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农 《侨园》2004,(3):7-9
温州人向以精明经商著称,天南海北到处都有他们的踪影,"温州城"、"温州街"兴起在东西南北,最近两年温州人的"炒房团"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慌慌.同时,有关温州人的还有一句话:"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温州人在巴黎."言下之意,是说移居巴黎的温州人特别多.  相似文献   

2.
朱平 《侨园》2004,(4):16-17
有一次在意大利,我们遇到一对乐清夫妇,他们是由华侨亲戚介绍到意大利来的,先在亲戚的工厂务工,有了积累后,自己开了一家餐馆,餐馆需要帮手,于是又叫来了国内亲戚,亲戚有了足够的资本后又自己当老板,然后又带自己的亲戚过来,十几年来,带出来的人有七八十个了。犹如滚雪球一样,这个队伍越来越大。这就是温州人。有数字表明:温州有160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有40万人在海外创业。在世界温州人大会期间,我们采访了三位从海外回来的温州人。  相似文献   

3.
那波利的温州商人吴立昌当我预订去罗马的飞机票时,就从售票小姐口中得悉这个航班的乘客数到意大利做生意的温州客最多。果然,上了飞机,我邻座兄弟俩就是到他们在米兰经商的亲戚那儿打工的温州青年。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的生意不仅做遍全国,而且做到了万里之遥的欧洲...  相似文献   

4.
桥头的困惑     
唐敏 《瞭望》2003,(50)
桥头的困惑,事实上是温州乃至东部相当一些地区的困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桥头镇,但如果说全国每10颗纽扣中有8颗产自桥头,相信很多人会重新打量这个不怎么显眼的小镇。隶属于温州永嘉的桥头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凭借温州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和经商才干,迅速找到了致富之路。鼎盛时,纽扣市场的摊位数超过4000,纽扣品种多达28000种,销售总额高至5个亿,以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偏僻小镇,一跃而为中国的“纽扣之乡”和“拉链之都”。  相似文献   

5.
温州无模式     
全国都知道有个温州模式。可温州市市长钱兴中却 说,温州既无模式,更坚决拒绝模式,模式是一种 套路,如果有了模式,温州的发展就有了限制,就会放慢发展的脚步。温州人的创业之路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与别的城市相比,温州有着自身别具魅力的活力。漫步街头,沿街的门面无一不是市场──皮鞋一条街、服饰一条街、眼镜一条街。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第一次抓住发展机遇,形成了“千军万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局面,家家户户都是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温州货”名扬天下,“作坊经济”则被局外人冠之以“温州模式”。 正当全国各地竞相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温州成了一方“热土”:无休无止的争论,围绕着“温州模式”进行。一会儿说:“好极了”,一会儿又说“走错了”。赞扬与指责,交替着投向温州。温州人只是听着、想着、干着。赞扬和指责,都能给他们启发,但脚下的路却要靠自己去走。整个中国的改革,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温州也不例外。温州人的贡献在于,他们在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地少人多、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地区,倚仗自身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很有个性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7.
赵晓 《瞭望》2008,(28)
仅仅10余年,江西广丰从一个国定贫困县跨越为江西经济强县,广丰现象堪称农业文化转变成为工商文化,从贫困山区快速崛起的典范,其宝贵经验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很清楚广丰和温州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也因此意识到这是和温州现象不完全一样的现象。我曾经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各地经济增长的差异。温州自然条件缺乏,是一个明显缺乏自然资本的地方,同时温州也缺乏国家投资,即缺乏物质资本,这是温州先天的不足。但温州历史上就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土壤,因此,温州的入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非常雄厚的。只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在依法对公安机关监管活动进行监督考察中,发现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监外罪犯出县(市)打工经商的越来越多。如2002年6月,某县级市在期的监外罪犯有369人,其中,缓刑265人,剥夺政治权利78人,管制4人,暂予监外执行8人,假释14人。在上述监管罪犯中,就有41人外出县(市)打工经商,已占监管总数的11%。  相似文献   

9.
温州,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一提起温州,有人就会说三道四。 十三大之后,这种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在公开场合已悄然退去。那么,如今的温州人想什么?将有何动作? 2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到了温州城乡的大部分地区。在同近百位干部、工人、私人企业主和农民交谈后,我们得到一个印象:温州,正处在激烈的变动中。  相似文献   

