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天扬 《求贤》2009,(7):30-30
近日经济学家厉以宁到广东调研时说:“小摊贩也很需要就业.如果把他们管得太紧,矛盾会更尖锐,不利于稳定。”谁知厉以宁的建议遭到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一位官员的“炮轰”:“我看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读书读太多了!”  相似文献   

2.
观点搜索     
正"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传递了什么许莽在3月4日的《新闻晨报》上撰文指出: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于今日语境下,这一说法可谓意味深长。那么,什么是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这样的批评通常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它不是谨小慎微的提醒,不是和风细雨的劝  相似文献   

3.
林培 《党课》2010,(14):88-89
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地区检察分院麦子灿,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措词用语之尖锐、尖刻,超出上下级的容忍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相似文献   

4.
对于好人主义的批判古今有之。孔子就把老好人叫做"乡愿",说这种人是"德之贼也";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更是多次对好人主义予以了尖锐、深刻的批评。本文之所以再次老生常谈,是因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极少数的地方,好人主  相似文献   

5.
梅桑榆 《唯实》2008,(7):93-93
如今,亲朋同事闲时相聚,或是陌生人萍水相逢,评评时政,发发牢骚,甚至放言无忌,说些尖锐的批评之语,已不至于闹出什么严重后果了。这与一时出语不慎,便可能惹下灾祸的年代相比,的确是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储东涛 《唯实》2000,(9):41-48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一本最能反映厉以宁关于当代中国经济之学术观点的著作。1990年,当它在经济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后,就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厉以宁老师的一个学生,我当时曾经拜读过,深受教益。10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7.
进言与改过     
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09至410页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3,(21):59-60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时特别重视并反复强调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尖锐武器,不断克服和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加强政党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岚 《党课》2014,(13):59-6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干部队伍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锋芒钝化、风气淡化、力度弱化,怕字当头不批评、一团和气伪批评、圆滑世故轻批评,党的作风建设存在走弯路、开倒车的风险。批评是送给别人的“清醒剂”,自我批评是留给自己的“预防针”,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批评之“道”,主动带头,大胆使用批评这个武器,真正体现领导之爱、同志之爱,营造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党内批评,是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党内批评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在批评过程中把严肃性、尖锐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一、严肃性是党内批评的根本前提在党的生活中,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存在和发生的。对错误、落后的东西,是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放弃必要的斗争;还是任意夸大或缩小,歪曲事实真相,违背党性原则,这些都不是严肃老实的态度。党内批评的严肃性,是党的原则性和政策观念在对待错误问题上的综合反映,具体体现在对党内批评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地区检察分院的麦子灿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措词用语之尖锐、尖刻,超出上下级的容忍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信的开头就充满火药味:我同你不熟悉,也未见过面,只听过你讲话的传达,只见过你的指示发表在报纸上。但从上述的接触中,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一大批现代自然、社会科学新词传入我国.引起了许多尖锐的批评,团体、脑筋、目的、思想等全是当时颇遭物议的“新词”.这些新词大都由日本传入。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后的复苏才是真正复苏。"对于现在的经济形势,总的来说可以用三句话来讲:触底了,会缓慢回升,但基础还不巩固。"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的回升有三个阻力。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出口还在下降,仍  相似文献   

14.
推迟退休年龄的设想随着2008年的结束戛然而止,晚退的建议在舆论压力面前如石沉大海。推迟退休年龄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出,却是第一次遭遇如此强烈而尖锐的民意批评。  相似文献   

15.
单学文 《学习导报》2011,(11):57-57
一些公众人物们“主演”和“导演”的群殴、吸毒、醉驾等连串丑剧,一阵一阵闹腾得很,公众和媒体持续不断的谴责,也一阵一阵,尚未平息,诸如批评表演中夹杂着低俗和粗俗,利用舞台发泄私愤,缺乏公众人物应有的自知之明、自律和自我修养,以为别人离开他就不行的绝对自我中心,等等。批评十分尖锐,对于演员“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对于在演艺界树立良好风气,对于提升文化娱乐的品位和趣味,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把傅鹰树为“中间偏右”的典型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即《事情正在起变化》。在这篇写于1957年5月15目的文章,毛泽东分析了”事情正在起变化”.因此决定发动一场“反右派运动”。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写及北京大学化学系博鹰教授:“多数人的批评合理.或者基本上合理,包括北京大学博湾教授那种尖锐的没有在报纸上发表的批评在内。这些人的批评目的.就是希望改善相互关系.他们的批评是善意的。右派的批评往往是恶意的,他们怀着敌对情绪。善意,恶意,不是猜想的,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7.
正陈云极为重视党内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对此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有的同志担心互相批评会伤害面子。对此,陈云在延安时期就尖锐指出,面子问题本质上是立场问题,是私心作祟,是将个人利益置于党的利益之上,对党的事业是不利的。他说,"论事不论脸,这里有个立场问题","如果强调讲面子,在讨论问题时,就会不客观,看问题就有个人的角度,有利于他,有利于他的面子,就赞成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离任前发表演讲,公开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当大国使用武力时,世界各国必须广泛考虑其合法性。只有出于正当目的、符合广泛的基本准则时,行动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张耀南 《新视野》2004,1(3):64-65
创建“西方哲学批评史”至少有三项理由:一是学科建设方面,迫切需要“西方哲学批评史”这样一门学科;二是材料方面,“西方哲学”中“批评史”的材料几乎是现成的;三是内涵方面,有很多“西方哲学史”覆盖不到的地方,必以“西方哲学批评史”研究之。不能以“西方哲学史”取代“西方哲学批评史”,“西方哲学史”乃是“西方哲学批评史”的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国富 《探索》2012,(2):164-167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人们习惯于将马克思的辩证法看作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的结果。对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仅仅从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还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突破了传统思维批判方式的局限。马克思批判思想也要解决如何面对批判和实现自我批判,必须通过建设性的批判来实现马克思批判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