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德华 《侨园》2014,(12):61-61
辽阳县红学会始建于2011年。为什么要建立红学会呢?因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并且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就在辽阳县,这是辽阳县的荣誉。如果辽阳县人不珍惜这个荣誉,不去学习研究《红楼梦》,那确实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毛泽东曾说过:"不学《红楼梦》不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们不学《红楼梦》何谈中国文化?身边的文化都不过问,何谈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王正康 《侨园》2016,(4):34-36
正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我认为《红楼梦》(特指《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原创者是洪昇。我的理由如下:《红楼梦》是放大了的《长生殿》《长生殿》与《红楼梦》描写爱情发展过程和悲剧结局一致,男女两个主人公性格特征一致,写梦写幻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一致。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院姬健康、聂桥两位研究员从主题、故事、形象、用词、用典等多方面发掘比较,把《长生殿》与《红楼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1)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点到底是什么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余纪元先生认为,这种争议出现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弄清楚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究竟比较的是两种生活还是两种活动。本文首先通过论述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得出理论理性优于实践理性的观点,并进而得出通过二者获得了两种幸福且这两种幸福的地位也是不同的观点。其次,论述了由这两种不同幸福观所带来的综合论者和理智论者的争论,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看法,最后通过引用余纪元先生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解释来回应这种争论。  相似文献   

4.
刘洪伟 《侨园》2015,(Z1):95
历史上,毛泽东酷爱《红楼梦》是出了名的。何以见得?请看以下几件事——他经常谈及《红楼梦》可以说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就爱上了《红楼梦》。毛岸青、邵华合著的《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习书法》一文中说:"《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爸爸在少年时代就看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毛泽东不但喜欢读《红楼梦》,而且有较高深的认识。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向贺子珍谈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阶级斗争"是《宣言》的逻辑主线,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决裂,两个必然"才是《宣言》的思想精髓,有的学者则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宣言》的核心观点。上述几种看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苏联教科书的影响,只是从某个方面或角度对《宣言》进行理论阐释,没有充分挖掘《宣言》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潘光熙 《侨园》2015,(Z1):68-69
当《红楼梦与辽阳》、《再悟红楼》还是初稿时我就有幸拜读了这部力作(上下集),此书正式出版发行,为辽阳增加了喜庆。这部由辽阳市红学会会长刘洪伟先生精心雕琢的作品,充分挖掘了辽阳市与《红楼梦》相关的历史资料,细致入微地剖析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辽阳文化的历史渊源,多方位阐述了辽阳文化对曹雪芹先生的影响。是对红学智慧、语言、趣味、博大精深内涵的深刻解读,是奉献给红学爱好者打开《红楼梦》知识宝  相似文献   

7.
烟画是泊来品,故又名洋画.烟画传入中国在20世纪初,发端于上海,后风行全国,上海人称“香烟牌子”,北方人叫“洋片”. 烟画自来就受到人们喜爱,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就是个烟画迷.他在《红楼梦烟画》一文中说:儿时,“我缠着父亲,买海盗牌香烟,那洋烟里附有《红楼梦》画片”.但一直未凑齐整套的.近年,他在“逛厂甸庙会时购得《红楼梦》烟画一套,如与旧友邂逅,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5)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其蕴含的文化内容一直是史学家与文学家所研究的经典。从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策略角度出发,对比由杨宪益与霍克斯所译的两版《红楼梦》,探讨这两种策略在标题,成语,俗语和诗句翻译中何者更适用,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中用言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9.
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 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认为她自恋、自负、高傲、尖锐,还颇势利.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背景下管理模式的可移植性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学术界目前存在的两种主要观点是"弱背景"观点和"强背景"观点。两种理论对支撑各自的观点都有一定说服力,但把二者综合的观点也可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铁 《侨园》2013,(5):40-41
<正>《红楼梦》一书开卷就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首诗说出了红楼梦作者的心声。《红楼梦》里面有个老先生叫甄士隐,作者到底隐去了哪些真事?还有个当官的叫贾雨村,作者到底存了哪些假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贾家的四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专家说其意味着"原应叹息",那么,作者又在叹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新鲜观点 一鸣惊人 俎永湘今年已经71岁了.但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告诉记者,他出身河北省乐亭县一个世代书香、酷爱《红楼梦》的家庭.他毕业于辽宁大学,1964年参军,1987年转业到鞍山,2004年退休,现在是辽宁作家协会会员、鞍山社科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俎永湘可谓是一个学者型的干部,他身在官场却始终研究《红楼梦》不懈.他说,他的祖父辈的家都有《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手抄本,他从1956年开始读《红楼梦》,至今读多少遍已记不清了.40多年,他读红楼,研究红楼,查资料,访专家,到处调查研究,终于在2007年出版了120万字的研究成果《红楼梦砧解》.  相似文献   

