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纪回眸     
赫鲁晓夫执掌苏共大权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时任苏共中央书记的赫鲁晓夫迫使马林科夫辞职,于当年9月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执掌了苏联共产党的大权。赫鲁晓夫生于1894年。于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34年任党中央委员,1952年任苏共中央书记。执掌党的最高统治权以后,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14日至25日主持召开了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借口反对个人迷信,攻击和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历史作用。而后,又于1958年3月接替布尔加宁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1年10月在苏共22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  相似文献   

2.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66年4月苏共23大之后,主席团改称政治局)、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主持、推出“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的改革,通称“新经济体制”。推行新经济体制曾经使苏联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新经济体制很快就被斯大林模式的旧体制所吞没,消失得无影无踪,苏联也因而丧失了冲出斯大林模式狭窄樊篱的大好时机。柯西金改革的悲哀已经预示着苏联的命运了。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当时的重要措施是下放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权,扩大厂长、企业经理在计划管理…  相似文献   

3.
1945年2月11日,在克里米亚南端小城雅尔塔的列瓦基宫,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此前,斯大林拒绝了邱吉尔请蒋介石参加会谈的建议。但这个协定中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条件,涉及到了中国,其内容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述弢 《同舟共进》2013,(6):64-67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曾说过:他不记得战后苏俄领导人中,还有谁像他和梅德韦杰夫那样紧张地工作过。这里倒不妨来回忆一下,苏俄历届领导人都是如何"为国操劳"的。斯大林可以给自己放六个月的长假二战结束时,斯大林一人兼任总书记和政府总理(部长会议主席)之职。其时,他已年  相似文献   

5.
聚集港澳台     
《小康》2010,(5)
领导人三次提前回国看中国变化香港《明报》由于青海玉树的严重地震灾害,4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前结束出访回到北京。有网络媒体提到新中国领导人的三次提前回国。另外两次:一次是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中苏两党产生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共领导人逐步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错误抛出自由化改革,引发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泛滥,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以"公开性、多元论"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基石,信奉"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历史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联共产党形象,鼓吹"大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多元社会思潮的催化剂效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全线崩溃,最终瓦解了苏共,毁灭了苏联。苏共在处理多元社会思潮问题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苏联的新领导者们除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外,还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苏共纲领新修订本中,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自治作为苏联政治体制发展的战略方针。两年多来,苏联在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不少探讨与尝试。下面对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观点作一介评。  相似文献   

8.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谢·赫鲁晓夫同志:欣悉苏联胜利地发射了载人的宇宙飞船"东方二号",并且成功地返回地面,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向你,并通过你向伟大的苏联人民、苏联政府、苏联的科学工作者和驾驶宇宙飞船"东方二号"的宇宙航行员季托夫少校,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9.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出于政权建设和管控舆论及塑造党政形象需要,苏共该时期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全力以赴、近乎极致,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苏共领导人言行不一,致其理想信念失信,是为根本的致命伤;二是罔顾现实的教条主义作风使其宣传思想工作无法获得民众认可,意识形态机器陷于空转;三是强制"灌输"、高压管控的粗暴手段,遭到民众逆反抗拒,终致其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0.
苏东剧变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多视角、多方法的探讨和研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中国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曾利用各种时机向不下30位外国领导人请教过苏联解体的原因,得到  相似文献   

11.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谢·赫鲁晓夫同志:欣悉苏联胜利地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五号"和载有女宇宙航行员的宇宙飞船"东方六号",并且成功地返回地面,我感到无比的高兴。"东方六号"的上天是苏联妇女征服宇宙空间的一个创举。现谨代表中国人民向伟大的苏联人民、苏联妇女、苏联科学工作者和驾驶宇宙飞船"东方五号"的宇宙航行员瓦·费·贝科夫斯基中校、驾驶  相似文献   

12.
宋连生 《中国减灾》2011,(4X):26-27
<正>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空前巨大的突发性灾难。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是第一个赶赴唐山灾区的中央领导人,他肩负党中央交付的重任,带着毛泽东主席的嘱托,是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最高指挥官。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提出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第一人,不是赫鲁晓夫而是马林科夫。这是在斯大林葬礼刚刚完毕的第一次苏共中央主席团(即政治局)会议上,由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马林科夫提出来的。接着,在1953年解决贝利亚问题的七月中央全会上,马林科夫开始着手清算斯大林个人崇拜。这是代表整个苏共中央的集体政治行为,并不是马林科夫的个人行为。赫鲁晓夫上台后继续了这一行动,只是随着揭批贝利亚的深入,随着平反冤假错案范围的扩大和向纵深发展,发现了斯大林直接领导大规模恐怖活动的具体事实,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多数委员(包括马林科夫)的支持下,采取了向苏共二十大"揭开内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6,(5)
回国工作1946年春暖花开之际,一个神秘的青年从苏联秘密回到延安,时任中央社会调查局局长的康生立即带他来见毛泽东。卫士们看到正为国内局势日夜操劳的毛泽东一见来人,喜悦、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及至听完青年人到苏联上学、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率坦克连千里西进、追击德寇直达波兰的经历,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主席十分喜爱的长子毛岸英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最初都是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当时斯大林和苏共其他领导人 ,把苏联的政治体制当作社会主义的标准模式 ,要求别的社会主义国家照搬照抄 ,并把它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183;卡斯特罗(简称卡),回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领导人费德里科&#183;马约尔(简称马)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亲笔回忆录《孤独相伴》,首次披露了叶利钦曾"自杀未遂"的惊人消息。他在书中这样描写1987年发生的"叶利钦事件":叶利钦作为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却不是政治局委员,这让他的权力欲望得不到满足。这年夏天,他突然给我写信,讲他对中央委员会秘书利哈乔夫的不满,认为利哈乔夫总拿他当小孩(意指主管人事工作的利哈乔夫迟迟不给他升迁)。叶利钦希望和我好好谈谈  相似文献   

18.
1955年,毛泽东主席接见德宏州州长刀京版1955年,刘少奇主席接见德宏州副州长雷春国(右一) 1956年,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和缅甸总理吴巴瑞等在芒市参加中缅边民联欢大会1985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德宏1992年,万里委员长视察德宏 1993年,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视察德宏1996年,李鹏总理视察德宏 199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德宏 199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德宏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德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在共和国呱呱落地、百废待兴之时 ,毛泽东却毅然抽身 ,于1949年12月16日对苏联进行了访问。而围绕毛泽东访苏这一问题事前所经历的一切 ,真可谓好事多磨。中共自建党以来就与苏联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过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都一直没有机会访问苏联 ,更谈不上与苏共高层领导人特别是与斯大林的谋面了。出于对苏联革命的向往和对斯大林的崇敬 ,出于通过直接的沟通获取苏联方面对中共的理解并进而得到支持和援助的良好愿望 ,毛泽东自解放战争以来就一直希望能够访问苏联。大概在1947年五…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设家宴款待。"陕西套餐"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其实,除了朋友相聚,家宴也是中央领导人的一种外交方式。在中央领导人的家宴名单中,外国政治人物或知名人士常常出现。领导人的家宴菜品不一定是山珍海味,往往席间的谈话更引人注目。毛泽东:"辣椒炒苦瓜"宴请溥仪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季范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一切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