;而福建若加上台湾也是3600亿美元,应当把这个互动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推进器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闽台经济合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成效一方面将取决于经济区内部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效整合,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布局,以提高自身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则将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区域外部的各种经济资源。就后者而言,加快闽台经济合作对于福建的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柱。闽台之间不仅拥有一水之隔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且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两地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十分突出。这是加强闽台合作发展的深厚基础。2003年,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为2959亿美元、人均GNP为13157美元,分别约是福建的5倍与7倍。产业结构方面,2003年台湾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8∶30.4∶67.8,而福建则为13.5∶47.6∶38.9。对外贸易方面,2003年台湾外贸总额2714.29亿美元,其中,出口1941.80,进口1272.49亿美元;而同年福建外贸总额353.35亿美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即与台湾宝岛隔水相望,闽台两地一衣带水,历史上两岸文化、经济和交往依海洋而兴盛、繁荣。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持续发展。2010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着眼于促进福建又好又快发展。在新时期,围绕闽台海域的海洋环境发展,尤其是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发挥福建的优势,加快推动两岸经贸合作,2009年4月25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率调研组赴福建省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短短5天时间里,调研组先后在宁德、福州、泉州、漳州等地,实地考察了三都澳港口、漳州古雷港、泉州石井港合轮码头、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腾龙芳烃PX项目等。  相似文献   

7.
万姗 《政协天地》2008,(Z1):64-64
新世纪初,中共福建省委作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中共宁德市委积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主动提出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结合三都澳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条件,推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经济总量小,深水港口腹地尚未  相似文献   

8.
地处福建沿海中部的湄洲湾,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和重大的历史责任。为此, 应站在全省经济大发展的高度,加大湄洲湾的建设步伐。一、立足福建大局审视湄洲湾。湄洲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湄洲湾港口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湄洲湾是我省对台文化经贸活动的重要窗口:湄洲湾是我省与中南地区区域经济联动的枢纽。二、群策群力重视支持湄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体现了中央对福建的关心和支持,体现了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认可,体现了福建省在对台工作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泉州市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市政协紧紧围绕省委、市委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是重要革命老区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福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继承老区红色遗产,对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的意义及取向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化闽台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其关键是实施城市联盟发展战略,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经济集群”发展优势。厦泉漳城市联盟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海峡东岸经济辐射、“承‘珠’接‘长’、连接中部”、对抗区域经济边缘化的能力,因而,应大力加以推动。本文仅就厦泉漳城市联盟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发展取向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大力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国际化战略,推进海西社会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和海西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需求,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福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09,(6):1-1
今年的5月对于福建人民来说是不平凡的。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相继来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党全国人民工作大局,着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着眼台海形势发生的积极变化,着眼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作用和对台“五缘”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写入中央文件,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福建的关心支持,既赋予了历史机遇,也赋予了历史责任。厦门要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机构, 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渠道,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进程中,责任重大,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了中央文件,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是对福建干部群众呼应中央对台工作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充分肯定,极大提升福建在全局中的地位。极大地激励福建干部群众建设海峡西岸,服务统一大局的使  相似文献   

16.
福建的最大优势就是海峡西岸人民政协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把政协的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到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去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原因, 台湾因素一直是影响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正是把福建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放到海峡区域性的格局中进行构架,充分体现了福建发展的这一特色与潜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台经济合作显然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5月20日—21日,由民进福建省委主办的“福建(民进)海丝文化与海西建设研讨会”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晋江市召开。会议就海丝文化对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影响,海丝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以及如何以海丝文化促进海西建设,以海西建设弘扬海丝文化等方面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9.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支持和指导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先行先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刘德章3月9日上午在福建代表团全团会议审议吴邦国委员长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驻闽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今年3月7日,人事部专门发出《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福建人事工作发展的意见》(国人部发[2008]22号),强调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做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人事工作,对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明确把福建作为全国人事制度改革先行试验区和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先行试验区,并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