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尼华人企业集团受到致命打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华人企业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迄今这一进程仍在继续进行中.伴随着所在国经济的复苏,华人企业集团已开始走出经营低谷,竞争优势逐渐得到恢复并有新的发展.虽然金融危机结束了华人企业集团经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华人企业集团的经济转型近年出现许多有利条件,可以预期,印尼华人企业集团将通过不断调整内部经营结构和经营策略,逐步摆脱困境并重新获得生机.  相似文献   

2.
骆莉 《东南亚研究》2012,3(3):78-84
本文通过对《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及其他马华主要报刊相关言论和社论的文本分析,揭示了20世纪80-90年代期间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民主政治实践的探索,以及超越种族政治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的形式主要有:专属女性的妇女社团、妇女组或妇女部、华团青年组织中的妇女组织、最高领导机构华总的妇女部门.不同华人妇女社团组织有简单或复杂的内部机构系统.华人妇女社团组织活跃的社会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4.
在1999年马来西亚大选前夕,马来西亚2095个华人社团共同向参与竞选的各政治派别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诉求,旨在改变那些他们认为是不公平的社会政策,特别是种族间的不平等。诉求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引发了一定范围内华巫种族关系的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关系,双方互有妥协,部分关键诉求最终被迫搁置。该诉求是一次典型的政治参与运动,有着特殊的历史与现实背景。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华社已有多次诉求提出,1999年的大选和巫统的分裂则为其再次提供了现实机遇。然而,由于诉求提出的民间性、偏向性、时效性等特征,该运动因遇到诸多问题并未坚持久远。不过,诉求事件为华社政治参与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使之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治的主导因素是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伊斯兰党崛起成为主要反对党之一.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对伊斯兰党坚决反对;行动党对伊斯兰党的态度是在反对和合作中反复,为了建立公正和民主的马来西亚,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合作,但因为伊斯兰教国问题,行动党与其决裂.华人政党与伊斯兰党关系的变化,影响到马来西亚的种族关系、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马来西亚留学政策的转变,中马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得以广泛展开.中国大陆赴东南亚"跳板国家"--马来西亚的曲线留学,一度成为留学新热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作为沟通中马文化的载体,在总体素养、留学趋势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展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对丰富中国东南亚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莱现有华人3.76万,集中在城镇居住,是文莱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族群.在"马来、回教、君主"政治制度框架下,华人的公民权受限制,加入其国籍非常难,没有政治诉求的机会;在经济领域里马来人优先,但华人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社会生活领域,华人可组建社团,参与公众活动,政府允许华文教育生存发展;华人宗教信仰自由,可维持华人意识和华族认同,但必须效忠苏丹;华人和马来人能和睦相处,没有种族纠纷.  相似文献   

8.
新马华文报纸话语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新马两国华文报纸销量、华文教育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指出新加坡华文报纸逐渐被边缘化、作用被弱化的事实.文章认为,新加坡已经失去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心地位,面对社会交流语言加速英语化的现实,华文报纸的社会地位将进一步降低.与此相反,由于马来西亚华人保留完好和系统的华文教育,华文报纸话语权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增强,马来西亚也因此取代新加坡成为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赵洪 《东南亚研究》2002,(4):37-41,46
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政府对金融部门的干预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马来西亚政府的金融干预政策在促进本国金融深化、推动社会均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支持本国支柱产业的建设、促进工业化进程方面效果欠佳。这主要与马金融体制的局限性及其金融租金的分配有关。马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的实践给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 ,也使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东盟主导东南亚地区事务的能力受到了削弱。中美日等大国的影响力增强了。尤其是美国 ,利用这次金融危机 ,得到了许多它平时得不到的东西。金融危机之后 ,东南亚地区形成了由美、日、中和东盟四足鼎立的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东亚金融危机是在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发生的,其中有3 个因素有助于我们对这次危机的成因的理解,它们是: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市场体制的普及。从而,如何解决这一危机也应从上述3 个方面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女子受辱事件为观察对象,论述了马来西亚华文报纸的特点与功能,指出它们具有高度的新闻职业精神、履行华人喉舌职能、维护华人权益和帮助政府改善施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爆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基础上,特别从汇率制度的角度,结合金融恐慌论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来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制度的现状、优点及缺陷,从而阐明人民币汇率从单一钉住美元向钉住一篮子货币过渡,建立与市场相吻合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防范货币危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余年来,大陆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主要贡献,抗战期间有关各方的侨务政策,战时华侨领袖和著名人物以及华侨与太平洋战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印尼的五月骚乱突出了东南亚华人问题。反华排华一直是东南亚的普遍现象。导致东南亚地区华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受冷战格局和所在国与中国关系的影响。为了根本解决东南亚的华人问题 ,华人本身、所在国、中国及国际社会等不同的社会主体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Korean business groups after the economic crisis. In particular, we investigate the post-crisis changes in their business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hich are argued to be major precipitating factors leading to the economic crisi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ivestment intensity of non-core, highly indebted and low intra-group trade firms was higher for groups which survived the economic crisis, compared to the bankrupt groups. Besides, most surviving groups did not pursue diversification as actively as before the crisis, and their financial conditions remained favourable in the post-crisis perio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 groups has also improved in terms of corporate transparency, implementation of monitoring mechanisms and their accountability to shareholders.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Korean business groups hav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radical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to adapt to the changed business environment after the crisis. But, the dominance of family management still remains a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Korean business groups.  相似文献   

17.
华人社团向政府提交国家文化备忘录,发表文化方面的宣言等,积极谋求华人文化发展的有利政治空间。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华人文化,华人成立各种文化社团组织,并举办华人文化节等活动。华人社团的活动和举措具有主导性甚至领导性,它们对于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华人同化于主体社会的历史告诉我们 :民族通婚、一个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素质、国际环境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影响民族同化进程的四个主要因素。比较而言 ,国家民族政策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只要印度尼西亚政府能够制定明智而现实的国家政策 ,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印度尼西亚各民族所期盼的民族统一、和睦相处的崇高目标就一定会达到。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19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商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东南亚华商开始向中国进行投资,尤其是在广东和福建侨乡地区。东南亚华商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起到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缅甸的华裔精英为缅甸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知名侨领与华裔精英不同 ,他们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缅甸政治 ,而在促进华人社区发展和中缅友好交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他们有爱国的优良传统 ,表现在热心慈善事业、办报、办学、支持祖国革命、向国内投资、促进中缅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