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富珍、裔式娟、萨本茂、吴佩芳、路金妹……作为新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作为闻名全国的劳模先进.她们获得了亿万人的赞誉和尊敬。人们热爱她们,不是因为她们有伟岸的“形象”或高亢的“歌声”,而是因为她们有着最诚挚的爱──对党和国家的爱、对事业和同胞的爱。她们把这种爱倾注到智慧的脑中、灵巧的手上.从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直到今天,当他们都已年老的时候,在她们成长的黄浦江畔,仍有这许多人在追寻她们的足迹。杨富珍的粮神“财富”杨富珍的父母分别在她6岁和9岁时离世了.因此寄居亲戚家的杨富珍过早地饱尝了物质和精神上双…  相似文献   

2.
周兆良 《湘潮》2023,(2):32-33
<正>英烈小档案 李白(1910—1949),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通讯连指导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9年5月7日,在上海浦东戚家庙被杀害,年仅39岁。2009年,李白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3.
旗帜有很多种,但只有一种旗帜是我最热爱的,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喜欢她,因为在她的领导和培育下出现了一面又一面看得见摸不着的“旗帜”,例如“草帽书记”黄成模、“为民书记”郑培民、抗洪英雄牛江涛、朱继伟等等,这些人都是为五星红旗增色的一分子,他们每一个人就像当年抗战时期前进的红旗一样,高高地飘扬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的红旗永不褪色;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有了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更加感慨我们五星红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陈鹏飞 《新湘评论》2009,(12):48-48
“为什么他们总是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因为在他们心底深藏着对人民最真挚的爱”。怀着感动的心情诚完爱民模范宋文博的英雄事迹之后,又一个新时期“最右爱的人”的形象不由得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5.
这个人是谁     
李浅予 《求贤》2008,(10):44-44
这个人在艺术院校读书时,已接近30岁。这个人长年留着平头,长年穿着灰色的粗布衣服、黄球鞋。这个人高颧骨、眼窝深陷,走路时重心靠前、腰背微驼、目不斜视。按说,这个人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就因为他比别的同学大上一轮,因为他的这身一成不变的老土打扮,反而让他成了这座著名学府里最引人注目的学生。长期以来,同学们一直以为他是个农民,但突然有一天,大家却吃惊地发现,他其实来自一座大都市。  相似文献   

6.
张磊 《世纪风采》2023,(3):16-20
<正>刘伯承元帅与党内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同为四川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曾有过一段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仍然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成为最亲密的同志和战友。志同道合,一见如故刘伯承1892年生于四川开县,吴玉章1878年生于四川荣县。二人虽然年龄上相差14岁,  相似文献   

7.
刘华清 《湘潮》2011,(8):33-36
在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技舞台上,最精彩的剧目当属杂交水稻的发明,因为它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力量。当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每亩已单产突破800公斤。至2011年,超级杂交稻在湖南已推广到1200多万亩,确保了湖南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求贤》2012,(4):52-53
不久前,香港特别行政区第4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现年58岁的梁振英当选香港特区第4任行政长宫。作为一名警察的儿子,粱振英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出身贫民的他,究竟靠什么魅力赢得了香港人民的青睐?在香港,市民最推崇的是这样一类人:出身贫寒,勤奋努力,专业人士,事业有成。这些人是他们的榜样。因为他们通过努力也可以获得榜样成功。所谓“狮子山下的精神”,就是从底层起步打拼的精神。梁振英的成长之路,正是许多香港市民希望走的路。  相似文献   

9.
正本书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他们在书里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还有珍贵的爱情,书中记录了他们回忆的汇总,因为孤独本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这些作家里有的还青春年少、有的已是耄耋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以极具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创作了近千首色彩瑰丽、内容宏富、风格奇特的优秀诗篇。这些诗篇因其特有的魅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李白在世时,他的诗歌就受到与他同样伟大的诗人杜甫的推崇,称其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稍后的白居易、韩愈这样的诗文大家也对李白的诗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韩愈更是作出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赞誉,。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李白的诗歌一直就盛传不衰,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恐怕无出其右者。迄至今天,李白的诗歌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人们广泛喜爱。与此同时,伴随着诗歌的传播,李白传奇般的身世经历、丰富的思想情感、豪放的胸襟、傲岸刚直的个性和崇尚自由的精神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连与李白相关的遗迹传说、轶闻趣事、兴趣爱好,甚至李白登临造访过的名山大川也都让人们心驰神往。正是因为李白其人其诗超凡脱俗的品格和诗歌中蕴藏着极高  相似文献   

