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GDP的认识误区及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G DP的认识误区误区一:要反映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似乎首先就要计算绿色G D P,环境经济核算也就是绿色G D P核算。实际上,统计要描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并非就是计算二个孤零零的绿色G D P总量。就像G D 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物一样,绿色G D P来自所谓环境经济核算,代表其最终形成的一个总量指标。计量G D P,首先要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 A),同样,要想获得绿色G D P,也离不开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的建立。通过这样一个核算体系,可以提供一整套反映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数据,为决策和分析提供依据。那种将环境经济…  相似文献   

2.
建立绿色G D P核算体系,对于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看,中国实行绿色G D P核算机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事实上,实施绿色G D P核算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 D 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 D P。早在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就透露,中国绿色G D 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有关部门将加强配合,尽快进行试点,以积累经验,争取早日全面实施绿色G D P核算。在此之前,山西省社科院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核算出山西省…  相似文献   

3.
我国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提出,是否可以在G D P数据基础上,扣除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一个与环境相和谐的G D P。这个G D P,被称为绿色G D P。这一理念有没有现实的核算基础呢?如果从纯粹统计技术角度看,对绿色G D P的核算与计量难度非常大,因为许多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实际上是没法估价的。例如森林资源,如果森林的采伐速度低于其生长速度,那么这种采伐并不会导致森林资源总量的减少。但是,如果只从森林数量多少来估价是不全面的。森林除了可作为原材料外,还具有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空…  相似文献   

4.
建立首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SNA核算体系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没有反映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的耗减、降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单一的投入产出核算。这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相悼的,势在必改。北京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既对环境经济核算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又为环境经济核算的推行提供了契机。本研究报告根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提出的SEEA环境经济核算卫星体系,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一套环境与资源核算帐户,并据此对北京1997年的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进行了试算,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经环境资源调整后的“绿色GDP”。研究报告还对北京推行环境经济核算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两部委产生分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依照这一指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关于构建“绿色G D P”核算框架的研究,争取在3-5年的时间里建立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然而,核算模式看似简单,但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绿色G D P’试点工作”两个多月后,5月24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中国循环经济高峰论坛上对“绿色G D P”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环境不是免费商品严最的环境污染吞掉了全社会创造,积累的一大部分经济财富。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可以视为国家今后将全面对“绿色GDP”进行核算和考核的一次全面预演。如果我们一味核算和考核粗放型的GDP,不将生态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我们经济  相似文献   

7.
现行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生态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没有反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没有反映自然资源的耗减与折旧;没有反映环境保护费用支出等等,因而有很严重的弊端,必须要改革。本从国民经济核算和自然力、国民经济核算与三种资本观(物质资本观、人力资本观与生态资本观)、国民经济核算与发展观三个方面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系,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等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 D P试点工作。这次试点省市共为10个,它们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试点工作的时间为一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2005年1月至3月为技术准备阶段;2005年3月至7月是研究调查阶段;2005年7月至12月为全面核算阶段;2006年1月至2月是核算总结阶段。试点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地区环境核算框架。…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上要求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环保问题,国家“九五”计划已规定了环保目标: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并且对直辖市、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10.
解艳丽 《学理论》2012,(3):63-6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今后中国一大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其法律救济存在着诉讼困难、救济不足、索赔困难等不少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分析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环境法律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环境规制不仅关涉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效,还关涉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及其激励绩效。文章在分析环境规制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及其绩效的经济学机制之基础上,从科技创新维度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规制政策之症结,认为:我国现行环境规制以"命令—控制"型为主的规制工具难以形成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激励;直接税收规制的现行政策缺乏对整个社会技术研发投入的有效激励;现行环境规制工具忽视了对环境税生态效应的有效运用。为此,应该对相应政策做出改革,以为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的后续调整做足功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德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联邦统计局每年发布环境国民经济核算报告。目前已经向公众公开的数据包括关于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物质能源流量的详细计算、经济领域排放、环保支出以及土地使用等。在对环境进行经济核算方面,德国采取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同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平行的辅助体系,这种方式基本上贯彻了联合国对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建议。一、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以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扩展,增加了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内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是基础性的国民经济核算,…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5)
近几年来,随着"低碳"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传统的GDP只能对各国的生产成果进行计量,但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样容易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因此,应建立新的政绩考核方式:增强思想教育,转变执政理念;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以便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7,(4):46-46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它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而产生。综合地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银行(2000)估算了各国1970年以来的各种自然资产损失。这里我们列出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有如下结论:第一,能源耗竭所占自然资产损失最大,占G D P的损失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70年代随着大规模的石油、煤炭开发,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80年代初期达到最高点,接近G D P的1/4,而后有所下降;在80年代末期,大约占G D P的10%左右;90年代上半期约占G D P的5%以上;近年来迅速下降,1998年已不足1.5%,接近美国水平,但是此后开始上升,2001年占G D P比重上升到2.8%。这一变化说明,“九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能源消费结构调…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统计质量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未达到一定的水平,统计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必然的。因此,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远未成熟;统计体制改革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国际上对于现有核算体系SNA的改进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完善过程也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阶段。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动我国GDP核算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4)
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带来经济的飞速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至少与任何高速现代化国家一样令人不满意。水的严重短缺,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受保护动物和普通物种的消失,空气中远远超过人体可接受标准的致癌物的存在等,这一切都迫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的发展,生态政治环境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美国著名的环境学家丹尼尔·科尔曼运用环境政治学的理念,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办法,本文通过对科尔曼生态政治观内容的解读,深刻揭示出科尔曼生态政治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我们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带来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马利军 《求知》2015,(2):59-60
20世纪80年代,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荷兰开始了新一轮的环境治理转型。目前,荷兰和德国一样,都是世界上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制最严格、最完备的国家之一,荷兰的《环境管理法》与法国的《环境法典》和瑞典的《环境法典》一样,是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环境法之一。同时,荷兰和瑞典、丹麦是最早实行生态税改革的国家。荷兰能够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顾悦 《理论导刊》2001,(1):52-53
本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从世纪环境破坏中认识到,任何一种巨大的力量,在它不受道德约束的条件下,非常容易被滥用,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属于这种情况。于是人们提出,由于人类拥有巨大力量,因而必须对大自然承担责任。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以生态道德为理论基础的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西方学术界又称为环境伦理学,是由法国哲学家、医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A·施韦兹和英国环境学家A·莱奥波尔德创立的。他们主张,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应作为伦理学的一项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