10.
大漠 隼劫     
滚滚烟尘中,一群阿拉伯王公贵族策马疾驰,几只猎鹰突然腾空而起,矫健而迅猛扑向猎物……这是一幅人们并不陌生的出猎图,可谁能想到,中东富豪们手中的猛禽,有不少竟来自我国新疆。伸进国门的黑手6月的红其拉甫口岸,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认真的中国海关人员注意到,每年从这时起,以旅游、经商为名入境的巴基斯坦人格外多。一部分巴基斯坦人少则两三人,多则10余人,急匆匆地驱车千里,深入草原、荒漠等人烟稀少地区,起早贪黑地折腾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不断有媒介报到温州人不谈下岗谈转岗的新型就业观念。其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长期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饱经市场竞争风浪的结果。这种现象之所以在温州极为普遍,是与温州模式自身特点与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温州模式的形成机制,对于探索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12.
评所谓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白植来改革开放十六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对改革开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应该如何认识,它是一个政策选择问题,还是一个制度改变问题,我们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象有的人所说的搞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学习     
山东省平原县600多名农民去年8月包专列南下温州取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年后,8名平原农民代表又南下温州,一方面是为了“谢师”,另一方面则是带着一年来的学习成果,寻求与温州人的合作。 平原县委书记李文勇说:“去年的温州之行,对平原民营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不但拉开了我县铺天盖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序幕,而且给平原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温州精神激励着平原人奋勇拼搏,成为平原人创业力  相似文献   

14.
吉睿 《侨园》2002,(3):48
很多人戏言:在国外少买商品为好,因为买回的商品,很多实际是中国造。这话说的不是很过份,比如在美国,小到卫生纸、碗盆,中到衣服、鞋帽,中国造实在是多得数不过来。中国货在外国到底怎么样,说起来应该是一言难尽。中国出口一船货,售价不如外国出口的一箱货。这是事实,怨就怨我们的商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中国货在外国有很多,多到什么程度,温州人有发言权。温州出口的鞋类、眼镜、打火机,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几十。令温州人骄傲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欧元正式流通前,细心的温州商人发现欧元纸钞比原有的欧洲纸钞大了一圈,欧洲人原有“度钞而制”的钱夹装不进欧元纸钞,于是悄悄赶制适合于装置欧元纸钞的钱夹。欧元正式流通之日,欧洲人才发现他们原有的钱夹一夜之间成了“废品”,适时出售钱夹的温州商人大赚了一笔。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温州货”与“假货”几乎形影相随。温州人则大喊其冤。骂之者说假,辩之者说真。假耶?真耶?记者最近在温州采访,对此作了一番探究,颇有所悟。 说假是假 说真是真 199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考察温州。在一个首饰摊前,李瑞环问:“你卖的是假的还是真的?”摊  相似文献   

16.
卢忠民 《学理论》2012,(6):72-74
京津两地五金行、书业、钱业、银号、文具行、皮货业等多由冀州人经营,遂成冀州商帮。冀州一带由于地少人多,农业不能自给,于是在经商传统的影响下,在京津发展对外地人的吸引下,以三缘关系为纽带,以外出学徒经商之人有一定知识为凭借,最终促成冀州商帮在京津的形成并迅速崛起。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希望能为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提供历史借鉴与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开创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我从温州的实践,谈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 一、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温州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早,靠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10多年来,温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翻了5至6番,使温州从一个人多地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地区,成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说法:当官是走“红道”,经商是走“黄道”,做学问是走“黑道”.当官有权,经商有钱.做学问一无权,二无钱,只有青灯一盏.因此,有路子当官的都奔向仕途了,有办法经商的都当经理去了.人各有志.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上述三种价值取向都无可厚非.不过,我希望把做学问称之为“黑道”仅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自嘲(中国知识分子很善于自嘲,如“文革”中自嘲为“老九”),不应当是一种自贬.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其能力大小是以其对社会影响大小而定.根据其对社会影响的范围和久远,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青年研究学会最近对温州市二百五十名各界青年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温州青年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观念上开放解放初,温州由于面对台湾,地处前线,国家不予投资,以后又有多次“打击”、“割尾巴”运动,因而,温州始终是个穷困而封闭的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很快出现了弃旧布新的局面。温州青年的观念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温州农村商品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八年时间面貌大变,令人刮目相看,引起国内外的瞩目。温州农村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到半亩)、资源贫乏、交通闭塞。建国30年来,靠单打一地种植粮食,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1977年温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仅有14亿元,30年来年均递增5.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压抑多年的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迸发出来,温州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1979年后的八年,温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就翻了两番多,1982年达到28亿元,1986年达到65亿元,这八年年均递增了19.4%。地方财政收入也翻了两番多,1977年只有0.71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