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推定制度是一项打击腐败犯罪的有力措施,属于针对缔约国的强制性要求。作为公约缔约国,我国应当履行条约义务,在刑法中确立针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推定制度,适当降低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故意、明知、非法占有目的等主观要件的证明难度,以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促进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为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法律机制,成为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公约》的主要内容,其次着重分析《公约》对国内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突破,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建议,包括:确立预防与打击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国内法对腐败问题的法律规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反腐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反腐败方面具有规定内容广泛、强调国际协作等特点,我国作为《公约》的缔约国,应根据《公约》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反腐败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与国际反腐败工作衔接,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4.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犯罪,为打击这种具有广泛危害性的商业腐败犯罪,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从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和《公约》相关规定来看,本罪在立法上还有很多不足和应当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5.
李晓英 《新视野》2006,4(3):68-7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它的制定为国际社会反腐败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指南和行动准则。作为《公约》的缔约国, 在享有公约所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本文以《公约》关于反腐败贿赂犯罪的规定为基础,结合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提出完善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有利于打击贪官外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腐败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运行、削弱民主和法治、扰乱社会秩序、毁坏公共信誉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肆虐。不少腐败分子利用国与国之间的制度、法律等差异,将赃款转移出境,逃避法律打击,已成为各国惩治腐败的一大障碍。求同存异,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已日益重要。《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简称《公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对我国反腐败进程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公约》有利于我国有效打击贪官外逃。近年来,一些腐败官员利用法律的漏洞,携带大量赃款潜逃国外,使我国…  相似文献   

7.
法网难逃     
“捞了就跑,跑了就了”。近几年国内以及某些外派机构官员腐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往往携卷巨款潜逃海外。职务犯罪嫌疑人负案外逃的增多,构成当前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的新动向。海外追捕逃犯追缴赃款,也因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目前,我国已与40个国家签订了56个司法协助、引渡和移管被判人条约,为共同打击犯罪分子奠定了基础。2003年9月29日联合国发言人埃克哈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迄今已有147个国家签署《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其中批准该公约的有51个国家。根据有关规定,这项公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腐败官员携巨款外逃的事件不断发生,其中今年发生的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的神秘离境尤为轰动。打击贪官外逃,已成为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新的重心。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使我国成为该公约的147个签署国之一。这对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打击腐败行为,以及寻求外国政府的司法协助,奠定了法律基础。9月2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中国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批准书。9月2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际刑法方面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签署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于9月29日生效。《检察日报》刊载了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推介廉政举措室副主任陈国庆与记者之间的答问,摘要如下:记者: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国犯罪也越来越多,国际司法的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人们对公约的作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您能谈谈公约中所指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具体包括哪些犯罪吗?陈国庆:跨国有组织犯罪,根据公约第3条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主要是指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第5条、洗钱犯罪…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已将公务员财产申报作为打击腐败、预防腐败的有效利器.但在我国,财产申报规定并不完善,在此时小小新疆阿勒泰地区却大胆出台相对完善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针对当前反腐形势的日益严峻,从国家层面建立切实可行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势在必行的.我国应该参考国外和地方的立法经验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来打击肆意猖狂的腐败势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为该条约的当事国,当然应承担条约确定的义务。贿赂犯罪是腐败犯罪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与该条约的基本要求有差距,必须就贿赂的内容,贿赂犯罪的主观方面等进行贿赂犯罪立法的完善,并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组织官员罪。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腐败犯罪都愈加猖撅。文展讨论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批准将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公约》对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5,(11):59-59
据10月25日的《黑龙江法制报》报道:为封堵贪官外逃躲避法律制裁的通道.中国政府在2003年12月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经过不到两年的积极准备。于今年10月22日将公约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在提请审议批准公约的议案中说.批准这一公约“有利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遣返外逃腐败犯罪人员。追缴被非法转移国外的资产.有利于我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腐败预防与惩治体系”。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贿赂"的内容被明文规定为"不正当好处"。我国刑法则将"贿赂"的内容直接限定为"财物",把财物之外的利益排除在贿赂内容之外。而今,我国即将进行的第七次刑法修改将扩大贿赂的范围,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打击那些利用职务便利获得财物以外不正当利益的腐败行为,也与世界各国腐败犯罪立法潮流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据《新闻晨报》5月13日报道,纽约当地时间1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公约》缔约国会议  相似文献   

16.
邓林  李忠强 《唯实》2005,(10):40-41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并不一定就是犯罪,只有腐败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即达到刑法规定犯罪要件时,腐败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与腐败有关的犯罪种类主要有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根据我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几年审理的腐败犯罪案看,腐败犯罪呈现案件数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陈水扁海外洗钱案一直是海峡两岸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内地公职人员向海外洗钱的案例也是举不胜举。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解释,公职人员“可以指依照缔约国本国法律的定义和在该缔约国相关法律领域中的适用情况,履行公共职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任何人员。”而公职人员可能会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这种行为就是腐败。腐败过程中往往产生收益。  相似文献   

18.
7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洗钱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俞光远透露,《反洗钱法》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考虑将贪污、贿赂、腐败犯罪和其他严重犯罪规定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俞光远说,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看,贪污、贿赂、腐败犯罪有不断上升的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这类犯罪所得的洗钱活动打击不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与全球经济体系融合,走私、贩毒、偷税逃税、贪污受贿、金融诈骗等活动也大量产生,洗钱活动在海内外日益猖獗。因此,应考虑将贪污、贿赂、腐败犯罪和其他严重犯罪规定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在此之前,构成中国反“洗钱”防线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如果有一部《反洗钱法》,将反洗钱的规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反洗钱的工作显然会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依照《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 ,国家公务员是指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中 ,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本文所指的公务员 ,也包括参照公务员实行的新疆各级党的领导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腐败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一、我区公务员腐败犯罪的现状分析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 ,近年来我区党政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 ,涉及腐败犯罪人数有上升趋势 ,且行政执法机关涉及腐败犯罪的人数占较大比例。 2 0 0 0年涉及腐败犯罪的 118人中 ,行政执法机关有 85人 ,占涉及犯罪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生效,随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以2004年为标志,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将出现"三个转向",即: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由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