13.
"新国际主义"确立了西欧共产党国际联合的基本原则,但其当代实践却一直矛盾分歧不断,争论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国际联合,实质是共产党内部"改革"与"保守"力量间理论观点的冲突和对立,问题的化解之道在于坚持"新国际主义"的党际关系准则,但在实践中的落实仍然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肖雄 《学理论》2009,(17):144-144
在《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1期,刊有两篇讨论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的文章:一是张振口的《抗日战争:八年还是十四年?》,其维护习惯已久的观点,坚持“八年”说,认为抗日战争应始于1937年7月7日,另是刘庭华的《论“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再次讨论早已有人提出的观点,认为抗日战争应始于1931年9月18日。两篇观点不同的文章同刊于一期,很明显的用意是对此问题进行学术争鸣,引起持各种观点的学界个人展开争论,这是学术界应具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7,(3)
正最近,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是带着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和倾向,以及鲜明的憎爱情感的。他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写和想象,动用了各种比拟、象征、联想、寓意等手法。在《红楼梦》中,花卉多作为背景来表现人物的容貌、性格和命运。尤其他对小说中几位主要女性形象的衬托、渲染,均围绕着"花语皆情语,一  相似文献   

16.
矛盾的斗争性绝对、同一性相对,是我们坚持了几十年也争论了几十年的观点。去年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仍在坚持这个观点。笔者认为,这个有关唯物辩证法根本思想的观点至今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朱云川 《理论探讨》2005,1(2):121-124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与五四时期极其相似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作为对这一重大时代问题的回答,杨春时先生的《中国文化转型》堪称一本较好的理论专著。然而,由于著者是站在片面的立场上提出片面的观点、得出片面的结论的,因此,有些问题是应该进一步商榷的。本文试以杨春时先生所著《中国文化转型》中的几点失误为切入点,谈一谈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文化的“早熟性”问题《中国文化转型》的著者提出“中国文化具有早熟性”的观点,并据此得出“新自由主义中国化”的结论,似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首先,著者提出:…  相似文献   

18.
洪烛 《民主》2013,(3):49-50
用一个字来概括《红楼梦》。也许每位读者会提供不同的答案?我能想起的就是一个"空"字。梦就是空,色就是空,财就是空,食就是空……直至"空"就是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在为一场空而忙啊。生是一场空,死是空对空,空中的空。表面上《红楼梦》好像充满七情六欲、人间烟火,但它更是在揭示这样的真理:无论轰轰烈烈的英雄爱,还是风花雪月的儿女情,终究将燃烧为灰烬。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艺术成就非凡,世人皆知,毋庸赘述。然而正象人的出名会招来某些麻烦一样,《红楼梦》也逃不脱盛名之累。自然,这麻烦怪不着也碍不着九泉之下的曹雪芹,纯粹是后人自作多情。何以见得?试举数例以说明: 《红楼梦》研究硕果累累,评价其成就是专家们的事。然而,近来某些考证文章却有点让人皱眉。如有的异想天开,考证出《红楼梦》是李鸿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6,(1)
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以花卉为背景对小说中几位主要女性进行了形象衬托、渲染,这是他以花喻人笔法神妙之处。大观园名媛众多,笔者从中撷取三位"花神":梅花李纨、杏花探春和茶蘼花麝月。梅花李纨第六十三回梅花型李纨。宋代王淇《梅》诗云:"不爱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就是为李纨而写的。梅花是高洁坚贞的花。李纨虽是女性,却有着梅花的品格。李纨是金陵名臣李守中之女,受着严格的封建礼教规范。李纨在《红楼梦》里不是显赫人物。曹雪芹给她设计的人生轨迹,是把她比作迎寒傲雪的梅花,这是因为李纨是贾珠的妻子,贾珠婚后不久留一子早逝,扔下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