11.
正有这样一家人,他们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事迹,有的只是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他们是八师一四一团第二作业区第三党支部郝进军、徐英华家庭,他们家有84岁的老母亲和18岁的儿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作为子女,郝进军夫妻二人深知,  相似文献   

12.
黄石电视台摄制的短篇电视剧《活出个样儿》,以其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真实地再现了下岗工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相濡以沫的至爱真情。从女主人公南英的身上,人们分明看到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力量,分明感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它动人,并不是因为主人公创造了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而只是因为她用自己的无私行动为下岗职工们排忧解难,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处境艰难的兄弟姐妹。她不辞辛苦,跑遍全市100多家企事业单位,走访了340个家…  相似文献   

13.
时间过得真快,思绪似乎还沉浸在2009年的日子里,但2010年的阳光分明已洒满了窗口。岁与岁的交替,年与年的接续,就是如此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4.
祖国的位置     
马达 《学习导报》2012,(24):36-37
在历史长河中,那些为了党的事业发展壮大、民族强盛繁荣、国家独立富强做出牺牲奉献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怀念,他们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是祖国和民族真正的脊梁。在迎来新中国成立62周年之际,他们又走进我心目中最崇高的位置。在无数革命先烈中,有许多人的生命戛然停留在20、30、40岁年龄上,这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风华正茂的岁月。  相似文献   

15.
祖国的位置     
马达 《新湘评论》2012,(24):36-37
在历史长河中,那些为了党的事业发展壮大、民族强盛繁荣、国家独立富强做出牺牲奉献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怀念,他们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是祖国和民族真正的脊梁。在迎来新中国成立62周年之际,他们又走进我心目中最崇高的位置。在无数革命先烈中,有许多人的生命戛然停留在20、30、40岁年龄上,这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风华正茂的...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6,(3):53-54
在硝烟与朝雾渐渐退去的朝鲜平壤城玄武门下,一群满身尘埃、心有余悸的日本士兵奉命搜寻着一个人.一个指挥中国将士与之殊死搏战三个多时辰的人.一个让他们自从和清军交战以来唯一闻声惧怕的中国将领。刚才.还看到他高高的珊瑚冠在大炮前闪动.分明也看到他已在一声炮火中坠下白马。  相似文献   

17.
晏礼中 《廉政瞭望》2014,(24):50-50
在我的电脑里面有一个文档,名字叫做《享年》。“享年”就是享受生命年数的意思,我是在自己30岁生目的时候。给自己建的这么一个文档。 为什么要建这么个文档呢?因为我想知道,有哪些我喜欢的人,在他们30岁的时候就没了。这样如果我过了30岁,我就觉得自己比他们值了。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13):124-124
白色的剥皮芦笋,蒸过后配上美味调味汁,里面还有上等的黄油。在食不果腹的战争岁月,德国人玛格特·沃尔克可以吃到最美味的食物,因为她要为希特勒的美食试毒。直到生命的黄昏,95岁的她才说出这段经历。她是唯一幸存的试毒女郎,其他14名女孩已被枪决。  相似文献   

19.
战后50年来,揭露731部队罪行的材料已有很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出自该部队成员的第一手证词却寥若晨星。有一种众所周知的说法是:美国为了获取有关细菌战的情况而禁止对731部队的战犯进行公审,致使731部队没有被全面和深刻的揭露。最近,6名该部队成员终于打破了多年的沉默,以亲身经历揭露了731部队的血腥暴行。他们的证词已出版,该书的名字为《731部队真相——来自第一手的证词》。它以回忆录形式写成,专家认为这次揭露最深刻、最全面,因而也最有说服力。因为作者亲自参与了细菌战的研究,甚至亲手解剖过活人,并在他们身上做各种…  相似文献   

20.
谈谈“孝”     
老骥 《前线》2016,(10)
正重阳节将至,我们来谈谈孝。孝作为最根本、最原初的人伦大要,是人类共有的美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人重视孝,认为"百善孝为先";西方人同样也重视孝,只不过因为他们在经济水平、文化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上和我们差异很大,所以日常的尽孝方式和中国表现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