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山田正团长先生. 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向远道而来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日本朋友和中方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2.
越南入世和越日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强  董冰 《和平与发展》2009,(2):40-43,19
越日在越南加入WTO以后开始了经贸、政治、安全、文化交往等全方位合作。这里既有越南大国平衡外交的国际政治需求和获得经济援助需求.也有日本希望通过越日关系在东南亚扩大影响力的需求。今后的越日关系会进一步提升,但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日本的所谓“普世价值”为越南所不能接受;越南经济也不可能顺从日本将经济与突出政治、安全挂钩的路子;日本企图通过越南加大对东南亚的影响,而越南也存有戒心。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头10年,中美日三边经济关系随着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改变而出现了显著变化,即:中国的地位快速提升,而日本的地位明显下降,美国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依旧十分重要。分别从中美日三个国家的视角审视三边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中国从倚重日本转变为倚重美国,美国从美日经济摩擦转变为美中摩擦,而日本则从对美依赖转为对华依赖。这种变化将构成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和大国经济关系调整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4.
俄日关系既是牵动俄日两国内部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更是影响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和日本同为中国的邻邦,客观考察俄日关系的发展轨迹,把握其发展趋势,对我们制定对外政策和解决外交实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战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国家安全战略形成的重要基础,其与战略意愿相结合,影响并决定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和走向。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但中日关系是一种涵盖了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战略互信、历史认识问题等复杂难题的多层次关系体系。了解日本的战略文化传统,有利于处理好对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日美关系并不和谐。从同盟的悖论角度看,日美关系表现了复杂性的特征。具体包括在安全保障领域的相互依赖,经济贸易领域的相互竞争和战略选择领域的相互猜疑。相互依赖包括两国互相需要和互相配合,日本需要美国保护,美国需要日本分担防卫责任。相互竞争主要源于两国经济缺乏互补,因此摩擦是结构性的,TPP之争是两国战后经济摩擦的继续。互相猜疑主要表现在战略选择方面,旧金山媾和之后,美国虽然结束了对日本的直接占领,但是一直使用着冲绳等军事基地,日本受到了控制。日本的民族主义者一直想摆脱美国寻求自主外交。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两国从经济、政治到防务安全领域全面强化和深化双边关系,并把遏制中国作为共同战略目标,构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日印各自与中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日印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不能不受中国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肖兰 《国际交流》2006,(2):31-33
应日本社会教育团体碧波会的邀请,4月11日至18日.以交协理事宋祖德为团长、新疆图木舒克市市长宋光杰为顾问的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日本。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代表团自南向北足迹踏过了福冈、大分、鸟取、大阪和东京等地,本着“广交朋友,促进友谊和合作”的愿望,同日本有关政府机构、地方议会、友好团体、企业家、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考察学习了日本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沙漠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向关心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日本朋友介绍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为代表团的一员,我感觉此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底以来,俄日关系骤然紧张。今年2月,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访问俄罗斯,原本是为促成日俄首脑会谈铺路,但因双方在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会谈不欢而散。此后,俄日围绕北方四岛问题的争端逐步升级,两国关系跌至“最近几十年的最低点”。3月6日前原诚司因违法收受政治献金辞职后,被称为“有强硬手腕的政治家”松本刚明出任日本外相。如何打破日俄关系僵局将考验日本新外相的智慧,俄日关系如何发展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期以来,出于各自“大国战略”目标与共同利益的需要,日本与印度互有所求,相互借重,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经济与安全合作尤为突出。这反映了日印共同防范中国崛起与制约中国发展的心态。日、印双边关系的发展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抓住地球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这个国际政治的“第三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日蒙环境对话与合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被重新认识,成为日本对中亚和蒙古实施环境外交的重要一环。日蒙环境政策对话已经连续进行了三次,是日本通过推进环境合作和交流,进而强化日蒙关系,提高日本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早期俄日关系及领土问题 俄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间于1855年2月7日签订第一个官方条约,即《日俄友好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两国今后永远真诚和睦,在各所领地区,互相保护。不但人的生命,其它日常用品,也不应使之发生损害。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国的边界应在择捉岛与得抚全岛之间。择捉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国。  相似文献   

13.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不对称性与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以来,日本对外政策一直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美国也一直把日本视为自己在亚洲的最核心战略盟友,日美通过双边军事同盟机制完全捆绑在一起,在对华政策上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在日美关系中引入变量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换言之,通常意义上的三角外交在中美日三国之间不存在.即使可以用三角关系的概念来描述中美日关系,也只能算作是一种权力向美日严重倾斜,而中国处于被动地位的不对称三角关系.应对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严重不对称性也不必寻求特别的手段,积极地顺应时势至为关键.鉴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非传统安全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等大趋势,中国完全没有必要以传统的思维把谋划中美日三角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14.
归泳涛 《东北亚论坛》2023,(2):49-64+127
在对华“脱钩”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开始推进“集体韧性”战略,即纠集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构筑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和供应链联盟。日本在这一新的联盟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美日两国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半导体制造、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贸易规则等一系列经济安全政策领域启动了双边及多边合作,迈出了走向经济安全同盟的步伐。但美国的政策服务于本国优先的国内政治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与日本等盟友的立场存在分歧。日本则试图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安全与经济之间保持平衡。面对经济安全政策、经济民族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这三股相互竞争的潮流,美日两国都提升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有可能形成“联手制华”的格局。对此,中国应坚持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方向,在加强自身竞争力和韧性的同时,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主党上台执政后,表现出重视东亚及对华友好姿态,使进一步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夯实相关内涵,丰富其外延成为各界看好的选择。然而,日本政局突变,并于9月7日发生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事件,中日关系陷入极端尴尬的境地,该事件凸显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础的薄弱,使人对未来的双边关系担忧,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成为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在分析日本和东盟的外交关系时,大多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方面人手,而对于双方的文化关系,以及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的论述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全面了解日本的东盟外交战略,并探讨其对日本和东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布什政府的对日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上台后,在亚洲更加重视日本在政治、军事上的同盟作用。充分利用日本在其一极化世界战略中充当经济上的伙伴、政治上的盟友、军事上的帮凶,是美国亚太战略目标中对日本政策的核心。继续不断推进美日军事同盟从过去防卫型向未来进攻型的演变,是布什政府对日政策的重点所在。美国布什政府对日本的重视和对日本政策的调整,正是日本梦寐以求的。日本正在利用美日军事合作重新崛起为世界军事大国。美日全面合作、互相利用策略的一致性,使双方都确认对方是其外交的轴心和支柱。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93年春季从日本离任回国已近四年,这期间,我作为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从事全国人大立法等工作的同时,也从全国人大角度开展同日本和其他各国的友好活动。今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5周年。进入90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  相似文献   

19.
全惟幸 《亚太论坛》2000,(4):45-48,F003-F004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衰退,为什么日本经济会陷于这样的困境?一种意见认为是日本对信息产业的决策失误拉大了与美国技术上的差距,这是日本经济至今还不能摆脱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日美在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作一比较和剖析。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美日安保体制的强化以及美台军事关系的渐趋密切,日台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接触从无到有,逐渐浮出水面。从媒体透露的一些动向来看,这种军事互动已具有一定规模。从深层次看,日台实质关系的升温包括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是日本牵制中国的战略筹码。日本当权者之所以尝试突破“禁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台加强军事合作的刺激,是冷战后美国通过强化美日同盟、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牵制,日本官方在摸索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包括日台军事互动方面不得不采取谨慎态度。在可预见的将来,日台军事互动还远不能与美台军事合作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